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阅读是学生的心灵之旅,要想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内涵,唯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置于文章的情节中,这样,学生才能获取真实的内心体验。如何引导学生与作品的情感共振,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浓缩的深层内涵?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略谈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赵青 《教学随笔》2016,(3):115-115
阅读是学生的心灵之旅,要想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内涵,唯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置于文章的情节中,这样,学生才能获取真实的内心体验。如何引导学生与作品的情感共振,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浓缩的深层内涵?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略谈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较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催人泪下的好文章。因此,学生的情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与文本发生强烈的情感碰撞,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动于心、融于情,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让语文课情满课堂。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入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以下环节: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披文入情,感悟作品情感;构建实景,再现作品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震撼学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对话文本,以唤醒、生成、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心体验作品的情境和情感,并对文本生成新的意义,构建新的语文图式。  相似文献   

6.
何少君 《广西教育》2014,(29):48-48
正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需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值得学生细细品读的作品,因此,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品读,还要找准适合学生品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慢品,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品读更加有效。一、在文章情感处品读——引起共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表面上看是静止的,但是每篇课文都隐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在文中情感的汇聚处引导学生品读,可以引起学生共鸣,进而深切感受文章  相似文献   

7.
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信息.准确地把握散文的情感,才能理解散文的主旨.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来解读散文.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来解读文本,旨在提高散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信息。准确地把握散文的情感,才能理解散文的主旨。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来解读散文。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来解读文本,旨在提高散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林巧玲 《考试周刊》2013,(80):38-38
文章立足于课程理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优化各种阅读策略.引发学生阅读情感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领悟文章情感中感受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感情。在教学中,要通过激情式导课,触发学生情感;要引导学生通过深情式品读,融入文本情感;还要通过情感式结课,延伸文本情感。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地对话,使他们能深入文本进行体验与感悟,对语言文字有独特的见解,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教材,特别是第四学段七、八年级的教材,是以主题来合成单元的,即在一个单元里,围绕某一个主题来组织读、写、听、说和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组织单元的好处就是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情感教学,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同一主题的作品时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生活的真谛。于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只会更多地注重文章主题的挖掘,而淡化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知识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对文章的体裁知识就知之甚少,有些学生甚至是一概不知,等到阅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的情感比较细腻,纵观收录于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不少文本情感丰富,它对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萌芽期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品读是有效深入文本情感的重要通道,教师如何紧扣文本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从而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同时又能获得情感的熏陶呢?一、有效品读感悟。在感知中体验情感 要让语文学习理性回归语言本色,“读”必不可少,只有通过大量的“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也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建立语感,积累语言。语文教学如何抓住情感基调,有效引导学生品读呢?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课文和读的形式,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从而体会“读”的乐趣,获得情感的熏陶。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这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文本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整体品读感受文本的情感,让学生深切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切人本文,课堂导入之后,我设计两个问题:①“亲人”指哪些人?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②志愿军战士怀着怎样的感情跟她们道“再见”?使学生一开始就带着紧扣文本情感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当学生朗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出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是由“再见了”三字提示的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即将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线索;二是由“亲人”二字提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救助志愿军胜如“亲人”的叙事线索。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并容易对文本的感人故事产生兴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亲人”—她们都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为了让学生能更?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或缺乏正确的情感导向,或情感如空穴来风,使学生无法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影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情感氛围,诱发学生的"接受心境";要让学生体验语音变化,领悟情感涵义。这样,才能使学生沉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最具人情味的学科,语文课堂因为有真挚的情感而有滋有味。文章围绕挖掘文本情感,陶冶学生情操;选择激情基点,激发心中感受;利用语言入境,描绘文本意境;借助文字传情,激发情感共鸣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激发学生情感,让语文课堂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流露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文本内容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地进入文本。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可以创设情景,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加强和学生沟通交流,寻找适合学生抒发情感的渠道;并尝试变换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洪静 《现代语文》2009,(5):44-4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8.
李运梅 《新疆教育》2012,(12):72-72
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盛莉 《教育》2011,(36):46-47
<正>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用替换比较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一些词语或句子的精准和贴切,使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既可以提高其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品位能力,也可以延伸到对其它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文章写作中去,促进自己精心揣摩的语言和文章的构思。笔者力图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替换、比较、揣摩感知课文语言的精妙所在,领悟作者独具匠心和作品的神韵,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学以致用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深度品鉴在高中语文文本解读中有广泛应用。教师设计文本鉴赏任务,与学生展开多重互动,具体研讨作品背景、作者情感、语言特点、写作方法、哲理内涵,都能够促使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提升学科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