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相似文献   

2.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乌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相似文献   

3.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鹿鸣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歌声、掌声、笑声、叮咛声、读书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历史抗争,来自改革,来自励志,来自求索……声声溢彩。  相似文献   

4.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浙江卫视倾力打造《中国好声音》节目唱响全国,那些风格各异的"好声音"可谓High翻全场,震撼人心。"逆天口播"华少更是一鸣惊人,出尽风头,以一段"史上最拗口、最逆天语速的广告串词"爆红,获封"中国好舌头"。"好声音",让人有"不虚生此耳"之感,"声音好",让人有出人头地之感。走进声音的世界,大家会发现: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如何将"声音"描绘出来,让你笔下的文字有声有色呢?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步入声音的世界,赏析精彩的"声音"描写的范例,剖析其写作手法与技巧,从而抒写出属于你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6.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度被解读为屈原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的表现。然而作者本意却是发出"人生多艰"的感叹,与民生疾苦并无关系。先看《离骚》的上下文: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相似文献   

7.
兰,为王者之香.古往今来,墨客骚人,寄情于此,以物载道,千古不衰. 古人咏兰、画兰由来已久.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道:"余既滋兰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扈江漓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表露出自己忧国忧民、不与奸邪同流合污之情.唐李白《赠友诗》云:"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风霜欺,红荣已先老……余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以兰寄情.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在其《墨兰图》中题诗:"向来附首向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他以兰喻其品格,常作露根兰,以"土为番人夺去,忍著耶?"  相似文献   

8.
“死”的价值邓黔生“哀民生之多艰兮,长太息以掩涕。……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大诗人屈原受谤被逐后响彻六合的呼喊:他在国亡之日,痛恨朝廷腐败,毅然自投于汨罗。他大概是有案可查的为真理而献身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9.
作 文 题 目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象,也许会让你领悟到可贵的哲理……请你以“声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浙江卫视倾力打造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唱响全国,那些风格各异的“好声音”可谓High翻全场,震撼人心。“好声音”,让人有“不虚生此耳”之感,走进声音的世界,大家会发现: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如何将“声音”描绘出来,让你笔下的文字有声有色呢?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步人声音的世界,赏析精彩的“声音”描写的范例,剖析其手法与技巧,从而抒写出属于你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11.
<正>屈原的形象,无疑是很复杂的:他是杰出的诗人,后代文人的精神标杆;同时又是楚国失败的改革的牺牲品。他怀着绝望投汨罗江自杀,断绝了楚国的最后希望,为后人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作为后人,我们有必要探求他的改革悲剧,以供参考。屈原改革失败,有以下因素:(1)性格因素。屈原特立独行,不屑与小人为伍,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嘲讽。"燕雀乌鹊,巢堂坛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字里行间充满鄙夷与愤怒。面  相似文献   

12.
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流水声、声声入耳;生活中的歌声、铃声、碰撞声、声声美妙……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了,让我们不得不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一、美妙无比的自然声音我们可以走进大自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的声音展开想象来写。我们可以写雷声的轰鸣声,也可以写小溪的流水声,还可以写山泉的呜咽声······比如:  相似文献   

13.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有许多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声声传情;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动听……这些声音或温暖、或温馨、或感人,在泛黄的生活影像中,总有一种声音会叩动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崔益林 《教学随笔》2013,(19):33-38
<正>一、文题揭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有许多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声声传情;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动听……这些声音或温暖、或温馨、或感人,在泛黄的生活影像中,总有一种声音会叩动你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骚音屈子心     
“吾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这铿锵的诗句,昭示了他的伟大与不朽。古往今来,爱国志士莫不崇敬屈原,并奉他为志坚行洁的楷模。特别是那些身处逆境的文人墨客,往往以屈原的精神激励自己。司马迁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坚定了发愤著述的信念,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范仲淹《岳阳楼记》有“迁客骚人”之谓,足见屈原的流风余韵。正是由于政治上的不幸遭遇,屈原才成为一个不朽的诗人,此即李白所说的“哀怨起骚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昌言“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创作历史剧《屈原》的郭沫若,在他的论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中以热情洋溢的文字盛赞屈原:“他是在用他全部的生命来创造他的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之《屈原列传》,千古以来为人所传诵,尤其是为历代古文家所倾倒,自是有其一定的缘故在.李长之先生说得好:“屈原的真价值到底何在?有的人以为他是忠君爱国,又有的人以为他不过作一姓的奴才,殊不知屈原的真价值却在‘与愚妄战’!他明知自己的力量不大,但他以正义和光明来与一切不可计量的恶势力战斗,他虽是孤军,但‘终刚强兮不可凌’.司马迁了解这一点,所以不侧重屈原之忠君爱国,而侧重‘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诌之蔽明也,邪曲之害  相似文献   

17.
范垂新 《教学随笔》2013,(17):39-4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战国时楚国有一个书生,名字叫宋玉,他是屈原的学生,为人耿介不随。因为仕途很不得意,写过一篇叫《九辨》的赋,借肃杀的秋气抒发自己的郁郁不平之气。赋一开始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xuè)寥(寥,旷荡空虚的样子)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雨水止住)而水清。"此赋一出,后之文人受其影响,写到秋天,大多染上一层悲凉的色彩。这样的诗在唐诗中俯拾即是: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回应     
有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走在山中。小男孩不小心跌倒了,伤着了自己,他忍不住大叫了一声:"哇……喔。"令他吃惊的是,他听到了一个声音从山中的某处传出来,重复他的声音"哇……喔"。  相似文献   

19.
一太史公《屈原列传》云: “(屈原)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日:“……。於是怀石,遂自投(沈)汨罗以死。”揆史公之意,“怀沙”即怀石,《怀沙》乃屈原沈尸前之作,而“怀石”则为沈渊之术。所以有此说者,或史公游沅、湘时有所闻而云然。东方朔《七谏、沈江》亦云: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壅蔽”。  相似文献   

20.
守望汨罗江     
正汨罗江。屈原曾在这里远眺。当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他毅然怀石沉江。有后人质疑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呀,重兴国威也没有了希望啊,还谈什么爱国?又有谁知道他守的是他的大道,他望的是这片大地能因一人一国之亡而明道,自此长盛不衰?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大道;那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之大道;那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之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