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艾青是现代诗歌史上善用色彩的诗人,通过各种色彩的运用,呈现给读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色彩运用多样,尤其是“紫色”灵魂的喻义,既是对大堰河沉痛生命历程的怜爱和同情,也是对大堰河“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种善良、乐观人生态度的赞美。  相似文献   

2.
角度之一:理线索,明主旨。作者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绘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作者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作者一方面以大堰河的一生为经,另一方面以“我”对大堰河的感情为纬。前者是后者的根基,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线交织,理顺章成。抓住这二条线索,对理解诗的感情掌握文章的中心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3.
彭远华 《阅读与鉴赏》2007,(10):43-43,40
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灵魂”哪有“紫色”的呢?从修辞学的角度,显然是说不通的!从感情的角度,褒义有“美丽的精灵”,贬义有“丑恶的灵魂”之说。为什么有“紫色的灵魂”之说呢?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感情充沛,真挚亲切,本文试从诗歌的写作动机、外在表现形式以及理性思索三方面对这首诗的情感体现作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5.
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紫色的灵魂”的理解,不能囿于其视觉形象,而应该联系各种因素去仔细品味它的深层意蕴。诗人正是用“紫色”来表现全诗主题和自己风格的,紫色是“艾青的忧郁”的色彩外现。  相似文献   

6.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感情跌宕起伏,描述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综观全诗,作者抒发对大堰河的感情,或痛悼与怀念、眷恋与感激,或同情与控诉、讴歌与赞美,都能恰当地变换运用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来体现情感  相似文献   

7.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早期诗作的经典珍品,充分展现了艾青诗歌独特的诗美风韵。茅看在《论初期的白话诗》一文中写道:“新近我读了青年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佣人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诗人熔抒情与叙事于一炉,诗作不拘泥于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而是在整散结合的句式中,巧妙地运用排比、反复、呼告抒发自己的感情,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和回环的旋律美,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在胸中激荡的对乳母大堰河的感激、崇敬、热爱的深情,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本文试就此诗的章法美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一个学生提问:艾青是反封建的,他为什么用描写贵族色彩的紫色来描写大堰河的灵魂? 对文中的“紫色”,备课时我曾深入钻研过,可对于艾青反封建的思想与大堰河“紫色的灵魂”的关系我却未做探究。我觉得这问题问得好,犹如一块巨石掷向学生思维的河流。于是,我请大家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一学生说,紫色的灵魂是悲哀的灵魂,对大堰河的去世,艾青感到非常  相似文献   

9.
汉民族颜色文化纵横谈赵新引言“对于色彩的喜爱,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美感,因为色彩最能通过生理和心理的因素,触动人的情绪。”(马克思)颜色,奇妙而复杂,赤橙黄绿青蓝紫,不仅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而且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人们用颜色来表达思想感情,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人们赋予一些成语以新的理解和内涵。这样,一些成语就有不止一个义项或感情色彩,如“灯红酒绿”就是一个典型。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其中一个义项或感情色彩运用频率较高,究竟理解为何种义项何种感情色彩,就要紧扣语境灵活处理。下面举一些常见的多义成语进行解说。不三不四。一、指不正派,如:不要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二、指不像  相似文献   

11.
《大堰河——我的保姆》探美新疆/杨增尧《大堰河———我的保姆》究竟美在何处?细细咀嚼,不外乎三。一、人物形象———性格美。虽为抒情诗,但本诗选用了大量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细腻地塑造了一位受尽剥削和苦难的旧中国贫苦妇女的形象———大堰河,集中再现了劳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颜色词的感情色彩、政治色彩、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方面对比分析中英两种民族文化下的颜色词的内涵意义,以便从中窥见不同民族文化对语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这对跨文化交流中能更好地理解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意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喜艳 《双语学习》2007,(3M):58-59
汉语和英语中有不少颜色词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态和感情色彩。颜色词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的对比,阐明了中英颜色词的内涵。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对翻译实践和中英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许多词汇蕴涵了不同的民族感情色彩,在翻译和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偏差和误解。本文以颜色词汇为便分析解读了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以此达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谢茹同学问:艾青在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结尾处说,要把这首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诗人为什么要用“紫色”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细细阅读这首诗,就会发现,艾青不愧是丹青高手,他把早年学到的绘画技艺巧妙地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来了,拿起了调色板,妙手着色,设色状物,塑人,抒情,展示一幅幅不同的色彩与光泽和谐调配的画面,使读者在赏析中感受到许多言外没有说尽的东西,增强了诗歌反映社会生活的力度和独特的艺术美感。如第4诗节,通过八个生活细节描写大堰河家极度的贫穷和她做保姆的辛劳尽职。其中火红的“灶火”与“围裙上的炭灰”、“乌黑的酱碗”和“乌黑的桌子”形成明暗对比,产生很强的立体感,构成浓浓的和谐统一的暖色调画面。浓重浑厚的暗色调表明她家是贫困的,但人是淳朴的,在火红的“灶火”映照下,诗人所生活的“家”洋溢着暖烘烘、  相似文献   

16.
“红颜知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词,它的对应语符千百年来处于空缺状态,90年代末“蓝颜知己”开始作为“红颜知己”的仿词频繁出现。文章从基本颜色词的本色及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易色现象出发,认为“蓝颜知己”在众多颜色词中中选绝非偶然,分析了它在形象、感情色彩方面存在的理据性及蓝色特有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7.
孔令宜 《物理教师》2010,31(8):36-36
“色光的混合”实验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做好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单色光、复色光、光的三颜色、彩色电视机的色彩、透明物体的颜色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依色彩喜好度做性格测验,目前在世界各地可谓风行不衰,极为流行。颜色的嗜好也显示出其人对异性的态度和日常生活的形态。换句话说,对于色彩的喜恶,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心中潜藏的愿望。这里有6种颜色,依你按由强到弱“讨厌”的颜色的顺序,选择你排列第6的颜色:A.绿色B.蓝色C.黄色D.紫色E.红色F.橘色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不要与喜好的服装颜色相混,请你直接选出感觉深刻的色彩作答。绿色是“红”与“蓝”的中间色。挑选绿色的人性格上也居于两者之间。既有行动力,同时又能沉静思考,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特质。也就是兼具优雅与理性,喜好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写的是生活的颜色,心中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深蕴含义。生活就像万花筒,五光十色,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斑斓色彩。本文作者怀着对生活的挚爱,对色彩的追求,写出了绚丽的色彩、欢快的生活,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时,在构思和写法上,让人感受到另一种精彩。作者在构思上颇有创意。作者把生活喻作“调色板”,而生活是人创造的,生活的色彩也是人调制的。作者便以生活的调色板来调配不同的色彩,传递对生活的理解。文章始终紧扣“调配颜色”来抒写感情,用不同的色彩比喻不同的事物,阐明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例如,作者写到调配的粉红色时这样描述:“嫩嫩的粉红色,温馨而又快乐。”人们之所以喜爱它,是“因为粉红色的丝丝的温柔,因为粉红色的融融的暖意,因为粉红色的淡淡的平凡”。作者用粉红色比做亲情,“在平淡之中却蕴藏着淡淡的温情”。她写蓝色,是因为蓝色像海水博大宽广,是一种友情的颜色;她写绿色,是因为绿色示意着春天,而春天是积极向上的象征,“这就是学习的颜色”!她写紫色,先把紫色与红色作调配,使紫红色象征光明而又美好的未来,并驰骋丰富的想像力,再把紫红色加些水,让它淡化一点,化成像薰衣草的颜色,使它“既不是红色的浓重耀眼,亦非紫色的神秘未知,而是很平凡的幸福。”本文从色彩的调配写到色彩的暗示与意蕴,新意迭出。作者在写作时,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笔调,丰富的想像,美丽的色彩,融合于一组文章之中,使文章本身显现出丰富明快的色彩。作者在行文时,能够把握文字的节奏,甚至把握文章的韵味,使作品犹如优美的抒情诗,读来朗朗上口,且有韵律乐感。作者还使用了不少排比句,使作品的内容更加有力,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作者手中的调色板,调配出绚丽多彩的颜色,这些颜色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观察的反应,也是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是的,调色板在自己的手中,你可以调制出美好的未来,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大堰河——我的褓姆》中流露出诗人强烈的忏悔情愫,这种忏悔情愫源自诗人隐秘的原罪意识。诗人为了更换自己身上的“地主”血统,以便在自己所向往的阶级阵营面前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通过对大堰河的抒写成功地实现了这一转换,从中深刻地体现了意识形态对人的无意识的成功操控。《大堰河》成为诗人告别“反动”阵营、走向革命阵营、获得革命身份的合法性起到了强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