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 这是湖北石首市实验小学的一节自然科学课。“风是怎样形成的?”问题提出后,老师让学生用口吹一吹、用书本煽—煽,让学生跑一跑,来感受人为的风;用冷热空气对流试验箱来模拟风的形成;引导学生分析各地自然气温的差别,来认识自然界的风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流  相似文献   

2.
多变的风三月和煦的春风,夏天狂暴的台风和龙卷风,冬天的西北风,这些风是从哪里来的呢?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风是空气对流的表现。太阳的热量使空气产生运动,从而形成风。在热带地区,太阳  相似文献   

3.
多变的风 三月和煦的春风,夏天狂暴的台风和龙卷风,冬天的西北风,这些风是从哪里来的呢?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风是空气对流的表现。太阳的热量使空气产生运动,从而形成风。在热带地区,太阳的照射使气温升高,高温的空气变轻上升,其他地区的空气就往热带地区运动,以弥补这里空气上升时产生的空缺,这样,风就朝热带地区移动。  相似文献   

4.
《流动的空气》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空气”单元中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风有大小,冷暖之分等。其中,画风流动的轨迹是教学的难点。由于“空气”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因此,尽管教材安排了花露水香味的扩散和烟的飘散来让学生了解风流动的轨迹,但是,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发现仅借助课堂上观察实验  相似文献   

5.
1.风的形成 太阳辐射→(造成)地区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形成)大气水平运动(风)。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出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7.
第一例:从纸质的“空气流动演示箱”到“风的形成演示器” 在探究《风的形成》一课中,我们研制出新的教具和学具,成功地揭示了风的成因,捕捉住了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使空气流动而形成的微风。  相似文献   

8.
物理与气象     
风和季风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在地表附近的空间,各地的空气压力不同,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从而形成风.在我国大陆,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风雨、雷电、日食、月食、雾、露、霜、虹等自然现象,千奇百怪,无奇不有。把这些自然现象用人工的办法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道风景。a.风。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扇扇子能使空气流动形成风,空气的振动也可得到阵风。用一个一次性塑料口杯,用透明薄膜把杯口封起来,在杯底打一小孔,然后,让小孔对准点燃的蜡烛,用指头弹动薄膜,薄膜振动带动空气振动,形成气流,产生风,可“吹”熄燃着的蜡烛。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风的形成,同时还让学生掌握了空气这种介质可传声。b.雷电。当带正负电荷…  相似文献   

10.
李建平 《湖北教育》2002,(19):11-11
这是湖北石首市实验小学的一节自然科学课,“风是怎样形成的?”问题提出后,李绍斌老师让学生用口吹一吹,用书本煽一煽,让学生跑一跑,来感受人为的风;用冷热空气对流实验箱来模拟风的形成;引导学生分析各地自然气温的差别,来认识自然界的风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流动的空气。  相似文献   

11.
古诗风情     
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也是我国古代文人吟咏的常见物象之一。因方位、时间不同而形成的特色风有:  相似文献   

12.
余爱香 《江西教育》2003,(15):28-28
《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教学设备”。随着自然教学改革的深入,动手自制自然学具显得十分必要。(一)用简易材料制作学具演示实验。如在教学《风》一课时,为了说明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我事前做了一个长方形木匣(木匣的一端开一个圆形小孔  相似文献   

13.
探究活动例说第一例:从纸质的“空气流动演示箱”到“风的形成演示器”在探究《风的形成》一课中,我们研制出新的教具和学具,成功地揭示了风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风从哪里来?     
在地球表面,有的地方受太阳照射较多,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开始上升。空气上升以后,空下来的地方被别处的冷空气补充进来。补充进来的冷空气又被晒热膨胀上升,如此反复,就形成了风。简单地讲,风就是流动的空气。  相似文献   

15.
“焚风”顾名思义,就是火一样的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在山岭的一侧是高气压,另一侧是低气压,空气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空气在移动途中遇山受阻,被迫上升,气压降低,空气膨胀,温度也就随之降低。空气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雨雪落下。空气到达山  相似文献   

16.
圆圆的空气     
让小朋友通过吹气球的游戏,感受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流动起来会形成风。了解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知道动植物生存离不开空气。  相似文献   

17.
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刮风时,风对物体有力的作用,通常把这个力叫做风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要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显然风力和空气的阻力都与空气有关。那么,这两个力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1风力就是空气阻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风力其实质就是空气的阻力,我们以日常走路为例。在无风的情况下,当我们奔跑时,感觉风从正面吹过来,显然,这个“风”是人相对空气运动形成的,这个风力也就是人奔跑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在有风的时候,如果我们顺风而行,且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总感到风在推着你而行;如果你跑起来的速度大  相似文献   

18.
在《风的形成》一课的教学中,教材是用“风的形成实验箱”进行实验的。实验中,用蜡烛作热源,目的是形成温差,让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实验效果不够理想,而且有的学校没有这一实验仪器。为此,笔者经过反复实验,对风的形成实验方法作以下改进。 1.在桌上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亲眼  相似文献   

19.
一、实施前的设想 《风》一课以探究为核心作为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发现的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力求在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培养他们在课堂中亲身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小诗欣赏、引发思考、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过程,使学生对风的形成有初步的了解,知道风是由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在河北省现行教材中,关于《风的形成》实验沿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风的形成实验箱”(如图1)。在实验箱中,用蜡烛作热源,目的是形成温差,让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原因是:1.实验操作不够方便;2.用蜡烛作热源,热量不够,温差太小,蚊香烟的流动路线很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