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教授治学"与传统的"教授治学"内涵迥然不同。在大学治理背景下,"教授治学"主要是指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及学术管理水平的教师代表,在学术领域切实行使学术权力,进行学术管理的一种大学理念和治理结构。其具体落实路径包括:厘清大学中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建立健全教授委员会等专门的学术性委员会制度;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教授的严格任职条件和遴选程序等。  相似文献   

2.
就目前学界呈现的学术观点而言,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之争,实则是关于学术权力的主张及其限度之辨。二者在肯定教授治理权、彰显学术权力等方面具有互通关联之处,但对学术权力限度的认识上却存有较大分歧。教授治校理念固然有益,但就实践而言却存在诸多困难;教授治学不啻为务实之举,但亦需避免沦为"仪式",或因过度张扬而遭遇既有权力遏制,更不能走向"学霸治学"的极端。如何在厘清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关系基础上,在大学章程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为学术权力的正当发挥提供必要舞台,将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大学制度的创新是大学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世界大学中心的迁移往往是大学制度创新的结果。大学最为关键的制度创新是治理结构的创新。德国大学治理结构变化的基本理念是"大学自治""民主管理"和"教授治校",而贯穿其中的治理原则是"权力的制衡与监督",这对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开放的教育市场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提高竞争力,迅速加入到国际化的竞争中去。有鉴于此,我国大学应当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完善民主管理、倡导教授治学、制定大学章程,改进和完善大学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教授治学"是关于现代大学制度讨论的核心话题之一,但对它的理解并不一致。文章认为,"教授治学"是指以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为价值导向的"教学科研"工作与以"学术权力和共同治理"为价值导向的"学术管理"工作。虽然我国教授治学的法理基础已经存在,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困境,包括教师聘任制、考评制、薪酬制度等,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治理面临着治理主体边界不清、大学职能的角色定位混乱、行政与学术权力冲突的矛盾,根源是大学的产权界定模糊、组织特性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借用产权理论,大学是一个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契约集合,其中人力资本居于主导地位。教授作为大学核心人力资本所有者,应主导学术权力,教授治学应成为必然选择。大学治理要在明晰不同治理主体的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完善教授治学,通过制度激励和监督建立一种权力制衡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教授治学、学术自治"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基本方式。实现这一理念的路径选择是多样的。本文以纽约大学为样本,阐述了教授治学的理念和路径,即学术自治是现代大学运行的基础,维护和发展教师权益是大学发展的基础,程序保障则是实现教授治学的基本方式,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完善治理结构: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这些关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表述是多年来我国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总结,为进一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教授治学主要包括教授的教学育人、学术研究和学术事务管理三方面内容,它体现了大学的学术本质,对大学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教授治学的因素包括教授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与学术责任等内在条件和学术资源、学术制度与学术文化环境等外在条件。我国大学教授治学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保障教授治学的基本出路是完善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使用制度,保证教授治学的内在条件;加大学术资源投入,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文化环境;制定和落实与学术有关的法规制度,彰显教授学术权力;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学术与行政分工治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教授治学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变迁的诱制性与强制性原理同样适用于教授治学领域,并构成教授治学的制度基础。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的上位法、行政化倾向、顶层学术评价机制等因素是形成教授治学制度依赖的主要成因。完善教授治学的制度设计,加强教授治学的制度供给,是推进教授治学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背离了大学的特性。要回归大学本源,实现学术的自由与独立,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倡导校长治校、教授治教、学生治学,使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度分离,实行校长负责,两会管理,同时倡导大学院设计。国家和社会应根据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的需要来确定大学外部治理的原则,以充分保障大学内部学术自治。  相似文献   

11.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学内部治理存在着内部权力配置不当,党、政、学关系不顺,学生、教工民主参与途径不畅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高校的发展。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处理好大学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四种公共权力的配置与制衡关系;进一步优化由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共同参与、全委决策、民主管理六大要素构成的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关系;建立和健全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和谐发展的机制、深度对话与平等协商的共同参与机制和公开透明的权力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虽然大学组织具有多元属性,但是学术性是其最本质、最核心的组织特性。学术性根基决定了大学治理结构应具有自治自由、底部沉重、分散决策、文化多元和目标模糊的特点。大学的学术性特点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保证大学的学术性,首先要更新政府的大学治理认识,其次要投入足够的资源并优化资源投入方式,再次要进行大学校长选拔、学术评价、教授治学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大学学术本质,才能提升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是一种学术组织的管理,即教授治校。教授治校意在通过大学评议会的民主决策为大学立法。完善的大学评议会制度,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共同实现了现代大学治理的三权分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4.
教授治校源于欧洲,是欧洲一些国家大学保证学术权力行使的重要制度。在我国近代大学创立之初,教育家们也对教授治校进行过探索。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内部事务的一种管理模式,是指教授更多参与学术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调解与学术相关的资源。校长治校意味着校长在高校管理中拥有相应的决策权,处于领导地位。事实上,在大学这个系统内部,要实现有效治理和优化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设计,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同运行。  相似文献   

15.
大学共享治理机制设计进入运行层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大学内部各权力主体之间学术管辖权的界定与划分。共享治理不是简单的分权或者授权,而是董事会、大学管理层、教师治理系统享有不同性质的管辖权。董事会享有对大学的治理权,管理层享有对大学内部事物的管理权,而大学教师治理系统则享有对专业性学术事物的控制权。文章研究共同治理模式下美国学术治理管辖权的划分的理论与实际运作,以期为我国大学治理的机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raws on Bourdieu’s theorisation of domination and Gramsci’s notions of hegemony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larger empirical study of Australian university academic governance, and of academic boards (also known as academic senates or faculty senates) in particular. Reporting data that suggest a continued but radically altered form of collegial governance in which hegemony is exercised by management rather than by the professor, it theorises the domination of academic boards within western democratic universities. However, traditional collegial governance is also dependent upon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a role historically played by the academic board. In view of the suggested transition in collegial governance and the resultant convergence of academic work and management,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academic boards can continue to serve as communities of scholars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完备的大学治理体系是提升大学治理有效性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呈现规制化特征,集中体现在政府与大学、大学与院系、学术与行政的治理关系中。造成我国大学治理体系规制化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深刻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完善、集体主义文化的过度张扬、大学组织的学术传统不深厚等。基于院校运行的微观维度,新时代推动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去规制化改革,需要正确认识大学的组织属性,培育学术文化;扩大院系组织自主权力,激发"学术心脏"活力;改革一元化权力运行模式,增强专业权力的影响力,努力探索其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18.
大学治理是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途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学术机构共同构成了大学治理结构的核心部分。英美传统的大学历史久远,一般均在其章程中对此做了明确规定。结合有关大学章程,我们可对英美传统大学的治理结构进行类型化梳理,进而认识多元治理模式与大学自治模式的决策机构,实权型与荣誉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咨询型与决策型的学术机构,从而对英美传统大学治理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大学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学生可通过协商民主机制,将自身的诉求与大学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管理者的目标平衡与融合,通过制度性渠道与程序参与大学治理,实现大学治理结构的优化。我国大学与学生关系的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权利,构成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法理基础。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增强大学相关决定的正当性以及被接受性,提高治理效能,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存在客观限度,大学应根据事务性质、学生参与能力、参与意愿等因素,确立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方式方法和范围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