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自然》讲“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安排了两课时,而气体的这一性质的实验观察,是重点之一,又是难点,教材专门安排了近一课时进行教学,本人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教材设计的观察实验都有必要改进。教材的设计是:“思考1:乒乓球被踩瘪了,只要没破,用热水一烫就能鼓起来,这是怎么回事?以下两种猜测,你认为哪种有道理?1是乒乓球的外皮受热膨胀鼓起来了。2是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把球的外皮鼓起来了。”教学时对上述设计的疑问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2”。根据设计目的及实际选“2”是对的,但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疑问:应…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吗?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趣事与物理知识有关.不信你看: 1.爱打乒乓球的同学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瘪了的乒乓球,放在开水中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这是因为球内空气在开水中受热,体积膨胀,且空气的膨胀强度大于球壳的膨胀强度,球内空气在膨胀过程中虽受到瘪球壳的阻碍,但空气膨胀产生的力会超过瘪球壳的阻力,使瘪球壳重新鼓起复原.  相似文献   

3.
同学,你的乒乓球被打瘪了,有什么办法再使它鼓起来呢? 1.利用空气热膨胀原理的方法:将瘪球放到热水(温度60℃以上)中,使球全部受热,其中空气受热膨胀则加大气压。这样就可能使瘪球鼓起来。 2.利用减小球外界气压的办法:减小球外界气压方  相似文献   

4.
四月中旬,笔者在无锡听了特级教师张洪鸣老师执教的一节科学课《乒乓球又鼓起来了》。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反复探讨,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时,我们都以为本课己完满结束了,但张老师又抛出一句“学完这一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让学生继续提出新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又热闹起来了,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瘪了的乒乓球受热后会重新鼓起来,那鼓起来的乒乓球冷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又瘪下去呢?”“空气受热,体积会变大。那有没有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小呢?”“有没有物体受冷后体积会…  相似文献   

5.
初中学生回答物理问题的毛病:一是“简洁”,从概念到概念。例如,“为什么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答案是:“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的人有惯性。”“乒乓球瘪进去一块,把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为什么?”,答案是:“因为为乒乓球受热膨胀。”初中学生回答问题一般都只会粗糙地说出事物的共性,而不会对事物作出具体分析。二是语言逻辑性差。学生在回答“把滚开的水倒入一个厚玻  相似文献   

6.
在《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中,我分别用一只不瘪不破和一只又瘪又破的乒乓球,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学生发现,不瘪不破的乒乓球浸入热水里能鼓起来,而又瘪又破的乒乓球浸在热水中时,鼓不起来,却有气泡冒出,并能闻到特殊的气味。学生确信,乒乓球里的气体受热膨胀,跑出来了。把破乒  相似文献   

7.
上《物体的热胀冷缩》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时,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气球和老师提供的烧瓶、热水、冷水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这时,问题出现了。学生带的气球都比较大,烧瓶放入热水中后,烧瓶内的空气受热后很难把这么大的气球“胀”得明显鼓起来,学生把求救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老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是经理”为题写一篇作文。 同学们开始动笔了,只有一个男同学例外。老师走过去问他:“你还等什么?” 那位同学回答:“我在等我的秘书!”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 ,离不开教师的认真指导。要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就要学生认真观察书本上的实验装置 ,让学生观察这种实验装置有几部分构成以及装置的原理。确定了实验装置材料后 ,还要讲清基本的方法和步骤 ,以及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我在教学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对比实验时 ,使用的是酒精灯烘烤玻璃片 ,由于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物体受热不均 ,玻璃片往往发生炸裂 ,使实验不易成功。我就引导学生想 :“怎样能使玻璃片受热均匀 ?”大部分同学回答 :“要不停地移动玻璃片 ,使玻璃片均匀受热”。那么怎样才能使玻璃片一次性的全部放在火…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教学中,每节课我都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有趣的实验。向学生演示,必要时还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科学知识的概念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讲《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一课时,在分析空气是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的过程中,我先问学生:“空气是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这时学生中形成“是”与“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谁也不肯服谁。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实验后,我提出问题:“蜡烛开始燃烧,一会儿自己熄灭了,说明了什么?”学生会说:“罩内气体发生变化,使燃烧的条件不具备了”。我接着又问:“蜡烛熄灭后,玻璃罩内的水面为什么上升了一小截?”学生会说:“罩内空气少了些。”又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如果问你水中的乒乓球是上浮还是下沉?“上浮!”相信很多同学都会这样果断地回答,可是有时乒乓球也会下沉,你相信吗?不信的话请跟我一起动手做做实验吧!  相似文献   

12.
幽默     
买球一个吝啬出了名的人,到商店里给儿子买乒乓球。他一连挑了十几个都不满意。售货员惊奇地问:“先生,你要挑什么样的?”那人回答说:“花钱买东西嘛,我当然要挑个大点的!”鼠的寿命“你说,老鼠的寿命有多长?”老师问。  相似文献   

13.
上好每一节劳动初深,是对学生进行劳初教育的重要途径。本学年,我接任了一至六年级的劳动课。上第一节劳动课我就同学生什么叫劳动,一个同学不加思索地站起来就说:“劳动就是干活,就是扫地.擦桌子、擦玻璃。”还有什么?我接着问,“种地,把日冒,……”还有什么?我继续问,同学问答不上天了。这时我就说:“警师教书,学生学习,科学氛愿种研是不是劳动?”学生好另的回答:“不R。”我听@J这样回答既定后该可笑,更感到深染的内乐。课程计划上明明安排着每周一书分初探,上级又发放了劳动课不,为什么学生连什么是目初都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有个同学告诉我,在一次煮囫囵蛋时,为了节省时间,就将开水倒入锅内煮蛋,结果这些蛋差不多都开花破壳了。在讲述“热膨胀热传递”的时候,我把这个现象告诉同学们,请他们一起来讨论蛋破壳的原因。一个同学说:“这是很简单的,例如一只厚的玻璃杯,当倒入开水时,内层受热膨胀,由于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外层来不及吸热膨胀,所以玻璃杯给胀破了。蛋壳也是热的不良导体,内外层在短时间内也达不到热平衡,各部膨胀也就不同,所以蛋壳发生破裂了。”不少同学听了频频点头,流露出赞同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答问卡了壳怎么办?我听到过一件感人的事例:某特级教师任教初一,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但只说了两句就支支吾吾地说不下去了.这时,班里许多同学都高举着手,叫嚷着:“老师,让我说吧!”但老师并没有请另外的同学替他回答,而是耐心地诱导启发他继续讲下去,终于使他基本上回答了那个问题.这位学生十分感动,后来在一篇作文中写道:“………那时,我真恨自己,站在那里,低着头,慌得不知怎么好…….这时,我听到老师亲切柔和的声音:‘不要紧,你冷静地想一想再回答.’我抬起头,正遇上老师向我投来的信赖、鼓励的目光,我平静下来,有了勇气…….”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主动地观察周围事物的渐变过程,并能用“渐渐”来表示自己所感受到的事物的变化。2.发展幼儿持久、细致的观察力。1.观察充气玩具渐变,理解“渐渐”。出示瘪充气玩具问:这是什么?用什么办法使它变鼓起来?(估计幼儿说吹气或打气)观察充气玩具渐变——教师吹气后问:瘪了的充气玩具怎样鼓起来?(若幼儿回答是吹的,再辅助提问:是一下子鼓起来的吗?)如果要让鼓起来的玩具再变成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暑假生活,学校开展了“暑期乐园”活动,开设了各类兴趣班,有象棋、围棋、陶泥、乒乓球、篮球、琵琶、舞蹈、写作、美术、英语、微机等。奇怪的是,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数都选择了英语。我问他们:“有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英语吗?”讲台下面“唉”声一片:“我们也不愿意的,是父母逼的。”无独有偶。在我教的写作兴趣班里,好多同学听起课来  相似文献   

18.
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在课堂上,常见此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多数学生既不看书,也不思考,总等着“好学生”回答。一次,我试点了几个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大部分回答不出来。而在和学生的课外交往中,我却发现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谈得头头是道,甚至比我懂得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2.学生回答问题时,很少谈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学给课文分段,通常都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举手。当举手的同学回答之后,我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可是在批阅学生的预习本时,我发现同学各有不同的分法,而在课…  相似文献   

19.
在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里有段关于秦二世与宦官赵高狼狈为奸的描述。教材对宦官一词还作了简单的注解。那天上课,班长刚喊完“坐下”,张丽就站了起来:“老师,王斌骂我是宦官。”上课竟敢骂同学?我十分生气,但迅速冷静下来:“王斌知道宦官这个词,说明他提前预习了课文,这很好;但给别人起外号,这可有失中学生的‘水准’。以后,可要注意改正。”我刚想开始讲课。一位女生问:“什么叫宦官?”学生顿时唧唧喳喳起来。回不回答?我把这个“球”踢给了王斌,他的回答却让人啼笑皆非:“宦官就是坏蛋。”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我该不该追问…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我出示了一个病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让同学们修改。大家看后,即有人举手。我让一名同学先找出错误的地方,再修改。这个同学回答说:“‘发扬’和‘事业’搭配不当。去掉‘和发扬’。”并把修后的句子念了一下。我肯定了他的回答,转而问大家:“‘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这个句子还有别的改法吗?”一名同学回答:“‘发扬’可以和‘传统’搭配。这句还可改为‘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又有几名同学相继发言,把这句改为“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事业,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教室里安静下来后,我又问:“‘继承’和‘发扬’可以和哪个词搭配?”一会儿,一名学生回答:“‘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