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又称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它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 ,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 ,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课程、校本课程是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地方课程有两种理解 ,狭义的地方课程是指以各级地方为本位 ,根据其自身特点开发和设置的课程 ,广义的地方课程指凡是在地方实施的课程都是地方课程 ,它既包括国家课程在地方的实施 ,也包括对校本课程的指导。校本…  相似文献   

2.
小学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在开发小学地方课程资源时,要注意地方课程的类型、开发课程时的原则。就小学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各种问题展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研学实践课程建设,应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依托,不断丰富课程的内涵与形式,提升课程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本文在简要概述地方、校本课程现状,深入探讨地方、校本课程与研学实践课程融合可行性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研学实践课程建设的原则与有效策略,以期为以地方/校本课程为依托的研学实践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从而更好地促进研学实践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 ,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 ,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 ,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地方课程又可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地方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自我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家乡亲情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课程实施效果的好坏当然应以是否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为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学俊  周冬祥 《教育研究》2005,26(12):43-48
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多元综合性、动态生成性、可持续发展性、实践体验性、自主开发性等特点。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应与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有机衔接,以一线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前提,促进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的基本途径是:开发专门的地方课程,形成国家课程某部分的补充材料,促进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渗入各学科领域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还应重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的管理, 促进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信息技术与新疆地方课程整合在新疆的重要着力点是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分析了新疆地方课程资源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此实现地方课程以人为本、为地方教育贡献力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地方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课程是地方依据国家课程的要求、规定及方针、政策,结合地方实际,使国家课程得以在地方创造性地实现的课程。为此,要创建专门进行课程知识管理的机构,实现课程知识管理方式的创新;建立合作的课程文化;为学校开拓课程实施的空间提供服务;创建教师发展学校。  相似文献   

10.
地方课程,是我国现行三级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充分体现了地方教育特色。而以中国历史地理为地方课程开发的优质资源和珍贵素材,更能突显地方的文化传统,更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能实现课程的生命价值。无论在开发的背景、价值及课程模式等环节,还是在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实现课程育人等方面,都体现了地方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自主性,在地方课程开发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模式举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相对于一般的地方课程而言,体现出鲜明的多元文化教育特点.以科目为主的地方课程模式,因其本身固有的局限,使得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难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课程价值.以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目标为导向,应以参与、活动、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整合其他课程类型的"统合模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地方课程的建设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以及课程模式多样化的形成至关重要,地方丰富的社会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才能形成课程。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在德育、科学教育以及审美教育三方面都具有其作为地方课程资源的潜在价值,因此充分挖掘其教育意义对丰富地方课程的内容,提高地方课程开发的水平和深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其它地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鼎汉 《海南教育》2014,(22):61-61
小学地方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中间环节,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下面笔者以研究性学习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为切入点,以《中秋话月》一课为例,总结研究性学习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实施的有效途径。一、研究性学习在小学地方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所谓地方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即当地自然、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地方性知识与多元文化教育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课程的设置与知识的关系,经历了由地方性知识主宰下的学校课程到主流文化主宰下的学校课程,再到以主流文化为国家课程、以地方性知识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多元文化教育。地方性知识已经成为当今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来体现。  相似文献   

16.
潮汕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又形成了以侨乡特色和海洋特色为主要特点的地方文化和经济。由此,调查、研究、分析、开发和引进潮汕教育资源,确保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高中选修Ⅱ的顺利开设,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课程选择的地方、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二年来,我区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题实践性研究为突破口,充分挖掘社区课程资源,鼓励学生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引导教师深入开发潮汕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地方课程,形成了符合我区实际的实践活动特色。下面浅谈二年来开展潮汕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地方课程的一些探索与思考。一、关于开发潮汕教育资源与积极构建地方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启动以来,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高中选修Ⅱ(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有依靠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来解决,不进行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引进,就无法实施课程。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要采用活动形态,开展对地方课程资源的调查、分析、引进工作,通过研究整理,给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性方案,共同构建地方、校本课程资源库。二年来,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探索和实践。1.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为破口,...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方课程发展困境与突破方式进行研究,以地方课程发展现状为根据,分析地方课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面临的困境,从中总结推动地方课程发展的突破方式,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地方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自行编制并实施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而言的,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师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体现地方高师的特点和教师专业化属性,课程内容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对实践性课程重视不够,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地方高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注重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要从强化通识课程、调整专业课程、加强教育学科类课程、改革实践课程等方面重构地方高师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师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体现地方高师的特点和教师专业化属性,课程内容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对实践性课程重视不够,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地方高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注重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要从强化通识课程、调整专业课程、加强教育学科类课程、改革实践课程等方面重构地方高师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