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明氯化氢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常因收集氯化氢的烧瓶不干燥或空气潮湿而失败。  相似文献   

2.
在高一化学课本中,我们讲过“氯化氢易溶于水,在0℃,1个大气压时,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下面通过实验来测定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个联合实验江苏溧阳戴埠中学(213331)汪德富浓硫酸溶于水的实验,按照书本,往往演示效果差,成功率不高.为此,笔者把浓硫酸溶于水和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两个实验连在一起,用于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今介绍如下.实验仪器:烧杯、试管(18×2)、玻璃棒、...  相似文献   

4.
在高一化学第二章里讲氯化氢时,用“喷泉实验”(见教材p32实验2-9]来说明氯化氢的溶解性。很多人认为该实验能证明气体极易溶于水,且只有溶解性很大的气体才能做。这对吗?  相似文献   

5.
将盛2-3mL蒸馏水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到沸腾,然后离开火焰,持停止沸腾后,向试管中滴入2-3满浓硫酸,此时试管内的水又沸腾起来.实验证明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热量.把盛2-3mL蒸馏水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到沸腾,试管不离开火焰,向沸水中加入少许硝酸按晶体,看到水停止沸腾,实验证明硝酸按溶于水要吸收热量.以上两实验药品用量少,现象明显,安全可行且有一定趣味性.溶解热的趣味实验@陈国爱$甘肃山丹兰后马管局中学!734104  相似文献   

6.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氯化氢(1:500)、氨(1:700),可以用水作吸收剂,做“喷泉”实验来验证。但大多数的酸性气体,如Cl_2(1:2.5)、CO_2  相似文献   

7.
<正>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易错指数:2.易错点辨析:(1)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2)特别提醒:氧化钙固体加入水也会放热,但它不是溶于水放热,而是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溶于水放热。  相似文献   

8.
HCl气体极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并且可以与NH3反应产生白烟.通常情况下,证明气体极易溶于水,常用的做法是喷泉实验.本实验利用五颜六色气球的"自吹自擂"("自吹自擂"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它是利用气球密封及倒吸,验图1证气体性质的实验,非常有趣)来证明HCl极易溶于水,操作简单,大大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具体的做法是:把浓盐酸、浓硫酸混合加入锥形瓶中,待气体集满,迅速把盛水的气球套在锥形瓶上,然后把气球中的溶液倒入锥形瓶中.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P98氨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氨遇到氯化氢时迅速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即形成"白烟",如图1所示,NH3+HCl=NH4Cl。在实验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图1氨与氯化氢反应(1)此实验在敞开的环境中进行,由于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挥发性较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按初中化学课本的方法,做[实验4—2]硝酸铵溶于水的吸热现象和[实验4—3]浓硫酸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实验,成功率低。有时演示[实验4—2]时,烧杯和木板之间的水不冻结,拿起烧杯时木板会掉下来;演示[实验4—3]时,烧杯和木板之间的蜡不熔化,拿起烧杯时木板不会掉下来。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许多学生在座位上看不清楚。为克服这些弊病,我对这两个实验作如下改进,实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1.趣味化学实验.兴趣型的化学实验操作比较简单,现象明显且饶有趣味比较适合在师范低年级的课外活动小组内进行.每次活动直接接排同一系列的几个趣味实验:例如低温燃烧系列一乙醇的低温燃烧、萘蒸气的低温燃烧、二硫化碳的低温燃烧等;变色系列一氯化钻的变色反应、三氯化铁的变色反应等;喷泉系列一氨气溶于水的反应、氯化氢溶于水的反应、一氧化氮溶于水的连续喷泉等;此外还有物质升华系列、自燃系列、氧化剂的氧化性系列等等.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要求学生趣味实验配上形象生动的解说词讲演结合.2.简易检测实验.这是指简单…  相似文献   

12.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但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存在以下缺点:(1)S02易溶于水,在停止加热时,很有可能产生倒吸现象,致使反应的试管炸裂,而且反应物为浓硫酸,泄露会对师生产生威胁,具有安全隐患。(2)用铜片和浓硫酸反应,加热时反应进程较难控制。(3)实验装置过于复杂,不利于操作。(4)拆卸装置时仍会有部分S02泄露,不能实现实验的绿色化。所以我们通过多次的实验与探究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的绿色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高二《化学》课本上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实验在现象上与碘的升华完全相同,实验现象本身并没有能够证明氨气和氯化氢气的产生或存在,因此说服力不强。为此,我将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使实验可同时检验出有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产生,氨气与氯化氢重新化合成氯化铵。效果较好。仪器:铁架台(附铁夹)、酒精灯、20×150或20×200(mm)直玻管、与直玻管管口配套的单孔胶塞两个(附长度适中的乳胶管及玻璃尖嘴)、玻璃棒、火柴。试剂:晶体氯化铵、碱石灰、五氧化二磷、石棉绒、红蓝石蕊试纸。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14.
NO2 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且能与水反应的氧化物。NO2 能否用浓H2 SO4来干燥 ,一般资料都没有说明 ,以下两个实验 ,能很好地证明NO2 不能用浓H2 SO4来干燥。1 实验 1用铜和浓硝酸制NO2 气体 ,并控制气流慢慢地通入盛有约 2ml浓硫酸的具支试管里 (用NaOH图 1吸收尾气 ,防止污染空气 ) ,过一会儿(约 5分钟 ) ,便可清楚地观察到 ,无色透明的浓硫酸呈浅红棕色 ,继续通入NO2 ,颜色逐渐加深 ,说明红棕色的NO2 这种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浓H2 SO4(见图 1 )。图 22 实验 2向一充满红棕色NO2 气体的试管 (A)里注入 2…  相似文献   

15.
喷泉实验乐趣无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素珍  李旭珍 《化学教学》2000,(4):46-46,44
喷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做喷泉 ,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是否可以做喷泉 ?喷泉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圆底烧瓶不干燥行吗 ,圆底烧瓶不倒置行吗 ?我们做了全方位的探讨、分析 ,且做了实验 .烧瓶通过玻璃管与烧杯组成一个连通器 ,烧瓶原先装满气体 ,压强较大 ,大气压无法将烧杯里的溶液压入烧瓶 .挤压滴管的胶头 ,一部分气体溶于水中 ,气体分子减少 ,烧瓶内气压降低 ,大气压将烧杯中的石蕊溶液由玻璃管喷入烧瓶 ,氯化氢溶于水显酸性 ,于是形成了美丽的红色喷泉 ,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由此我们知道 ,降低烧瓶内的气压 ,则是形成喷泉的关…  相似文献   

16.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现象的实验改进山东临沂枣沟头中学(276038)孙风波取一长玻管,一端用胶管同注射用针头相连,另一端插入带有单孔塞的试管中,在试管内加入10~20ml酒精。另取一烧杯,注入300ml水,把盛酒精的试管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水的...  相似文献   

17.
题型示例一 :药品选择、反应原理上的创新【例 1】 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 ,合理又实用的是A .锌粒与稀HNO3反应制备H2B .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H2 SO4 制HClC .亚硫酸钠与浓H2 SO4 反应制备SO2D .大理石与浓H2 SO4 反应制备CO2解析 :锌与稀HNO3反应 ,被还原的是氮元素 ,产生的是氮的氧化物而不是H2 ;因HCl极易溶于水 ,制备时用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 ;浓硫酸中H+浓度小 ,与CaCO3反应慢且生成物CaSO4 微溶于水 ,反应难进行 ;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能得到二氧化硫 .答案 :C .【例 2】 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是…  相似文献   

18.
秦仁喜 《中学理科》2007,(1):46-48,93
1.具有氧化性的酸有硝酸、浓硫酸,沸点较低的酸有盐酸、硝酸,不溶于水的酸有硅酸,不稳定的酸有碳酸。  相似文献   

19.
现行教材对"稀释浓硫酸"实验只做了文字和图片的介绍,且只说明"浓硫酸与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及"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却没有说明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的原因。这种非理解性的说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对"稀释浓硫酸"教材实验进行改进,采用"浓硫酸入水的正确稀释方法"与"水入浓硫酸的错误稀释方法"相对照,旨在呈现浓硫酸稀释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现象,同时突出错误稀释方法所引起的后果,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解释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巩固的化学知识,同时受到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教育。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讲解电离和电解在进行“电解质电离”教学时,我给学生分析了食盐、氯化氢和蔗糖在水中的电离作用。食盐、氯化氢和蔗糖本身都不导电,它们溶于水后,食盐和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水仍不导电。这是为什么呢?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