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该成果主要是通过指导阅读者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进行“把握特点——突出重点——攻破难点”的整体感知、分“点”阅读的全程互动式阅读来增长知识,学会阅读。其基本模式是“三读四导式”:   “三读”是: 1.通读 (面读 )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与把握特点 (以“点拨”为主 ); 2.精读 (点读 )课文,抓住课文重点句段进行感悟、熏陶,深入领会和把握特点 (以“点评”为主 ); 3.研读 (线读 )课文疑难或新问题,攻破难点,以进一步认识与把握特点 (以“点化”为主 )。 “四导”是: 1.导语——有特点,新颖、恰当,富有启发性; …  相似文献   

2.
袁瑞彬 《学周刊C版》2010,(12):110-110
初中语文教学新大纲在阅读教学部分明确提出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想达此目的,就要求我们彻底放弃那种串讲串问,或一味文体知识、中心思想、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肢解课文的做法。我们应以读为本,从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仔细阅读句段开始。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测试中,阅读题占了很大的分值。《考标》对初中生提出了“能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情感、观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和推敲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能联系生活实际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等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鉴此,在阅读中。可采取“通读——细读——品读——疑读”的四步阅读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归根结底,关键在于一个“读”字,关键在于“读什么”、“怎么读”。如何使学生在整堂课都处于一种边主动阅读边积极思维的有效学习状态呢?据此,“三步阅读法”把一堂课划分为三个阅读阶段,并分别确立阅读目标:一、通读整篇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训练;二、通读理解课文,进行词句段训练;三、通读消化课文,进行读写听说分项训练。一、阅读的起点: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步:读前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如何才能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呢?我们经常采用如下一些办法。第一,教具入境法。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直观资料,如投影、实物、作者作品集等,…  相似文献   

5.
《柳毅传》     
自读导言1.初步了解唐传奇的特点。2.把握课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了解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学习正确评价古典小说的思想内容。4.品味课文语言,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自读程序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断好文句,了解全文故事情节。读毕,试写一则50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解说:认读课文,整体感知,为进一步赏读、研讨奠定基础,这一步一定要扎实。要有足够的认读时间,字句上的疑问在通读后互相讨论解决,或求教于老师。写故事梗概实际上是对认读落实情况的检查,稿成后,可在班上交流。)2.这…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放眼现实,阅读教学的容量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可是,学生通读课文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整体感知也如同走马观花,“第一步”已变得可有可无.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是继续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景协民 《甘肃教育》2014,(13):49-49
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只要多阅读,多加思考,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和内隐性要求我们,只有通过多读来领悟其中的要点和妙处,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道理,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一、通读感知我们拿到课文,毫无疑问,总要先通读一遍,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是最自然不过的。对课文进  相似文献   

8.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便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大类,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幅度增加略读课文的篇幅。从阅读目的来看,“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略读”讲求一定的阅读速度,是大略地读,只求粗知大意。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将略读课文视同精读课文一样,精雕细琢者有  相似文献   

9.
<正>读通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对文中的语言有正确的理解,我们可以说,品味语言是读懂文章的基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有具体的要求,即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并能够推敲和品味重要的词语、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同时能够品味文章当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文学大师高尔基也曾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语文能力的凭借是优秀的语言作品,语文训练应该贯穿阅读训练的始终。从学生感知课文到对文章内容形式的深造把握和赏析评价,应伴随着对语言的认知记忆、理解品味、积累运用等训练。阅读训练要遵循阅读理解的规律,语言训练也应依照阅读课文思考的顺序来安排设计。运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语言训练就应让学生在多样反复有效的具体操作中逐步形成能力。初步感知课文:语言认知识记学生接触课文,在“预习提示”、课文正文及课后注释中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包括生字生调,以前接触过但只知其音或只知其义或只知音义而不会书写的…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有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爱家乡的翠竹》的阅读训练程序可这样设计:第一步,初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前先看题目,就可以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作者家乡的翠竹。再通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读不准音的字,应查阅工具书。尔后,让学生谈谈初步得到的印象,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步,细读课文。细读课文时,要一句~句地读,要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对个别较难理解的字词要放到句子里理解,也就是通过“语境”,对含有这个词…  相似文献   

12.
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就是着眼于全局,“观其大略”,不过多纠缠于枝蔓,这是理解课文的第一步。要提高整体阅读能力须注意:一、阅读要十分投入,全神贯注,不因个别地方不明白或词语障碍而停止对全文的阅读;二、  相似文献   

13.
阅读训练有两个要义:一是通过多读博览,储备充足的语言材料,掌握语言的表达形式;二是获得读书写文章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要抓好以下环节:一、通读——掌握识字释词的本领通读就是读通。扫除文字阅读的障碍就要学会识字释词。学习了查字典知识,小学生基本上具备了通读内容浅显文章的能力。教师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出声朗读。遇到生字,一可以查字典,二可以联系上下文“猜读”。遇到新词,除了查字典外,应着重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释词悟意,因为词典上出示的意义常常不能涵盖文章中包含的某…  相似文献   

14.
方茹洁 《学周刊C版》2019,(3):124-125
阅读是语言理解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是很重要的。一篇课文学生虽然会读,但对课文的内容却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包括对文中所透露出的信息的理解、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以及对写作手法的理解等,要达到对文章的透彻理解,非下苦功夫不可,无捷径可达。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以书面材料为对象,以信息的获取为目的的学习过程。中职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哪些途径呢?一.能力分级,逐层挑战中职阶段的阅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接受性阅读——欣赏性阅读——研究性阅读。这里讲的接受性,指的是有意义接受,即以理解为主的阅读接受。接受性阅读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内容包括: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语言、概括文章主旨,以及质疑、比  相似文献   

16.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建议一:在整体阅读中进行综合感知。综合感知,是整体阅读行为的开始。它是对全篇课文的认读,也是对阻碍阅读的语言文字的疏通。教学环节和教学用语可以这样设计:一是课文导人;二是读通课文,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三是问学生最想读懂什么或让自己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教育科研论坛杂志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等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那么.怎样阅读教育科研论坛呢?日前,我们采访了教育科研论坛阅读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科研论坛新郑市和庄镇中心校工作站站长赵喜生。赵喜生说,阅读教育科研论坛。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进而明确写作规律。通常读文章要读三遍。开始速读.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归纳主题;再带着问题读,结合实际读,深入分析,把握信息;最后浏览全文,记好笔记。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研论坛杂志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等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那么,怎样阅读教育科研论坛呢?日前,我们采访了教育科研论坛阅读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科研论坛新郑市和庄镇中心校工作站站长赵喜生.赵喜生说,阅读教育科研论坛,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进而明确写作规律.通常读文章要读三遍,开始速读,整体感知,了解内容,归纳主题:再带着问题读,结合实际读,深入分析,把握信息;最后浏览全文,记好笔记.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0.
<正>美读既是感知课文教材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得文本美感的主要途径。在美读中,它将无声的文学变有声的语言,也将文本中的人、物、情、景等展现出来,以达到美育之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阅读与欣赏的互相渗透,让学生从文本中学到、悟出文章之美,在美读中寻找、发现其美妙信息,加以品析,提高阅读的情趣。一、感受文本整体之美阅读文本,第一整体感知。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不错,则能有效地吸引读者。文本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