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的重点,而函数思想是建立在函数概念之上的,用它来指导解题往往会事半功倍.这也是我们学习函数的目的之一.一、函数概念对于函数概念,初中代数中的定义是: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个值,y都有惟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其中自变量x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的值对应的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值域.到高中学习映射,又给函数重新下定义.二者在映射的意义下达到统一.要正确理解函数概念,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函数概念揭示了其定义域、值域及对应法则这三要素…  相似文献   

2.
函数概念的演进历史,为高中函数概念教学实现从旧的"变量说"定义到新的"对应说"定义的自然过渡,提供了重要参考。考察函数概念的发展历史,在教学中重构式地呈现函数概念的"解析式—变量依赖关系—变量对应关系—集合对应关系"的发展过程;复制式地呈现欧拉的解析式定义与依赖关系定义、德摩根的解析式定义以及狄利克雷的变量对应关系定义;顺应式地将狄利克雷函数作为概念辨析的例子。课后反馈表明,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对函数概念本质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函数概念起始课教学以"概念引入的必要性,感受概念产生过程,感悟概念中核心元素的关系,从而理解函数本质"为教学主线,通过"为什么要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感悟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正确理解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函数的概念——概念巩固"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感知函数概念产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文[1](以下简称教科书)P16给出的函数概念是“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mnction),  相似文献   

5.
函数是数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函数概念以及它的思想方法是中学教学的主线之一。函数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对现实世界具体的数量关系的认识向抽象的数量关系的认识的一个飞跃。在函数概念中,“通过函数的对应规则,建立了两个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即刻画了因变量的变化过程对自变量的变化过程的依赖关系。函数概念是对现实世界中一些量依赖于另一些量,也就是一些量的值随着另一些量的值变化而变化的客观事实的抽象概括。,”(《中学数学全书(数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P.92)因此,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函数的“变量说”和“对应说”都应该重视,彼此互补的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函数概念起始课教学以“概念引入的必要性,感受概念产生过程,感悟概念中核心元素的关系,从而理解函数本质”为教学主线,通过“为什么要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感悟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正确理解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函数的概念———概念巩固”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感知函数概念产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可以揭示两版本教科书呈现“函数及其表示”的过程与特点,为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修订与高中函数教学提供参考建议.研究表明,两版本教科书呈现“函数及其表示”的路径基本一致,但在“函数概念引入方式”、“例析函数定义域、值域的方式”、“函数的表示方法”、“映射概念的引入方式”、“习题的配置”等环节各具特色.教科书修订与教学建议如下:尝试以“关系”为基础引入函数概念的方式;注重揭示函数、方程、曲线之间的区别;在函数的表示方法中尝试引入集合表示法与映射图表示法;注重一般映射数字化或函数化思想的渗透,等等.  相似文献   

8.
由于17世纪、18世纪工程技术和天体力学研究的需要,人们引进了变量.研究变量必然涉及变量与变量的关系,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函数概念.在与新课标配套的教材中,函数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初中初步学习函数的概念及三个具体的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并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二阶段,在高中一二年级以集合与对应的思想理解函数,并通过对一些基本的初等函数的研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函数知识;第三阶段安排在高三选学内容中,以极限、导数为主要内容,它是函数应用的深化和提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函数”第1课时为例,对数学史融入问题支架式概念教学进行研究.借助丰富多样的情境设计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发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总结这些关系的共性以生成函数的定义.课堂中融入函数本土化发展的历史,揭示古人在生活中早就有运用函数思想的例子,感悟中华民族智慧,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0.
映射是中学数学中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概念.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测试题中,常常出现以映射为知识点的小题,由于映射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处理常常颇感困难.实际上,求解映射问题的关键是对映射定义的理解,在下,集合A中的元素在集合B中必有唯一的象,而B中的元素在A中不一定有原象.因此,建立从A到B的映射,本质上就是给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中找到一个象.下面,我们对有关映射的问题作一分类解析.1 确定某给定映射下的象集(或原象) 例1(2000年全国高考题)设集合A和B都是自然数集合N,映射f:A-B把集合…  相似文献   

11.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k/x(k≠0,k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  相似文献   

12.
代数函数概念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过程,由函数概念向映射迈步是质的变化,是在原有概念基础的深化和推广,映射本质就是两个集合之间的元素对应,它与函数本质相同。函数的关系演变推导,可以用关系、映射、反演方法解决,这种方法就叫做“RMI”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对学好高中数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函数又是学习微积分必不可少的基础.函数的概念建立在集合间元素对应的基础上.所以,要先讲清楚映射的概念,再过渡到函数概念上来.所谓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一般地,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相似文献   

14.
代数函数概念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过程,由函数概念向映射迈步是质的变化,是在原有概念基础的深化和推广,映射本质就是两个集合之间的元素对应,它与函数本质相同.函数的关系演变推导,可以用关系、映射、反演方法解决,这种方法就叫做"RMI"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初中《代数》第三册第三章中关于“函数”的概念是: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由上可知,函数关系中存在两个变量,它们是一一对应的。而在初中《几何》第三册第六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中,由于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每个函数表达式中均出现了角、两条边及函数符号sinA、cosA、tanA、cotA等多个元素,致使学生对“三角函数”中的“函数”概念比较模糊,理解不深不透。笔者在教学“三角函数”定义时,与代数中的“函数”定义进行比较,用类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函数及其图象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解析法:两个变量问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2)列表法: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数理化》2010,(1):36-37,45
知识梳理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后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戈反比例函数. 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也是初中数学课程必要的内容。数、式、方程都与函数有密切的关系 ,函数概念的复习对此课程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初中阶段 ,“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如下图逐步展开的 :一、量的概念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所遇到的量 ,抽象概括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这是我们必须要抓住的关键。复习时要强调以下三点 :1 量的共同特征是可度量性 ,可用取定的同类的量做度量单位来度量它的大小 ,从而得到量的数(量)值 ;变量的可变性就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数值体现的 ,而常量在问题研究过程中 ,始终保持同一个值。(…  相似文献   

19.
函数概念是全部数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函数概念的三种定义:变量说,对应说和关系说。以及函数概念的演变历史,说明函数概念的历史映射了整个数学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函数是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反映和刻划了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过程及相互依赖关系.对于函数的概念;在初中阶便便采取了对应关系描述性的传统定义,而在高中,果本中却是采用集合间的映射关系来定义的.故要学好“函数”,加强映射的教学是必要的。我们知道,在高中教材中对函数下的定义意即从一个数集到另一个数集的满射.应该说用这一方式来定义函数,比传统的定义法更具一般性,如能按此观点进一步讲授“——映射”、“逆映射”、“反函数”等,我想整个教材结构将是比较完整的.从教材编写的连续性讲,也是顺理成章的。且从广大学生的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