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前,漓江出版社为我出版了一套文集,共八本。我非常感谢漓江出版社两位编辑为这套文集付出了大量心血。我的感激之情远不是一个“谢”字能够表达的。然而,对这套文集的出版,我也有一点不安。这“不安”来自已经收到的前四本书对我的介绍——关于作者李镇西,著名教育家,获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语文教师、班主任。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漓江出版社为我出版了一套文集,共八本。我非常感谢漓江出版社的李朝晖先生和郭金珠老师,他们为这套文集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我的感激之情远不是一个"谢"字能够表达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既然是"文集",顾名思义,就是把以前的"文""集"起来,自然就包括了以前已经散见于一些旧作的文字;但是,更多的是没有发表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1928年秋天,我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在私塾学习改进新式学校,从汉口到南京,成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初中三年级的一名插班生。此后,便一直接受现代教育到1936年大学毕业。在到南京以前,我的知识主要来自私塾,而以1925年到1928年这几年所得为多。我当时的老师是堂伯父君硕先生。他名士经,号苞轩,是叔祖子大先生的长子。自幼才华出众,十多岁时便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文集《曼殊沙馆初集》,但也是他惟一的文学结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许多著名作家的“文集”,譬如《鲁迅文集》《郭沫若文集》等。对这些拥有“文集”的作家,学生无不佩服而心生敬仰之情,而这种情感很快就化为了学习的动力。此现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为什么不让每一个学生都把自己的文章结集成册,从而拥有自己的“文集”呢?每一学期期末放假前,我们轰轰烈烈地自出“文集”活动就开始了。活动基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动脑动手,自办杂志。我要求“文集”以杂志为形象载体,一律用16开纸,杂志名、封面、底封、目录、序言、后记必须齐全,在此基础上鼓励形式上的创新;整本杂志10000字以上,自我…  相似文献   

5.
1月19日 晴 爸爸,我要告诉你一件事。这件事一直埋藏在我心底。以前,您喝酒是因为穷,现在喝酒是因为富。为了这,妈妈不知跟您吵了多少回,我也不知跟姐姐躲在屋里哭了多少回。  相似文献   

6.
《张庆文集》即将付梓,张先生嘱我为他的文集写序。《张庆文集》共八卷两百多万字,分别为《感悟篇》《求索篇》《未来篇》《雨润篇》《文史篇》《赏析篇》《写作篇》《实录篇》。文集收  相似文献   

7.
潘国凤 《学周刊C版》2011,(1):137-137
我是一名教师,1987年师范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记得教材已作了几次调整,但我所在的学校语文教材一直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出版的版本。在现在各地方可以自主选择教材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地方使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只是在2007年我又一轮教授人教版的新语文课本时,发现有几处改动和毛病,今在此写出些许感受。  相似文献   

8.
朱家珑同志嘱我为即将出版的《张庆文集》作序,我深感惶恐。张庆老师是学富品高、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方面成绩卓著的专家,拙笔难以表述其辉煌业绩之一  相似文献   

9.
1990年,当萧士栋先生逝世一周年时,我们编辑出版了选集性的<萧士栋语文教育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9月出版);2009年,当他廿年忌辰暨八十诞辰之际,我们又编辑出版全集性的<萧士栋文集>和<捧着一颗心来--忆萧士栋先生>三卷本(中州古籍出版社4月出版).这不但是亲朋戚友对仙去英灵的缅怀追念,而且是学界同仁对先贤业绩的继承发展,更是中原人民对文化名流的彰显弘扬.  相似文献   

10.
正提起于永正,全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几乎人人皆知,因为大家经常听他的课,读他的文章。可以这样说,于永正是当代最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之一。最近读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于永正教育文集》(6卷,近200万字),让我读出了一个智者、一个仁者、一个教育家于永正。下面仅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为例,看看于永正为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都有着哪些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箴言。  相似文献   

11.
郑恩波 《留学生》2012,(3):56-59
在我家第一个书柜最显眼的地方,展放着周总理逝世后人民日报编辑出版的一本纪念周总理的文集《五洲的怀念》。每天我都怀着幼辈孝敬长者的深情,向这本书封面上带着慈祥的笑容与外国青年欢聚在一起的周总理望上几眼,想一想每天都做了什么。每当自己出版了什么作品,我总是把样书放到这本文集的前面,让敬爱的周总理第一个看到我的劳动成果。等到下一次再有新书出版,便把前一次的换下来,迄今已换了42次……  相似文献   

12.
卢宥全  李凌 《广西教育》2007,(7C):51-51
“不曾记得梦想开始在哪年,却知道它伴我走到今天,多少次茫然不知向何处,多少次几乎触摸到梦的边缘,春去秋来过了一年又一年,忽然看见一道彩虹在眼前,是真是幻不敢相信我的眼,多年梦想实现就在一瞬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全民公选     
一、接受任务 学校给每班的文娱委员一个任务:在自己的班级选拔三个广播员。这下可把我给乐坏了,因为我这个人最喜欢组织活动,但从小到大都没多少这样的机会,即使有,我也没有把握好。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也要做好这件事情。  相似文献   

14.
吴勇前 《湖南教育》2003,(23):35-35
在读书读报刊的过程中,定会碰到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轻易放过,就会与教研灵感失之交臂。如果能抓住一个或几个问题,就会抓住教研的灵感之神。有一次,我翻阅宋朝宋敏求、曾巩合编的《李太白文集》,看到《静夜思》是这样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猛然想到有关报刊曾对“床前明月光”中的“床”进行过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床”为“井栏”,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睡床”。看到这一版本的《静夜思》后,冥冥之中对所争论的问题似乎有了新的理解,于是继续研读《李太白文集》,搜集了一些材料,写了《读另一版本的〈静…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们班的人全迷上了小尼古拉系列的书。我更是看得忘乎所以,就连上课也难以脱手,满脑子都是那帮家伙。一下课我也连忙抽出这本书,把握这仅有的十分钟,能读多少是多少嘛。  相似文献   

16.
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无数次地与学生交流过作文的心得,也无数次地听到学生对作文的真实心声。尽管他们也知道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是对作文却充满无奈,甚至畏惧——多少次,说作文而心烦,闻作文而唏嘘;多少次,作文是东抄西套,勉强凑合;多少次,作文是无病呻吟,强说喜愁;多少次,作文时是文思枯竭,无奈辍笔(指语文连堂测试)。学生的谈话给我这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敲响警钟,我深感困惑,继而反思,探讨,实践。一、现见作文并非学生心扉的倾吐(一)见习作不见个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一个体验:随着作文教学的深入,会发现…  相似文献   

17.
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和玄子通信抱怨得最多的便是这里的伙食,这也把我看似"不食人间烟火"实则"以食为天"的本性暴露无遗.多少我是有点尴尬的,之前玄子曾经劝我:上重点吧,那里的伙食没你想象中那么糟糕.我年少,特倔还特愚,后来中考,玄子理所当然上了重点,而我则冲非重点的伙食奔了来.  相似文献   

18.
吴华飞 《贵州教育》2011,(24):45+48-45,48
读《陶行知文集》,我的印象是:陶先生是一个教育家,他很朴实,也很睿智,更显得先进。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个情感流淌、才华横溢的率真男人。在这个男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期许已久的真实、真诚、真情。张子说,这个与中国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探求者进入我的视野是因为一次诗歌研讨会。那是2007年金秋时节,由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京郊文萃"系列书籍出版了。在书籍出版的研讨会上有一本《子说文集》正好落在了我的手上,有意无意的翻动中,被诗文中飘出的淡淡的清香、轻轻的讲述、深深的意味吸引、牵动了我。这本文集中收录了作者的诗歌  相似文献   

20.
还记得自己高中毕业的情景,那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还记得自己成为老师的第一天,我的老师对我的鼓励与期许,而如今想起,赫然发现那竟然是1996年!从最初的"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艰难转化,到如今岁月已经赋予了我教龄整整20年!只有自己知道,这期间有多少成长,又有多少感悟。按理说,自己迎来了一批批新学生,又送走了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少年,期间的一切早该司空见惯,可每每回首的这个时刻,那一张张笑脸仍然让你觉得每个人的唯一与不可替代。看过再多风景,你仍会觉得最美的风景还是"人",而学生的成长会让你驻足流连、惊喜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