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语“V满”类句式中,表达“使成义”的B式(形如“N+V满(了)+N”),较表达“存在义”的A式(形如“N+V满(了)+N”),在构成主宾互易句式的自由度上会受到更多限制。B式呈现“使成义”兼具“动态义”的特点,其所凸显的“使成义”因动名语义关系和动词前容物名词生命度高低的不同而呈现强弱差异,而A式属存在句式,不凸显“使成义”;B式中动词“动态”特征有强有弱,“动态”特征强和较强的动词主要是位移动词和附着动词,B式属于一类弱动结式,而A式并不凸显“动态义”。从空间域的“位移致使”出发阐释B式语义的认知基础,有助于将“V满”类主宾互易句语义功能置于较为统一的框架下进行考察与识解,进而能为汉语教学特别是国际中文教学中相关句式的教学设计提供有效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和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相比,汉语的语序相对固定,但汉语中存在一些特殊的语序现象——成分间的互易,互易后句子的语义基本相同。本文探讨了数量名结构句中主宾互易的条件,及互易后语义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3.
在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不带“得 (的 )”的结果补语中 ,动词作补语比起变文时期有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且V、C结合得更紧密 ,V与C中间很少插入宾语 ,到现代汉语中很多都凝固成动结式合成词或短语。语义指向方面 ,结果补语的语义联接对象可以是语句中的诸多成分 ,这较接近现代汉语。动补结构演变为合成词是汉语构词法的一条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由一个扩展的动核结构和两个动核结构生成把字句的情况,并考察了特殊类型把字句的生成情况,探究了动结式组配过程中论元的位置选择原则,提出了动结式论元的计算公式,指出“把”的宾语的原始位置有三个:一是VP后的位置,一是V和P之间的位置,一是VP后名词短语定语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汉语“V到”这种语法结构演变的语言事实来看,“双音节动词V 到”结构属于动介式短语。“单音节动词V 到”则比较复杂:有的已经成为复合词,有的仍然留有动趋式或动结式短语的痕迹。它们演变的程度不完全相同:有的已经完全虚化,有的还带有动词的痕迹。从配价、句式等角度可较全面了解“V到结构”。  相似文献   

6.
汉语动结式是在句法中生成的结构,本文从补语对述语的“完结”功能出发,提出补语在汉语动词短语内部投射为“完结短语”,是述语最近的功能短语,是动词的“内部体”,补语给述语动作一个“完结”状态。并通过分析名词短语的受影响性,指出动结式的宾语是补语指派的论元。“完结短语”这一理论假设解决了将补语处理为句子第二谓语所产生的很多理论问题,使动结式分析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搜神记>的口语色彩较浓,反映了当时生动活泼的用语状况,探讨<搜神记>中的语法现象对汉语史,尤其是中古汉语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确定了动结式述补结构的判定标准,然后对<搜神记>的动结式述补结构进行分类描写,最后指出书中的相似结构并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8.
汉语动结式内部是非同质性的,情况非常复杂。本文讨论的是由双音述宾形式充当结果补语构成的动结式(V+VN),这种格式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是韵律运作、词语整合的结果,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V+VN动结式的句法特征;第二,V+VN动结式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V破"动结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动结式,但其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有成果主要散见于图式性动结式的研究之中,注重探讨"破"的句法地位、语义指向以及"V破"的论元结构和配价问题,缺乏对其作为构式的形式和语义特征的考察。本文结合构式语法有关理论,分析"V破"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特征,据此建立其构式层级图,以管窥现代汉语动结式的构式属性及其构式层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统一解释动结式的论元实现,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句嵌套理论,并在小句分析法的基础上引进了致使义,对汉语动结式的题元角色分派问题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在探讨动结式的论元结构整合过程中,本文首先介绍了根据动结式语义关系对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有影响的界限原则,并指出其不足之处,然后着重运用生成句法中的移位理论,并引进话题移位这一方式对动结式的生成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1.
动结式述补结构是近代汉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辨别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一个核心问题。《水浒传》成书以及盛行的明代是述补结构发展的过渡时期,它对于研究动结式述补结构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从动结式述补结构的界定、分类、形式特征三个方面对《水浒传》中动结式述补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简单总结了动结式述补结构发展的特点,以期发现从东汉到元明时期述补结构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补语指向主语的动结式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以“唱哭”、“听懂”、“吃腻”为代表。该三类动结式的句法表现不同,深层结构也各不相同。三者的差异可以通过“优先满足V2论元投射原则”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词"的界定是形态学里一个最重要也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基于汉语语言的事实,本文列举了对"词"这一基本概念的认识:不同的学者分别从语义、句法、形态、音系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汉语中的"词"以及复合词中的动结式类型。着重从形态和句法视角下分析总结了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语素成分和论元结构,说明了动结式复合词有其特有的构词过程,并证明了汉语词库中存在大量的同形异义的不同语素。  相似文献   

14.
偏离类动结式的句法特性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这类动结式中V1是制作类动词,V2是开放等级式形容词。偏离类动结式与单纯结果类动结式有不同的句法表现。原因在于单纯结果类动结式中V2是结果补语小句的谓语,而偏离类动结式中结果补语小句的谓语是个空谓词,V2是一个附加语。  相似文献   

15.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词序的发展》(以下简称《史稿》)中说:“主—动—宾”的词序,是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词序。但是,在上古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宾语可以放在动词的前面,这种结构是有条件的。总的条件是:这个前置的宾语必须是一个代词。王先生所举的例句有“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僖四年)。解云:“‘是征’,要这东西,‘是问’,质问这件事”。这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引言对于“V 够”结构,吕叔湘(1999)认为是“动结式”,赵立江(1998)认为“够”作动词的补语。他们的观点基本相同,也就是“V 够”结构是“述补”结构,他们都认为“V 够”结构“多用于不情愿和不如意的事”(赵立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绝大多数"V1 O V2"格式还是不能看作动结式,至少不能是是典型的动结式;此期也出现了少数可视为动结式的"V1 O V2"结构,主要是考虑到这类用例中,后项动词直接且只与前项动词发生关系,而与施事主语没有"支配--被支配"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于倒置动结式的研究,多数文献都是从语义、认知构式等方面作出解释。本文将分析基于管辖与约束理论解释动结式的不足之处,然后借鉴Chomsky(1995,2000)在最简方案中提出的轻动词(light word)理论,以"小说看哭了妈妈"为具体实例进行句法推导,分析汉语中施事作动结式宾语、受事作动结式主语的"V2+R1"类倒置动结式的句法结构以及理论蕴含。  相似文献   

19.
汉语的动结式是一种结构灵活而复杂的语法结构,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复杂多样,它可以指向动词本身,也可以指向动词的语义价,甚至是其它成分。梳理清楚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对分析研究动结式的配价、分化动结式的歧义等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动结式"V破"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常见的结构.作为动结式第二成分的"破",既可以表示"完整的东西受到破损"这一具体结果,又可以表示"真相显露"及"突破、破除"这样的抽象义,这一实一虚的语义对与"破"搭配的动词以及"V破"后的宾语都有一定的选择和要求,这是概念整合的效应.文章首先描写和分析了"V破1"、"V破2"两者在句法语义方面的不同表现,然后从历时角度考察了"V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最后揭示了这一结构产生、演变的动因,并从认知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