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学界对伊德技术具身思想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多在错误理解“技术”之实质的同时,仅以静态的目光看技术具身,由此导致了关于学习者主体性认识出现局限性甚至是偏误。文章追溯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论哲学去把握该问题,发现其“技术具身”实应理解为“走向技术具身”。所言“走向”乃是发生,即存在发生,且人的存在、技术的存在及人与技术关系实际上是同一命题。因之,以“走向技术具身”为基本立场,学习者主体性之要义包括主客二分的超越、生存过程的凸显和由实在论转向存在论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有很多共同点,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生活道路不同,于是,又都有自己的个性。认真研究他们的个性,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一、避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刀切”大学生最忌讳思想政治作的“一锅煮”或“一刀切”。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大学生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思想活动的范围是极为宽广的,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们的实际,不研究他们的个性特点,“忽视人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邓小平都批评过“小脚女人”。他们都强调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要解放,胆子要大,步子要快。但由于二人批“小脚女人”存在着许多差异性,因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实际效果。本文从三方面揭示了其不同之处:具体内涵不同,表现为对“快”的不同理解,对“敢”的不同把握;客现依据不同,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方面;思想基础不同,主要指思想路线、思想方法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蕙风词话》和《人间词话》各自的“初稿”真实地记录了况、王词学观念的演变流程 ,从“初稿”到“自定本”是他们词学思想发展的最后阶段 ,“自定本”代表着他们词学思想的最终成熟。况、王的词学发展史观在动力原因、对象范围和趣味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异同现象 ,二人词话中存在着“知词”和“能观”、“诵读”和“直观”等方面的批评学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王丽丽 《现代语文》2008,(4):125-125
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是“轴心时代”东西方重要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下面,让我们在比较之中看出他们教育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比较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可以发现,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具有显著的区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相通之处。其区别表现在,他们的“有无”思想在本质上形成以下三个鲜明对照,即“同一与差异”、“现成与生成”和“封闭与开放”。其相通之处则表现在,他们的“有无”思想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征和共同的追求,即“具体的统一”、“过程的真理”和“自由的追求”。比较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有利于看清他们各自思维方式的深刻差异,及由此决定的他们对生存和自由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7.
“技术至上论”作为技术异化力量的学校表现,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存在一定的危害。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技术至上论”的片面思想从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教育存在的本体意义。从技术对学校职业教育“异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技术至上论”形成的机制和原因.以作为重归职业教育本体意义的起点和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科技爱好者,他们喜欢钻研各种知识和技术,他们时而单兵作战,时而小团体作战,他们拥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他们也许足不出户却是某一领域的“走神”,我们常叫他们“技术宅”。  相似文献   

9.
浅谈面向对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对象技术是目前软件开发技术的主流,很多开发人员都转向用面向对象的语言编程,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面向对象技术的真谛,从思维方式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可称之为“穿新鞋走老路”,本文介绍了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思想、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编程、面向对象技术的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政治家王安石和司马光均从“民本思想”出发试图挽救当时的危机,司马光站在史学家的角度,以历史的长远眼光出发重于“安民”;王安石以一个变法家的身份提出了封建统治者更高层次的追求——“富民”。针对各自的思想,二人提出了不同的手段和措施。他们民本思想的理论都根源于孔孟,司马光在阐述时杂糅了“黄老思想”,而王安石则带有法家功利主义的色彩。两人有着同样的出发点,殊途却没有同归,他们在政治上走向了反面。  相似文献   

11.
荀予是我国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儒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二者生活在不同的历史年代,社会现实使他们要面临、解决的社会问题不同,所以他们的思想所侧重的领域也就不同,这也形成了他们在思想上的差异。但二者的差异是次要的,他们具有相同的社会思想,主要表现在人性恶、重教化;“礼”、“法”结合的社会控制思想;人治思想;社会变迁思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埃吕尔和温纳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技术自主性及其表现形式;他们关于技术自主性的见解既具有合理性亦存在局限性;他们对于技术的本质、技术绝对自主与技术相对自主的关系、技术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技术与人的关系诸问题的认识均存在异同;树立正确的技术自主观必须遵循两个基础原则:一是要坚持"人"的技术性本质,揭示技术的"属人"本质;二是要坚持技术的自主性是人的自主性的一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和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旅游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是思想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时期、不同人群旅游的动机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旅游现象的不同。然而无论是“游牧思想”、“经济思想”还是“文化思想”,他们都是从比较单一的角度来分析旅游现象。随着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性带来的种种弊端越来越明显,以健康的乌托邦精神为指导,离开惯常环境,到异域寻找精神寄托体味着超越惯常环境的非真实的自我,体味不寻常的生活情调并找回生命中的那份宁静,从而实现旅游主体的“自我回9-J”甚至“超越存在”,这是旅游大众化时代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当前旅游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陈同生 《课外阅读》2011,(8):134-134
“差等生”是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由于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和其他同学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常常被称作“差等生”。但“差等生”只不过是在某—个时期存在差距,并不意味着他们过去和以后都是“差等生”,关键是教师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戴望舒与顾域虽为不同时代的诗人,但对诗歌意象的选择却有很多相同之处。“灯”、“夜”、“梦”、“死”等意象在他们的诗歌中都不止一次出现。造成二人选择相同意象的外部原因有两个:一是相似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是共同的思想文化资源—中西方的个人思想,只是“老庄”思想对顾城的影响,相对来说要更深一些。  相似文献   

16.
解放以后,封建反动势力得到了根除,但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存在,甚至到现在还深深地根植于一部分人的头脑之中。现在的中学生虽然大多数不信神不信鬼.但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迷信思想。例如,据我了解.不少中学生算过命,不少中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喜欢玩“扑克牌推运”的游戏,虽有着闹着玩的味道,但亦可说明他们或多或少在相信一种迷信——“命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解放以后,封建反动势力得到了根除,但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存在,甚至到现在还深深地根植于一部分人的头脑之中。现在的中学生虽然大多数不信神不信鬼.但这并不等于他们没有迷信思想。例如,据我了解.不少中学生算过命,不少中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喜欢玩“扑克牌推运”的游戏,虽有着闹着玩的味道,但亦可说明他们或多或少在相信一种迷信——“命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长久以来,学界一直以“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逻辑来阐释技术对于教育的意义,但这种技术观显然不能诠释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存在方式的深刻变革。究其原因,将技术置于“人之外”的技术界定方式是此逻辑产生的根源。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可以重新正确认识技术与教育及人的发展的关系。从人类学视野关注人类体内进化、社会人进化以及后人类进化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技术发展是推动人类进化的主因,这种认识从本体论上超越了技术“人之外”的界定方式;而教育哲学关于教育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论述,为阐释教育如何“使人成为人”的深刻内涵提供了认识论上的营养。以此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础,我们可以正确解读“人的技术化”与“社会的技术化”的内涵,以及合理澄清两者遭遇诟病的症结。由此我们认为,人与社会的“技术化”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技术是教育的存在方式,从来就没有外在于教育。以此技术观为出发点,反思我国教育技术的实践,可以梳理出“修旧如旧”和“以旧换新”两种实践形式。“修旧如旧”是落后技术观在实践中的反映,只有“以旧换新”才能逐步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呢?感觉可以从以下入手。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  相似文献   

20.
张英花 《湖南教育》2006,(11):24-25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实际上,在本册教材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思想.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根据主题图我们说“有5个学生”,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