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学的原始思维研究是近十年才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学研究方法。目前,我国学的原始思维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各种学现象,包括意境、意象、移情、象征、比喻、拟人等进行研究;一是对作家作品,包括郭沫若、叶赛宁、《诗经》等进行研究。相比较而言,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明代晚期,延续了千年之久的<诗经>经学研究,突然出现危机,而<诗经>之文学研究随之兴起,并出现高潮.这是<诗经>学史上的一次巨变.本文旨在探讨这次巨变出现的历史过程,探寻<诗经>文学研究的轨迹.并对朱熹、谢枋得、徐常吉等人在其中的贡献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阿城和<棋王>长期以来被作为"寻根派"文学的当然重要代表,这本身是当代文学史的误会.<棋王>的文学史定位,是典型的创作"体认"超前,作者"默认"居中,后人理论"追认"滞后的文学社会学化行为.<棋王>的叙述学意义探究,如其叙述时间处理和叙述方位(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设置、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矛盾等,不仅提供大量反证,且可对<棋王>文本欣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朱冬 《文教资料》2006,(3):35-36
<左传>是中国早期叙事文学的典范,对我国后世史传文学和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客观叙述和限知视角两个方面对其叙事角度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艳文 《教学研究》2009,(4):43-45,56
在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中,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lt;圣经&gt;共同构成最重要的“三源泉“,它们对英美文学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和&lt;圣经&gt;知识,就根本谈不上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鉴于“三源泉“在英美文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一个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lt;圣经&gt;故事的语料库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及英语专业师生提供背景知识和一个学术研究平台,以便更好地解读、欣赏和研究英美丈学名家、名作,尤其是进行作家文体风格研究,而且将该语料库用在文学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论"知音"--从《文心雕龙·知音》看刘勰文学鉴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知音>首开我国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刘勰从审美主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指出了"知音难"的原因,提出了读者在文学鉴赏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必备条件,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文学的时代性思考>是一部富有开拓性的文学研究专著.她以文学发展的历史客观事实为依据,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作为考察"十七年文学"的基本视角,在历史的政治逻辑、文化法则相连通的语境中对研究客体作开放性的把握与思考,从而使"文学性"含量不高的"十七年文学"话语实践获得了空前的丰富性.作者摒弃了庸俗社会学、政治学的批评观念和模式,而立足于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十七年文学"进行时代性反思,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批评观的同时,积极、合理地吸纳了包括新历史主义在内的多种先进的文学理论,既破除了陈旧的文学观念和思维模式,又避免了新的狭隘和偏执,成功地完成了双重超越和突破.  相似文献   

8.
    
对<诗经>在先秦时代的社会功用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与文化史上的多重价值--包括文学、艺术、历史、民俗、礼乐文化等,作一番系统的概括阐述,以利我们后人对<诗经>有历史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学构成的共同体,具有多样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绝大多数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特点,所述内容基本上是汉族文学及少量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文创作.亟须编撰尽可能真正再现中华多民族文学原生态和民族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正确认识并解决好相关的理论问题是编撰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前提.应以多民族文学史观为指导,从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及其流程,对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家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口头创作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基础研究和各民族文学专史的编写是综合性的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是体大思精的理论著作,已早有定评,但它又是对以往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可以说是一部自先秦至晋宋的文学史,这一点尚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对<文心雕龙·明诗>中关于五言诗起源的论述进行了评论,认为刘勰的文学史研究中表现出了从资料出发、审慎求实的态度,以及文史并重的方法,这些都值得在今天的文学研究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员扮演着文献信息搜集者和管理者、信息导航者、信息专家、信息经纪人及教育宣传者等多种角色。其职业理念也注入了新的内容,如:服务意识、知识产权意识、信息保密意识、法律意识、信息安全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叙事文学范畴的“虚构”,可进一步区分为题材意义上的虚构和叙述方式意义上的虚构。在“非虚构文学”(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新新闻小说等)这一看似矛盾的概念中(因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本质论诗学中,判定叙事文学的文学性的根本性的标准无疑是虚构性),其“非虚构”当是就题材上说的,其“文学”(虚构性)则是就叙述方式上说的。由于它在叙述方式上,主要采用的是显示、场景叙述,故其虚构性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有关这类文体是否容许适当虚构或其虚构性的限度如何把握之类问题的讨论,由于未区分题材学上的虚构和叙述学上的虚构,致使其讨诊在文体理论的建设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3.
"仰俯"话语结构承载着的宇宙自然观的文化蕴涵及其对魏晋士人审美精神的影响。"仰俯"的审美视角是经学衰落、意识形态、士人思想观念、文学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彰显了魏晋士人对宇宙自然和现实的体味与感悟,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审美精神和宇宙空间感。  相似文献   

14.
金庸武侠小说生命意识悖论现象十分明显。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情爱观悖论;二、生命观悖论;三、狂欢悖论。金庸武侠小说悖论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传统观念的束缚、武侠文类的限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悖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From preschool to high school, number sense is included as an important outcome in mathematics syllabi. It is a term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pts and skills in mathematics and as such appears frequently in the teaching literature. However number sense is a term yet to be operationally defined. The present study used a modified Delphi procedure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agreement amongst six early mathematics experts from Brita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respect to a variety of components of early number sens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a similar Australasian study and the emerging literature on early number sense assessment. This study revealed some components of number sense worthy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relation to early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 but also confirmed a lack of consensus on what exactly constitutes early number sense.  相似文献   

16.
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处于基础的核心地位,是语言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其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应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注重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兴趣;注意课外阅读,增强语感能力;多练多写,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校学习的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责任心如何,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落实,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研究责任心的内涵与特点,探索新时期学生责任心培养的规律和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21世纪初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产生的三次热门效应,说明文学作品是一个不断被读者理解、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其主要原因在于: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作品本身具有不断被发掘的“潜藏意义”,以及文学史观念和传播方式等社会接受的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what students perceive as essenti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Gaining insight into what students perceive as influencing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enables design of interventions to foster that sense of belonging. Two hundred and nine students from a university in Sydney responded to the question: ‘What would help you to feel that you belong at Macquarie University?’ Results showed students most frequently identified people as instrumental in feeling that they belonged at university. Students also reported that places where there is respect, and where others are accepted, contributed to their feelings of belonging. Lastly, opportunities to interact with other students, such as within clubs, societies and at events, were reported by students to contribute to their feelings of belonging. Findings of the current study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existing literature, to develop approaches that may enhance university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赴日本留学的创造社小说家借助开放的日本文化环境,在思想意识和文学观念上开启了通向西方现代社会的窗口,确立了反叛传统的生命价值追求。通过“日本之桥”,他们广泛吸纳了西方现代思潮——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思想文化及文学思潮,形成了以“生命冲动”和“艺术至上”为核心的审美观和文学态度。此外,当时日本社会流行的文学思潮,也显著影响了创造社小说家现代生命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