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状况对于黄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构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评价体系,在运用熵权法对二者进行测量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二者在空间上均存在差异性,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呈现出“高耦合、低耦合协调度不平衡”的特征;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类型从2019年由同步发展型转变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型。基于此,黄河流域省份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创新城乡融合机制,促进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高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教育和城镇化之间具有深度持久的互动关系.根据201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分析二者间的时间序列与空间演变关系.结果 显示:在时间序列上,2010-2017年全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提升态势,其中2010-2014年全国各省的协调程度为快速上升期,2014-2017年为平稳上升期;在空间演变上,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协调度由东部至西部递减,形成了“东强西弱”的特征.因此,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顺应城镇化发展进程,构建高质量的耦合协调关系;加大中央财政与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基础教育内外空间布局结构,实现长期高位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全国31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等方法,探究2011—2020年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水平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省、自治区生态环境子系统评价指数有所波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呈现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特征;我国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动态差异,且新型城镇化滞后型省份与同步发展型省份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滞后型省份增多,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并未实现理想的高度耦合协调与同步发展状态,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创新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具有负向的显著影响,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呈现负向不显著,且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皖苏两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远低于江苏省,总体处于低度失调水平;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程度普遍较高;皖苏两省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均较高,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两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金融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目前,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狭窄、投资主体单一,金融政策不足,金融信贷机制不健全,民生金融服务水平滞后等问题制约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唯有创新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模式,寻求灵活的投融资模式,从而解决城镇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才能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与之协调的职业教育和公民素养教育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能力与市民素养;需要公平、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保障其子女的受教育权利。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学前教育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义务教育发展失衡,公民素养教育缺位等已在制约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学前教育有质量的普及、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以社区为平台的公民素养教育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1—2020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耦合协调过程中的障碍因子。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程度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各地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皆从低水平耦合阶段上升到高水平耦合阶段,区域空间差异逐渐缩小;上海市和安徽省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始终处于交替领先位置,江苏省耦合协调水平前七年相对较低、之后差距逐渐缩小,浙江省耦合协调水平10年间提升最大;从准则层来看,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分别为电信业务总量和规模以上工业研究开发项目数等,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分别为每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和城乡医疗差异比等。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推进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安徽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城镇化滞后工业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非农产业发展不足,未来应着眼于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来促进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以陕西省10市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及其测度方法的分析,借鉴相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模型,建立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类型和等级标准,定量计算出陕西省10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数值.据此判定陕西省整体处在经济滞后型发展阶段,划分出4个市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类型:西安市为良好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宝鸡市为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铜川市、延安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渭南市为基本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商洛市、安康市为失调发展经济滞后型.提出陕西省应确保整体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探讨提升陕西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2005—201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及其时空分布格局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Ⅰ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正向发展,总体呈现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环境城镇化的发展趋势;Ⅱ产业结构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产业结构子系统对产业结构的贡献率为:效率比重系统>就业比重系统>产值比重系统;Ⅲ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度整体呈现倒"V"型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到"初级协调"的发展过程;Ⅳ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大体呈现赣北>赣中>赣南的地理空间特征.本研究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优质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依据,对促进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