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什么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的,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是二者的符合和一致.一切具有客观最理性的人的认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内容.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认为,真理是一个过程。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认识并不能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而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人的认识要达到和它所反映的外部客体的绝对的符合和一致,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从相对到绝对的辩证发展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相对”和“绝对”是就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的符合和一致而言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物理境,是事物的完全的、纯粹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感觉为转移的恒定的客观世界,即事物的本来面貌。所谓心理场,是指人心目中事物的形态,是写作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反映,即感觉化的心理场。物理境贵在“真”,心理场贵在“情”。若将科学家与文学家的认知特征作一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家轻感觉,重仪器,相信物理境,而文学家则注重和相信自己的感觉,要努力建造一个完整的心理场。文章写作的过程应该描述为:进入物理境→超越物理境→转入心理场→实现美的升华。 写作主体如何进入物理境,追寻心理场?由物理境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物——意——”的转化。写作反映客观生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往往是写作主体主观精神的倾注和投射。两方心理学家和美学家们把这种交流叫做“移情”。由于情感的“移人”,客体事物会因此而发生神奇的变化。由于“移情”的结果,主体自身也可能在反射力的作用下,产生连锁反应,生发出新的思绪和情感来。这时,主体就有可能与客体融为一体,妙合无垠。主体还可能被异化、幻化到对象之中,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写作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遵循规律才能抓准写作教学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语课程标准是这样来表述写作这一概念的:“写作是运用语言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素养的综合体现。”如果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任何章的写作,都要经历“双重转化”的过程。一是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的头脑转化。认识主体真实地、本质把将客观事物化为观念或情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由“物”到“意”,即从“客观外物”到“主观情意”。这一重转化是基础、是前提,如果没有这个转化。就不可能形成主体的认识。也就谈不上写作。二是认识主体的观念或情感向字表现转化,将头脑中所获得的观念或情感转化为书面言语,亦即由“意”到“”的“外化”。从“主观情意”到“章载体”的转化,这是关键环节。没有这重转化。观念依然是观念。情感依然是情感,永远不能成为章。郑板桥谈画竹时说“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这是十分明确的,科学的。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认识活动中,始终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一是认识者,一是被认识者;认识者是“学生”,被认识者是学习的对象。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把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确定为学生是合乎逻辑的。但是这里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主体反映者和客体被反映者;二是主体要有活力,  相似文献   

6.
绘画,这个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充分体现了人类丰富创造性、想象力、给人类以美的活力,以其独特的认识方式展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多样性。而这一认识活动的核心即是真实观。本文中的“真实”特指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认识若忠实于认识对象,即为真实。所谓真实观就是关于真实的系统看法。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因其不同寻常的活动方式而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或认识活动的绘画艺术真实观。绘画艺术真实观包括两个基本问题:其一,艺术形象与客观物象的关系;其二,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前者主要决定绘画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方面,后者主要决定绘画艺术作  相似文献   

7.
片面的客观真实论反映了传统证据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原理理解上的不足并以我国刑事司法造成严重影响。诉讼证明活动的四个特点决定了作为其结果的法律真实不可能总是达到绝对的客观真实,我们应当在科学的诉讼机构下通过精密司法尽力追求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8.
<正> 广义地说,任何文学形象与生活原型相比,都具有变形的特征。因为任何形象胚胎都是客观生活特征和自我情感特征的二维结构,二者互相制约,主客观永远不可能完全统一。中西理论家们曾从各种角度论证过绝对等同客观的“反映”是不可能的。三百年前,笛卡尔梦想以绝对中性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但是三百年的科学史、文学史均证明了他梦想的破灭。本世纪,以海明威为代表的小说家试图让生活的原生态进入作品,然而“电报式”的文风,“白痴一样的叙述”,并没有帮助他的作品走向纯然客观,在貌似“无变异”的表层感知的缝隙中,仍旧隐藏了主体情感的变异以及必然悄悄随之而至的客体变异。  相似文献   

9.
认识论告诉我们,只有认识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去反映。从认识过程看,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再高明的教师也不能越俎代庖。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作文更是一种不断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表达对生活的喜怒哀乐的实践活动。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看不到这个认识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只看到作文的所谓“八大块”知识体系和文体技能训练,只看重教师口若悬河的知识传授和静态文章的阐幽发微,那么就会犯违背认识规律的错误,重视了“文”而忽视了“人”,本末倒置;如果看不到作文训练是写作主体的一种高级的…  相似文献   

10.
生活真实是指客观存在的生活现象;艺术真实是描写在作品中体现着一定的本质规律,渗透着作家的审美认识的生活现象。生活真实是客观的、原始形态的东西,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第一性的;而艺术真实则是作家对生活真实进行审美概括、加工与创造的产物,是心灵化的“第二自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第二性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又是显著的区别。这种关系我们从三方面加以说明。第一,生活真实是具体生动的、活生生的。文学以形象的形式审美地反映生活,因此,艺术真实的形态近似生活真实,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差异。虽然,从  相似文献   

11.
(四)取材的要求取材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材料要真实真实的材料应是客观存在的,确确实实的,是令人可信的。这是生活的真实,客观的真实。此外,还有艺术的真实。所谓艺术的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并高于生活的真实,是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和细节的真实.它不一定是生活的原本模样,一般是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处理后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契合.前者多用于一般文章的写作,后者则指的是文艺创作。我们研究的主要是前者。  相似文献   

12.
一会写文章的人都知道,在确定写作的对象之后,常常遇到从哪个角度去表现才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的问题,因为大多数的描写对象,不可能采取“全方位”的表现。这就是艺术视角问题。所谓艺术视角,说得规范些,就是指“创造主体把握外在世界所采取的一种角度,也即艺术家在表现时所凭依的立足点、位置、方向等等.”它既是主体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也体现了创造主体对生活的把握方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自然千姿百态,事物都是由各个不同的侧  相似文献   

13.
一、训练项目推进思维二、训练导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做为客观世界认识主体的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也要经过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地域或主观意识、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局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难免会有很多肤浅、不足甚至失误的地方,所谓“推进思维”,就是指在前人或自己对客观事物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入、独到的分析与思辨,求得更加接近问题实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人们在对客观事物已经具有了一般的认识,或产生了某种印象或确定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大致方向之后,深入到认识客体的内部,进行更深一层的“特殊化”的分析,尽量做到使某一  相似文献   

14.
真实性始终是写作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重要问题,写作中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真实。但又不是片面地追求所谓“真实度”,“真实度”并不总是与写作效果成正比的,即并不总是“越真实越好”。“真实”应该从符合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受体、写作载体这“四体”的需要为原则,即“需要的时候说适当的话”。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末期.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一种与现实主义“本质真实”完全不同的真实观,即“原生态真实”。为了表现生活的“原生态真实”,“新写实”作家主张在创作时对生活本真进行“还原”。并提出了“零度写作”策略。“原生态真实”是消解现实主义意识形态写作的一种策略,是对现实主义“本质真实”的反动。从文化角度看,“原生态真实”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学真实观上的反映,因而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辩证法理论的一个重要难题就在于,辩证法固然首先是客观世界中先于人的思维而存在的“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恩格斯语)的体现、但是,人们如何能够认识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呢?所以,考察一种辩证法思想,实际上等于首先考察它如何反映客观存在的辩证法的认识方式及其认识深度。当然,这种认识方式及其认识深度同时也直接体现着主体自身的思维活动是否具有辩证性质及其所达到的程度。列宁说:“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运动,而在于如何在概念的逻辑中表达它”。①黑格尔说:“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  相似文献   

17.
作文的“真实”到底有何具体要求呢?如何把握作文“实”与“虚”的尺度呢?这也是我们在作文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文的“实”,并非完全要求照搬生活、罗列生活现象或简单地模拟生活。作文的内容必然要求反映生活,表现生活,但它毕竟是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艺术表现,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完全全地反映生活的真实。作文的真实,应该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一个充分展示写作主体能动创新能力的过程,即从起始对客观物象的反映与选择,到大脑的转换加工成为主体意象,然后编码组合成为全新艺术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正如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所说:“任何艺术工作的过程都可以假想地分为三个时期,即积累素材时期,构思或酝酿时期以及写作时期。”可见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9.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但比生活更集中、更深刻、更具典型性的意识形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典型形象并不等同于生活原形,这就是一种“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生活,更艺术地表现生活的本质,达到艺术的真实.艺术艺术实践证明,正是有了这种“距离”,才塑造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而对创作主体来讲,这种“距离”,就是对创作者思想深度、道德情操、生活积累、艺术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意义上,再现“历史真实”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述。历史影片的成功不在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因为“历史”绝对客观的真实已经完全消弥。“影视史学”和“书写历史”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真实标准。历史影片的成功之处是“客观历史精神和主观艺术想像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