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认知上的偏差或失误,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或失误”简称学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对待学错的态度,往往是谈“错”而色变。事实上学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对待学错应持客观和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就是让学生探究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 ,亲历主动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和勤奋努力的科学态度 ,严肃认真、敢于创新和独力思考的科学精神。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对于我们教师确实是一个难题。在教学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提出一些“问题” ,而且有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从教学中我还发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问题” ,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既不能一问三不知 ,也不能包办代替 ,…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取得教育良效的前提。一、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如何对待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态度和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说,它是教师的“学生观”问题。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观点,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态度体验的一种心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因此,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取决于教师的热忱和关切、榜样和信念.可以说,学生是先喜欢教师,后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从1943年政府颁布“学生守则”以来,学校为了教育学生执行“学生守则”的要求,曾经遇到过不少的困难。许多学校教师对巩固纪律,使学生在校内外养成有教养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具有苏维埃人的道德面貌等教育问题的解决,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不能说履行“学生守则”已经成为每一个学生日常行为的标准。到目前为止,某些学校,不论在低年级或者高年级中,都有违反“守则”的现象,如:对待学习义务不负责任,破坏课堂秩序,毁损学校财产,对待年长者和教师不礼貌、不恭敬、不服从和其他的一些缺点。在学生的共产主义教育领域内,许多学校最严重而普遍的缺点之一是教育的形式主义,特别是有些教师对待讲解“学生守则”的形式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已经一轮,综观新课程的课堂,有一些瓶颈制约着教学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有些教师的教学活动华而不实,追求表面形式而不考虑实际效果;有些教师在对待“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时,缺乏辩证的态度;有些教师对因课堂的开放而带来的生成性资源缺乏应对策略等等。针对这些现象,为了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当务之急是要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智慧。下面是我们从三个纬度展开的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每位一线教师都会遇到“问题生”,在对待“问题生”时,有些教师常会出现以下“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但不利于“问题生”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加重教师的“病情”。用“屡教不改”评判学生教师给学生贴上“屡教不改”的标签。不知这些教师是否想过,假如自己“屡教”了,可学生依然“不改”,那自己对待学生的观念对了吗?自己“教”的方式正确了吗?有些教师可谓天天在“教育”学生,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弄得身心疲惫,但细细分析,每一次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老调子。这样的老调子,三次四次和一百次有何差别呢,无非是让学生越来越嫌你的啰嗦,教…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这是在谈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今天,语文教师在对待学生的作文写作问题上,也可以拿出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会“拿来主义”。一、从平凡的生活中“拿来”教师必须不断地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意识,并且积极地践行这种意识。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生活是平淡的,因此在作文时没有想抒发的感觉。“为此,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这看似平淡的生活,恰恰是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让他…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在于关注学生的发展 .本人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 ,要做到真正的关注学生 ,必须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学生的错误首先出现在课堂上 .课堂并非是标准答案的发源地 ,课堂应该是个允许出错的地方 .常在观摩一些公开课时 ,授课教师给我们展示的教学效果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全都明白全都会做”,我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 .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知识并不能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 ,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碰撞的过程 ,旧知识不断地被新知识…  相似文献   

10.
1 影响课堂教学机智产生的几个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突然出现的问题,能否当机立断,机智地采取有效措施,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是能否表现教学机智的前提.如果一个教学对事业与工作缺乏责任感,对学生冷漠无情,那么当他遇到学生出现意外的情况时,就有可能认为是节外生枝、故意刁难或成心捣乱,因而就可能以厌烦甚至粗暴的态度对待,那样就很难体现出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1.
勤而无功,劳而少效,已是作文批改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现在的作文教学是师劳而生逸,学生只花费不多时间写了一篇,教师就得在作文堆里耗费大量的功夫。但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却只看分数了事。这究竟是学生对待教师劳动的态度问题呢?还是他们学习作文的态度问题呢?还是教师的批改批不到点子上、改不到要害处的问题呢?我认为,对这个问题,要做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只要是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的学生还是很欢迎教师指点他们的作文的。只要看看“作文指导”、“作文选评”之类的书如此畅销,就可以想见学生急于要写好作文的心理了。有些学校曾针对作文批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数学教师教学信念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访谈目的 本文试图通过与一名数学教师面谈 ,以及旁听该教师的一节课两种访谈形式 ,来了解一个教师的教学信念是如何影响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更新观念 ,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教师的“数学教学信念” ,是指一个教师关于应当如何去从事数学教学的观点和看法等 ,它涉及到该教师对诸如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确立自己的主导作用 ,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生如何才能学会学习、应如何对待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普遍存在着中学生冷淡对待思想政治课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态度消极,对教师所讲内容缺乏兴趣,听课欠主动,作业也很难完成,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或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后面玩的现象。“上课心不专,练习常不做;考试多作弊,头脑空洞洞”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写照。虽然不少教师在教学上也下了真功夫,但仍无济于事。这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使师生关系紧张。这一局面不能扭转,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在教育教学行为上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情绪衰竭”,对工作失去了新鲜感,丧失了教书育人的热情,工作处于疲惫、低迷和消极状态;二是“去个性化”,对学生失去了耐心,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学生,烦躁、易怒、体罚学生等;三是“个人成就感丧失”,教育教学工作失去了价值追求,感觉个人能力得不到体现,无法获得成就感,出现懈怠、想改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开展,社会对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愈加重视.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中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抱有“轻视”的态度,这说明很多高中生缺乏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个环节,是不利于高中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在我班学生音乐教学实践中,也曾经出现过这些问题,我对待这种情况的“灵丹妙药”是进行“情感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就是师生的良好互动,让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这样进行教学实践,高中音乐教学效果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支点.虔诚地对待教育事业,真诚地面对学生,是人民教师立足课堂、心怀学生,自觉地升华教育理念、端正教学态度、倾注教学情感、改进教学方法的必然要求.真诚地面对学生必须坚持“六不”原则:不迷信经验、不迷信他律、不孤芳自赏、不缺席旁观、不冷落后进、不随波逐流,坚持把情感、态度、价值现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1.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是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因为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也就是说,教师怎样对待学生是从他的“学生观”出发而决定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学生观”,就没有正确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正确转化“差生”。 2.掌握学生的“向师性”。“向师性”是学生对老师的敬慕和服从,如同花草树木趋向阳光一样。主要表现有“差生”具有一定的“学生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很高大;学生都希望有个好老师;都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对待学生问题行为的态度差异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学生的行为影响着教师。如同学生在被“教”的时候表现出主观能动性一样,教师在接受来自学生影响时也表现出主观能动性,他们会因个人的观念、个性、经验、需要等对来自学生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反映,形成态度差异。尤其是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指影响身心健康、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合作,共同参与”的理念引导下,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因此,教师要铭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又要重视学生的学,不能把学生当成“听众”。同时,教师必须用发展的、全面的、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过去和现在,重视学生潜在智力发展的可能性,理解学生个性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20.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则是不能原谅的”.面对日常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解,教师不宜采取简单否定,一棍子打死的态度,而要将错解剖析与正解示范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把错解的辨别、修正作为思维训练的极佳材料,来体现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教育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