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重要实践探索之一。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而公平正义,正是保证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公平正义。本文就和谐社会对公平正义的内涵,公平正义的要求以及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三个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之一的公平正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户籍“灰市交易”兴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户口买卖这一“灰色”交易一直没有停止,而且政府管制越紧,价格却越高.因而,如何做好户籍改革,维护社会和谐成为被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史峰 《河北教育》2009,(7):40-40
学校管理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但在复杂的头绪里,站在教师个人的角度,还是能从中寻出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4.
分配正义和教育公平是当代中国社会公正的两大现实问题。本文梳理了公平正义这个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理论渊源,考察了马克思解决分配正义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路径,指出了公平正义在当代中国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分配正义和教育公平。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现实问题,初步得出了解决分配正义和教育公平问题的实际路径:确保公共财政的正义性、完善分配机制和改进税收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政府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具有提供公平正义"公共产品"的职责,政府和市场具有各自作用的边界和范围。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确保权利、机会和规则的公平等,其实现路径主要有:确保制度规则和公共政策本身的公平正义性;实现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制度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坚持公正执法,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坚持差别原则,体现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和特殊保护;强调代际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筑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长期努力的工程。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质.使人们有渴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参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义的行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饶红 《文教资料》2008,2(17):81-82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在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制度建设中要突出党建的中心地位,要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作用,要把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规范的公务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虚拟同构体.对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有着同样追求。网络社会具有公平正义的天然土壤。不仅契合罗尔斯论述正义原则时假设的“无知之幕”,也由于可多元模塑“大同社会”,使人们得到对公平正义的直观感受。但当前网络权力主体滥用权力、网民恶意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网络社会缺乏有效运行机制等致使公平正义缺失。这些均为网络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因此对虚拟人网络社会活动应采取兼容并蓄的方针.建立网络和谐生态。并实现从对虚拟人网络社会活动的监督.到对网络权力主体的权力使用监督。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是建立在个人灵魂和谐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说其正义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统一之上的。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实现需要生产资料的公有、良好的教育和具有正义理念的执政者三者的有机统一。这对我国当前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建立完备的公共教育,执政者树立更高层次的正义理念是促进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二者的多重关系之中。由此而生的又一规定性是,公平正义是和谐状态的深刻本质,和谐状态是公平正义的外在表现。罗尔斯的“正义论”具有启发性意义。公平正义应植于人的心灵与良知深处,这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而丰厚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2015年4月1日至2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教育公平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多位重磅嘉宾和资深专家相聚华东师大,论剑丽娃河畔,聚焦"如何更好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如何更好地倾斜支持困难人群,保障残障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同等教育权益;如何平等对待、个性化对待所有学生,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权益和个性化发展;如何改善外部制度环境,保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竞争机会公平;国际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历史经验和不同模式给我们的启示"等五大领域的议题,发表主题演讲,以更多元的视角、更独到的眼光、更专业的解读,分析当前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症结、关键因子和有效路径,进而为国家和地方教育决策提供借鉴。鉴于本次论坛主题及内容的重大意义,尽管论坛的相关报道和专家视点已相继由电子媒体率先发布,几位专家的发言也已散见于兄弟报刊,本刊编辑部仍决定集中刊发与会专家的精彩观点,依发言先后顺序,全景呈现1本次论坛的过程及主题内容,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的内涵、价值选择及实现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是法律发挥作用的前提。公平正义的价值实现是司法的当然选择,法的运行的必然要求及实效的客观需要。司法中当事人正当诉求的忽视,法律工作者职业伦理的缺失,秩序价值的过分偏重,阻碍着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要尊重当事人的正当诉求,自觉维护法律职业伦理,保障正义与秩序价值的均衡。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司法源于普通法的传统和判例法的实践,其司法官员往往通过判例的选择和区别技术来重构先例和解释制定法;通过对模糊语词的不同理解来表达价值观念;通过迂回的手段和技术性的话语来实现公平正义原则。但公平正义原则的适用并非从判决的字面上就能习得,在某些案例中是需要反复推敲立法者的用意和司法的情境才能清晰辨明的。可通过一个典型案例来分析美国"公平正义"原则的司法适用,探析美国司法实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摆到了鲜明的突出位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各项工作中要更加关注民生,着力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做到“五有”,即“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5.
教育正义,是一个附着在现代人身上无法摆脱的"咒符",已然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命运"。教育正义经历了由"正义教育化"向"教育正义化"的转变。教育正义的这种"古今之变"背后隐匿着激烈的"古今之争"。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正义只是一个并不高贵的谎言而已。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公共服务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公共服务体制的理性价值追求。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使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真正成为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切实解决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主要是以西方的社会形态演变为依据的。而中国的社会形态的演变除了与西方社会有一定的共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表现在中国人的特殊的正义和公平观上。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具体论述到中国人的特殊的公平正义观,但是他们的基本理论方法能够用来具体解释中国人的特殊的公平正义观的形成原因。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国人的公平正义观的产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正义观,儒、道、佛、墨、法的公平正义观的互补和当前中国在公平正义观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分配正义有其局限性,其只限于可分配的物质资源,对其他资源则无能为力;只诉诸宏观的社会制度,无法关照微观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心理影响。"后均衡化时代",教育正义需要从分配正义转向承认正义。教育承认正义是基于主体间平等的社会—心理关系而提出的,承认正义是教育活动内在的必然要求,消除羞辱和蔑视是教育承认正义的底线要求,尊严的承认是教育承认正义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9.
夏芸 《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30-131
本文主要立足伦理学视域,以正义为出发点解读教育公平,认为作为教育领域的"最高善"教育正义统摄着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则是教育正义理念的操作支点和实现形式。在教育公平具体执行过程中,罗尔斯关于正义的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教育的公平性并使其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实现是近几年教育研究中的一项热点。考察教育公平如何可能有许多观察维度和考察路径,原有的以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配置正义观在实践教育公平芳面有难以逾越的局限。只有从多元正义的维度出发,对如何实践教育公平做理论阐释,才可能避免单一的分配正义视野下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