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本文的vp包括单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也包括动词性的主谓词组),NP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VP+NP”结构即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定语的结构。本文意在分析中心语NP与动词V可能出现的逻辑上的语义关系,并说明“VP+NP”在结构上的特点。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直接作定语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汉语中,几乎所有的词组都可作定语。就动词性词组来说,动宾词组、主谓词组,连动词组、兼语词组、动词性联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VP+者”成立的几个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P ”结构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即从主题信息明确度的角度,从配价和语义格的角度,从动作的持续度和强烈度的角度对进入这个结构的动词作了条件限制,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可从这几个方面去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3.
“差点”口语中也可以说成“差点儿”或“差一点”,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它的肯定形式是:差点儿+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否定形式是:差点儿+没+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根据说话的角度,其表达的意思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没VP之前"中VP所属的不同动词事件类型的角度入手,探究了"没VP之前"和"VP之前"能否互换的条件和限制。指出当VP由动作动词充当时,可换用为肯定式,当VP由状态动词和表结果义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时,不宜换为肯定式,两种格式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的语用义。同时指出,在"没VP之前"中,"没"不仅不是多余成分,而且是语用焦点,"之前"所表示的"时间顺序义"的语义特征虚化,"条件情况"义凸显,"之前"的语义正在发生语法化。  相似文献   

5.
动词后面"到"的词性一直以来存在很大的争议,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这一情况严重影响到相关问题的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现代汉语出现频率极高的动词、形容词为基础,从具有代表性的各种观点入手,分析了这种句型的三种构成形式以及"到"前面动词的情况,参照判断动词的语法标准,弄清了"到"的性质,从中得出结论:动词后面的"到",动词特征比较突出,是动词,并没有介词化。  相似文献   

6.
“形式动词”不过是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的一个分支,因为它排斥动宾型宾语;另一分支则是可带动宾(或动补)型宾语的动词,两分支可合称为“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把这类动词的宾语解释成动名词,是囿于宾语必须是名词性词语的片面认识。朱德熙称之为“主谓短语”,古汉语中亦有以“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短语。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尤其是后一分支存在较为普遍。把这类动词从及物动词中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语法现象,解决语法问题  相似文献   

7.
动词或动词性组词用做状语,修饰它后面的动词谓语构成状动结构(或称状动短语)。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连用作谓语,分别陈述同一个主语,构成连动结构(或称连动式)。在对待状动结构与连动结构的区别问题上,存在(本文只谈古汉语里的情况)着两种偏向  相似文献   

8.
在一道辨析病句的试题中,有这样一个病句:马尔蒂尼在跑动中一脚劲射,真可惜,球打在门柱上,差一点没弹进网内。许多学生看不出此句的病因,更不用说如何修改了。其实,解决此病句的关键在于对“差一点”这种固定格式用法的理解。“差一点”在口语里也说成“差点儿”,意思同“几乎”相近,常常放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前边,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它的肯定形式是:差一点十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否定形式是:差一点十没十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根据说话人的角度,其用法又分以下三种情况:1、“差一点”后边的事情如果是说话人希望…  相似文献   

9.
"必需"与"必须"这对同音词,都有"必要"的意思,但如果不加区分,抓来就用,就难免出错。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析。词义。"必需"的核心是与物质相关的客观"需要",强调某些物质"一定要有""不可或缺",而"必须"的核心在于"须要""应该",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词性。"必需"是动词,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或定语,而"必须"是副词,在句子中多作状语,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语法功能。"必需"后面可以带宾语,而"必须"不可带。此外,"必需"  相似文献   

10.
《马氏文通》动词系统中的“坐动”、“散动”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氏文通》的“坐动”,指充当了谓语的动词;“散动”,指充当了主语、宾语、表语、介词的宾语、定语的动词。二者的划分标准是动词在句法结构中的功能。这种划分揭示了汉语动词既可以充当谓语,又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句法成分这一特点。因而《马氏文通》“坐动”、“散动”的提出对研究汉语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多功能性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汤伟  YANG Ya-lan 《海外英语》2014,(20):278-279
In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and grammar,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 is analyzed and transformation of sentence structures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However,many kinds of English sentences structures prevent the students who study English from getting the basic idea and concept of a sentence in translation or grammatical analysis.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submitted the basic mould of simplification of 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and the students can learn and master the translating technique through the simplified 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 Thus it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etence of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2.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割裂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压制。在英汉两种语言句式差异的辨析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到汉语句式具有惜"主"如金,多用人称,较少物称的特质;英语句式具有主语必不可少,SV搭配统领全句的特质。而英汉句式尤其是主语的规律及特征,是由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母语句法负迁移现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母语句法负迁移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笔者通过英汉对比的方式来充分揭示英汉句法的差异.以找出学生作文中的母语句法负迁移现象,从而针对这一现象,就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减少负迁移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写作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然而“把”字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初级阶段“把”字句语法项目的选取不合理;二是传统教法偏重结构教学,忽视语义和语用教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句型的排序以及学生的习得顺序,将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应讲授的“把”字句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渗透认知理念,试图从增强“把”字句语用教学的角度,对初级阶段“把”字句的教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对外汉语教学以词汇教学为要,在词汇教学中又概括了文化、语用等教学要素.如何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思维能力,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提高词汇量并掌握组词、构句,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提高汉语综合能力的根本途径.本文着重阐述词汇语音和语义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VP”句仅限于“有”和动词的直接搭配,它的兴起是汉语方言和港台普通话共同作用的结果。“有VP”句中“有”的性质对句式的成立和结构有着决定性作用,它用来表示确定或者强调,应归属副词词性,甚至是完成体的“体标记”。  相似文献   

17.
"在+L+VP"结构中的"在+L"在语义指向上有前指、后指、双指或无指四种情况,语义指向的不同决定了表义功能的差异,从而导致相关句式具有不同的变换形式.当"在+L"语义前指或双指时,结构体中的"在"是动词;当其后指或无指时,"在"是介词.  相似文献   

18.
介词框架在现代汉语中大量使用,形式多样、意义灵活。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介词框架的研究与总结非常重要。本文提出"用"字介词框架的概念,考察"用"字框架,对比分析个体框架之间的功能差异,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总结框架特点,从而便于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9.
"把"字句在汉语中属高频基本句式,但"把"字句特有的语用价值决定了其在结构和语义上都有诸多限制,致使维族学生在学习"把"字句时困难重重,尤其是遗漏现象比比皆是。对此,笔者对维族学生使用"把"字句的遗漏偏误(遗漏介词"把"、遗漏谓语动词、遗漏谓语动词后的补语及遗漏动词后的其他成分)从结构和语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索教学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