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今社会,消费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生态文明背景下应构建一种遵循以人为本新型消费观,即生态消费观.其消费方式和内容符合生态系统运行的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一种自觉调控、规模适度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既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又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从两个层面逐步推进:一是建设作为文明要素的生态文明,主要是形成生态化生产方式,并将生态文明观念渗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促进其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建设作为文明形态的生态文明,即进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方位的根本变革,最终超越工业文明形态。当前,我们应在建设文明要素生态文明的基础上,促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形态的跃升。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指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要重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发展布局,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宣传和推广生态消费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帮助其培养和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对生态消费观的形成、大学生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消费问题联系着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在工业文明时代,过分节俭会使就业不足、经济萧条,挥霍浪费则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需要建立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这种消费伦理既有利于社会理性秩序的维护和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又有利于消费的激发和经济的发展,其核心理念就是适度、科学、健康、文明.  相似文献   

6.
绿色消费作为生态文明背景下一种新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方式,是消费理念的一次生态转型。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殊消费群体,引导其树立自觉的绿色消费观念对于促进社会消费风气的有效净化和社会消费环境的合理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释绿色消费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的优势、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缘由,并从理论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熏陶、消费实践强化等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在消费方面存在很多严重问题,这在大学生消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大学生的不当消费主要表现为:炫耀性消费、浪费性消费和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大学生不当消费方式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受错误思想的影响、感恩之心的缺乏、生态文明理念的不足和不良消费方式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两点对策:一是社会要加强大学生新消费观的培养;二是大学生自身要注重新消费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生态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国内对这一思潮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的过程.今天,人类正处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前夜,生态社会主义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生态社会主义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理念如生态危机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等对中国的影响也逐渐增大.生态文明已经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上.我们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指导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深化对批判反思西方工业文明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基于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探索,为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绝好的问题场域与实践蓝本",这种理论和实践需求表明,生态社会主义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即生态社会主义将是中国的前途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发展,向地球索取的资源越来越多,引发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摧残和破坏,人类将无家可归。生物教学中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并向社会进行辐射,让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已不能忍受现代工业的不和谐发展,急需开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面临诸多挑战,针对贵州的实际,提出全面实施"生态立省"发展战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改革生产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等措施,对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来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而建设好生态文明,必须大力开展科学教育,因为科学教育是从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的角度探讨涉及个人需要、社会问题、就业准备以及学术深造基础四个领域的问题,是一种向学生传授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科技世界的科学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态哲学十大范畴论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哲学是当代哲学界从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进程,面向生态环境危机的严峻现实,展望人类生存发展的明前景等一系列活动中提升出来的哲学新形态。而哲学的特征之一便是以概念范畴体系的有效统摄和合理建构,理论理念地揭示和实践理念地设计自身与对象世界及其关系的。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看,生态哲学的诸如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和重要范畴有必要认真审视并亟待给予有效规范。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人格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人格是对农耕文明时代依附型人格和工业文明时代物化的单向度人格进行反思,符合生态文明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人格,生态人格的塑造需要世人必须始终保持对自然的感激之心、忏悔之心、敬畏之心、谦卑之心和珍爱之心。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当代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文章从历史演进、基本内涵、地位作用、未来走向等方面对生态文明进行解读,对于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城镇化即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历史过程。而生态文明则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方向的文明形态。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统筹规划,科学发展,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以期实现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流派,也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演变方向。它以生态问题为切入点,展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尽管其理论探索和研究成果存在一些局限,也与现实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背离,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的。这些思想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而且有利于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概念,对生态文明内涵的准确理解,有助于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从最一般的哲学角度分析,任何存在形态都表现为一定的结构层次,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存在形态,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同生共在、相互影响.而生态文明不是"孤立"的文明形态,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依存,但是,生态文明又具有自身的基本特性,以此与其它文明形态相区分.因此,全面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结构及其基本特性,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质,既在于对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更在于它是未来文明的母体,孕育着未来文明的基因。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和多样性充分地展现了“和而不同”的各种文化的生态统一。正是这些多样丰富的文化,成就了各自的文明进程,并共同造就了当代的世界文明。因此,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认定和宣布不仅在于唤起人们对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意识,更重要的在于唤起人们的文化生态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类文化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因其研究内容的广泛而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学科,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在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前提下,通过分析生态学教学上的不足,阐述了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建议,提出:(1)理顺知识层次结构优化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2)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3)加强实验和实习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4)加强生态伦理教育以健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