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文革”的起因,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和层次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分析,然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却还欠成熟,从社会学的结构功能论来分析当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探究“文革”的成因对于我们 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文学接受活动从文艺社会学意义上看是一种社会接受行为的具体化。“文革”时期是一个“狂乱的文学年代”,其时的文学是“失态的文学”,或者说是“单向度的文学”,当然还有“地下”(或“潜在”)文学的潮流涌动。“阅读生活的荒凉”是这一时段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公开和地下两类文本,受众对“文革文学”的接受因为战时文化心理和缺乏性动机,对当时的文学创作甚至“后文革”时代的文学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以说,文革文学史的形成过程,更多的是读者的极力推涌。换言之,是他们完成了对文革文学史的撰写。研究“文革文学”需要一种胆略:既要避免政治化的文学解构,也须在社会因素的干预和干扰中持续前行;既要有一般文学理论的架构,还得寻求与研究对象相契合的视野、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革过后.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文革成因和教训作了深刻反思。他们认为文革成因在于党内民主集中制逐渐被破坏、一九五七年后的党内“左”倾错误、我国封建主义思想及国际共运传统的消极影响:汲取文革教训就是要认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改善并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等对于文革成因和教训的这一反思,对于如今坚定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觉性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革修辞”的研究既是文革言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认识当时社会以及文革本身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引用辞格在文革修辞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有复杂多样的形式,超高的使用频率,但是有许多引用被当成了“帽子”、“棍子”或“套子”,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异化。  相似文献   

5.
文革中的学术研究比起文艺批评来要冷寂得多,这是由学术研究的特性决定的。文革学术离政治运动的前沿较远,但并不等于说,文革学术就与文革政治无关,恰恰相反,文革政治利用学术为其服务。论文从分析“评《水浒》”运动和“评《红楼梦》”运动这两场运动入手,看“文革”影射现实政治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决策于“文革”之前,进行于“文革”之中.回顾“文革”期间三线建设的经验教训,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革文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了突出的变化,逐步由狭窄走向了开阔,真正走出了沉寂,呈现出起点高、发展稳定的良好势态。从文革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亮点以及文革文学研究的个人反思三方面作了综合述评。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在“文革”结束后不久就开始对“文革文学”进行评论和研究,其中对反映“文革”生活的“伤痕文学”代表作《班主任》的尖锐批评,发人之未发,其真知灼见表现了作者的评论勇气。对海外“文革文学”的评论,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信息,填补了海峡两岸“文革文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牛汉“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不仅凝结了他本人的命运与痛苦,也表现了特定年代诗人的精神世界。四十年代与“文革”时期相比,牛汉诗歌创作中的主体形象的改变体现了诗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强化了生命意识,充分揭示了“文革”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艰危处境以及他们坚韧不屈的精神反抗。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前后,文坛涌现了一批叙写“反右”、“文革”题材的小说,这批小说相对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伤痕”、“反思”小说而言,有着重大的突破。它们不再以再现历史为终极目标,而开始从历史反思走向人性探究,具有明确的现代性追求。文章试图从历史、人性和小说观念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革命的胜利进行及其失败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共产国际的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同时对革命的失败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大革命的评论报道充分体现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政策方针,从而为公正客观的评价共产国际在中国大革命中的功与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黄兴就意识到了联合作战的重要作用,并且把它付诸了实践,使得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然而,这一策略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其中有过多次挫折,也有过反复。而这一反复,也是导致二次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所要探讨的就是黄兴的这一联合作战策略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过高估计了中国国民党的革命性 ,这是一个共识 ,但共产国际为何过高估计中国国民党 ?共产国际因过高估计国民党对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界深入探讨的不多。本文对共产国际信任国民党的理由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并指出了对国民党信任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从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之关系这一特定视角,对建国后十七年学的演变轨迹作了历史性的考察,并提出了这一演变的内在历史原因和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5.
王全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8):20-23,33
ETS为教育、技术与社会的简称,作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社会学交叉的一项新兴研究,目前尚未在学界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梳理了ETS研究提出的理由,就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构想,提供了一些建议。本文试图呼吁学界开始重视技术发展背后的社会问题,给予ETS研究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对个人崇拜问题的研究,历来是学术界探讨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产生原因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将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从个人崇拜的起始时期、原因、毛泽东的态度以及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社会学在学理上具有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性质。它受到知识社会学和数学社会学的交互作用和影响。科学知识社会学和数学知识社会学关于科学与数学的认识对数学教育的社会学研究都有很好的启迪。在借鉴上述两种知识社会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作为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探讨了数学教育社会学的内涵、层次和基本范畴以及对于中国数学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革命在其所以在、存其所当存。苏维埃运动是中共革命过程中逼不得已也是不可或缺的阶段,尽管苏维埃运动遭到失败,但它奠定了中共武装夺取政权、革命建国的道路。我们应通过历史资料而非价值评判,去客观地回首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期,孙中山从事社会主义(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原因之一是他受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中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但总的来说,其对孙中山探索社会主义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间路线的主张、产生原因、失败原因和积极作用。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间路线由于其阶级力量薄弱,所提出的政治主张脱离中国的实际,为国共两党都不能接受等原因,最后归于破产却为新民主主义的最后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