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具有中国价值和世界意义,主要体现为中国道路的引领意义、中国模式的借鉴意义与中国方案的创新意义。本文从中国道路的引领意义、中国模式的借鉴意义和中国方案的创新意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作出阐释,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为世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什么是中国英语中的中国讲法及其语用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3,(67):91-92
中国英语是英语语言与典型的中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用于表达中国特有的思想文化及独特事物,是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增加中国英语的内容可以改变"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要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诉求、文化诉求和动力诉求。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5.
罗素论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本文以时间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为纬,概括地阐述了罗素对中国论述的基本内容,展示了罗素对中国问题的某些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发展道路成为海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多数海外学者认为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崛起的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模式的存在,它呈现出不同于欧美模式、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的众多特点,具有原创性。中国模式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资效仿的榜样,将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特别是证明了社会主义有着光明的未来。海外学者也分析了中国模式存在的问题,尽管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模式保持清醒的认识,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而不强的中国金融业已经开始进行制度变革。目前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尚存在缺乏"中国制度"的经济理论基础、缺乏"中国金融"专业课程与案例、缺乏"中国标准"的学科评价与教师评聘、缺乏"中国文化"通识教育与领悟等问题,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背景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急需改革。本文从构建以中国政治经济学为基的经济学体系、以"中国金融"为主线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师评聘机制、深化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通识教育四个方面,为新时代下金融强国人才培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贵在变革     
变革,历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纵观中国历史,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总是带来一次社会的巨大进步。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轫于农村的大变革。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变革,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筑在可见的形象感受中体现人在自然界的空间位置;中国语言在不可见的意识抽象中体现人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言说秩序.作为异质同构的文化创造,二者经由不同的渠道发生、发展,但始终存在着文化契合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成为世界艺术林中之独响,并且能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合尚中,中国文化的内容是儒道互补、刚柔相济,这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都有博雅而细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技术》2016,(4):110
《职业技木》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2002年12月创刊,现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职业技木网》、《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特别是2005年11月,《职业技术》被《中国核心期刊(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化是中国革命产生的根本背景,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逻辑依据,同时也是评价中国革命的根本标准;中国革命则为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积极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世界教育数字化浪潮的席卷,如何在两个大局、两个百年以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彰显中国特色、反映中国理念、适合中国需要成为时代命题。在新发展阶段下,教育数字化战略应秉持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科技、人才、教育强国目标的关键支撑和融入世界教育潮流,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经验有效保证的科学定位,应坚持教育数字化战略的系统全局观、开放共享观、守正创新观、协调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应守持以生态转型擘画共“享”胜景,以底层共“建”夯实数字底座,以数字共“治”畅享教育未来,以互融共“通”谱写数字教育交流新篇章的中国进路。  相似文献   

14.
编写中国文学史是一项涉及众多因素、异常庞杂的工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著者所持的文学史观。文章通过粗略梳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史观——通变论、进化论、退化论、钟摆论、再现论、共时论等,在比照中以求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史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新音乐三大主流音乐的概念、分类方式进行梳理与总结,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使读者较为全面的认识与辨别三种音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性"是华人学者热衷探讨的一个重要概念,围绕这一概念也产生许多争议。中华文明源流的争辩、"文化中国说"、后现代理论的解构这三种针对"中国性"的不同论述,说明了人们对现代中国与其传统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9,(1):52-57
近年来中日之间的往来愈加频繁,对彼此新印象的形成也为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中日知识界都在重新审视彼此的国家形象。日本的"中国观"大抵集中在来自《论语》、《三国》的古典中国观以及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革命中国形象。如此而来的中国观都积极向上。而事实上日本民众对中国还有很多误解与偏执。众所周知,如此中国观的形成与日本近代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以及宣传有关。中日知识界对日本民众中国观的相关论述已不鲜见,而对当时中国民众形象的整理与论述却并不多见。鉴于此,我们将重新梳理二战前日本民众对中国以及中国民众的印象及其形成背景。具体以芥川龙之介及其同时代的"中国通"清水安三、橘朴的相关论述为对象作横向对比,进而让我们对当时日本有识之士的中国民众形象有一个客观认识,并探究其背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任何研究总是从研究者自身所发现的问题出发,来寻求应对问题的路径,而研究者自身对问题的发现总是会从自身背景出发,尽可能地去把握普遍性的问题。当代中国教育学术研究需要有走向世界的胸襟,同时需要踏踏实实地回到中国的教育问题,凸显我们作为中国教育研究者的中国意识,进而从特殊性走向普遍性,彰显教育研究的中国智慧。从我们自身遭遇的问题出发,从中国的教育问题实际出发,深深地扎根于中国问题本身,展开我们对人类普遍教育问题的探究,就是朝向世界性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刊启事     
正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凡向本刊投送的稿件,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本刊发表的文章或信息,在编辑时或多或少有所改动。如作者不希望本刊作任何改动,请在来稿中注明。欢迎读者上网浏览本刊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引进并不断发展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同样存在着一种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冲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二者共存却也发生矛盾。本文基于自身专业知识及经验,对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辩证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