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银行业效率研究的相关成果。在上世纪50年代,国外银行效率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规模及其结构对效率的影响方面;70年代以后,银行业的范围经济问题成为了另一个焦点。我国的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银行业存在垄断与产权问题,因而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垄断、稳定、竞争及其对效率的影响上。相当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产权问题是目前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商业银行经济绩效无关联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型的。决定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银行经营的风险性、规模经济效益、市场进入壁垒、金融制度及意识形态。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产生的效应主要是负面的。应采取降低市场准入门坎,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及废止对中小银行的歧视性政策等措施改造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单回顾了美、法两国 80年代商业银行业发生危机的一般经过、主要原因以及他们在解决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化解银行业危机的主要经验。由于中国目前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与当时美、法两国有着本质上差别 ,本文认为 ,解决中国银行不良资产应坚持以体制性改革与商业化经营同时并举为主的方针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占据了银行业的主导地位,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影响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因素的角度出发,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及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仍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但从应对WTO挑战和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长期角度来看,中国银行业应逐步过渡到混业经营的模式上来。本文从世界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入手,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银行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深层次原因,详细阐述了中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符合国情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FA)中的BC(1995)Model2对中国93家商业银行2001年-2006年的年利润效率和技术无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资银行进入能显著降低中国银行业的技术无效率,促进中国银行业利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高管超高薪酬和过度在职消费问题,加重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通过选取16家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两种不同形式的高管薪酬激励契约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银行高管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占比与银行绩效都显著正相关,合理的高管薪酬激励契约对商业银行绩效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出发,银行应充分发挥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本身的机能作用,解决委托代理矛盾。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应对银行高管采取适当的薪酬管制,这对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虽然没有像欧美国家的银行业受到的冲击强烈,但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本文选取2012年作为研究阶段,在全球金融触底反弹阶段,研究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至今的经营状况。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中国银行业的三大组成部分,即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以评估中国银行业可持续经营能力为目标,运用统计方法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特征提炼和统计分析,以求得到中国银行业经营状况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反映中国银行业的效率水平,了解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现状本文通过选择国内17家商业银行,根据它们的员工总数、固定资产净值、营业支出、所有者权益、机构数、营业收入、新增存款总额、新增贷款总额和不良贷款下降率等财务数据,构建了反映其绩效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2007-2011年面板数据进行绩效效率分析.构建了反映其绩效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2007-2011年面板数据进行绩效效率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7家商业银行的绩效效率普遍较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的绩效效率平均高于国有银行的绩效效率.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应对金融市场化竞争冲击、提升经营绩效以更好服务三农是其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基于山东省17个地市133家农村信用社2006—2012年数据,进行动态面板差分广义矩GMM模型数据分析发现:山东省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农信社经营绩效总体符合有效结构假说,山东省农信社适应竞争性市场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支农服务正积极向农户多元化贷款需求方向调整,农信社经营绩效持续得到改善,经济发达的鲁东地区同样符合有效结构假说,而传统共谋假说对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地区市场结构与农信社经营绩效关系有更强的解释力。基于研究认为以市场为导向提升竞争力进行内涵式创新发展是农信社应对市场化改革的有效策略,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化改革应作为发展农村金融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底以来,中国银行业过渡期已然结束,国内银行业面临更大、更全面的开放和竞争,由此必然会导致某一或某些银行经营失败。因此合理地安排陷入困境的商业银行退出市场已是当务之急。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监管和业务运营监管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市场退出监管则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市场退出监管缺乏效率。而市场退出监管缺乏效率则主要是因为中国银行市场退出缺乏系统健全的法律依据、缺乏银行市场退出的配套机制和监管部门缺乏监管的独立性。因此,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效率必须健全银行市场退出监管的法律依据、完善银行市场退出的配套机制和提高监管部门监管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银行资本和虚拟资本融合是银行经营从分业走向混业的核心内容,中国银行业走向混业经营既是银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的必然选择。国际银行资本与虚拟资本融合的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进入与退出壁垒是衡量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侧重于从新企业进入市场与原有企业退出市场的角度来考察现有市场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反映了市场中潜在竞争程度与沉淀成本的大小,从而与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一起共同描述了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我们从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壁垒、政策法律壁垒和沉淀成本壁垒等方面来分析中国银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以推进银行业管制的放松,促进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和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当代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正加紧融合 ,全能化经营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的主导模式。实现混业经营也将是我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在我国 ,发展全能化银行总体上要经过六个步骤 :一是为全能化银行创造条件 ;二是发展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 ;三是构建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 ;四是培育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银行功能 ;五是加快全能型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 ;六是选择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发展迅速,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根据商业银行2012—2019年相关财务数据,分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结合13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与宏观影响因素,建立实证模型,研究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脱媒的深化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金融脱媒已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但金融脱媒的发展仍不充分。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教育》2006,(9):48-53
1986年7月24日,交通银行获准恢复设立,近二十年来,中小商业银行,既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诞生品,又是中国银行业变革的推动者。2002年9月。央行一个课题组罕见地发布了一份名为《进一步发挥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的报告,直言“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成果之一的中小商业银行,如果没有探索、没有改革、没有突破,那么这些中小商业银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报告认为,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发放了多少贷款,支持了多少企业,更重要的在于其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段;在于通过自身的改革创新,推动了整个行业从计划垄断经营向公开竞争经营的转变;在乎通过引进竞争机制,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尽管从制度设计来说,民营银行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现实却似乎和理论分析出现了偏差,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银行业所具有的“二元”的市场竞争结构。解决问题的出路就在于营造一种适度竞争的银行业的市场环境,从以下方面推动我国银行业的结构重组:推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审慎放松银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继续推进中国银行业的民营化以及加快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四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全面深入以及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一个全面的历史变革时期,特别是在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后,中国金融市场涌入了大量外资银行,最终在2006年完成了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在此背景之下,中国银行在业务竞争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面临这巨大的压力.从另一方面来看.大量外资银行的涌入,使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视角上审视自身的不足.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某种程度来说,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学术界以金融界的重点关注方面,本文从国外银行先进经验及国内银行的现行管理模式入手,分析中国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足之处,并以此提出优化中国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入世四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成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认真、严肃的思考。首先是从数字指标、管理水平、治理结构和文化理念等四个层次指出了四年来我国银行业的成长变化,其次是总结了入世四年来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即关于商业银行成长动力的三点认识,最后从战略创新视点提出了金融全面开放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已经成为银行业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以中国13家大中型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 DEA 方法和 Malmquist 指数分解方法,对2005-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政策等环境因素对经营效率存在较大且差异化的影响,银行内部管理水平的不足是投入冗余产生的主要原因。样本期间内商业银行整体规模效率呈现改进的趋势,由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冲击影响,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在趋稳回升的趋势。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变化主要源于行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