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讯员 陈小兵)赣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妥善解决公办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实施意见》,通过“关”(关闭吸收代课教师的大门)、“聘”(将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择优选聘转为公办教师)、“退”(将不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予以辞退)等办法。逐步减少代课教师数量.确保在2011年底前彻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相似文献   

2.
聂亮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4):154-155,160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活动中必须妥善处理代课教师问题、教师流动中的"寻租现象"以及优质教师的流失等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锐 《中国教师》2010,(7):11-12
<正>一、引言代课教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代课教师的养老保险体制的缺位,缺乏统一的管理政策和操作方案,以致各地在代课教师转正和清退的各个环节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少数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4.
乡村代课教师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随着国家“清退政策”以及“严禁长期使用代课人员”规定的实行,乡村代课教师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但由于编制约束、乡村学校对教师的客观需求以及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壮大而产生的毕业生供给增多等原因,产生了乡村新代课教师群体。在政策背景下,乡村新代课教师正面临着报酬待遇权益、社会保障权益、进修培训权益和科学研究权益挑战等问题。在对乡村新代课教师的权益挑战进行法律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影响乡村新代课教师权益实现的因素包括权益保障机制的缺失、政府管理失灵以及个人维权意识淡薄。据此,为了实现对乡村新代课教师权益的保护,应当健全乡村新代课教师权益保障机制、构建乡村新代课教师管理机制、提升个人维权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印度都在(或曾)大量使用代课教师,虽然两国代课教师的基本情况不尽相同,但使用代课教师的原因却基本趋同,然而两国对代课教师现象却采取不同的规划解决策略。分析中、印两国各自的国情和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反思代课教师现象继续存在的必然性,检讨义务教育学校二元使用师资的负面社会影响,有利于构建人性化和理性化的代课教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代课教师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并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无法回避的议题。事实证明,“一刀切”的清退政策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对于代课教师这一议题,我从2006年以来一直在持续关注,并组织了一系列的调研,连续三年都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相关议案。2010年的两会上,我提出了两个针对代课教师问题解决的提案《关于“代课教师问题”解决方案的建议》和《关于尽快出台〈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的建议》,并在我的研究团队的协助下,草拟了三个办法——《中小学代课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中小学在岗代课教师解决办法》《中小学离岗代课教师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补缴管理办法》,以期能将媒体、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对代课教师问题的视角从问题的揭示、情绪的渲染转向“问题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7.
代课教师:从边缘走向何处?——访靳希斌、郑新蓉教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办教师队伍整顿之后,国家曾明确规定,任何地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再招用民办教师。此后,农村中小学大量补充的非公办教师,一般被冠以“代课教师”的名称。短短十几年,我国代课教师数量增长十分迅速。有关人士估计当前代课教师总数已达150多万,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基础教育教师比例的20%左右。代课教师的去向早已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本刊专门采访了对于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问题有相当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靳希斌和郑新蓉。  相似文献   

8.
代课教师是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代课教师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不够,而工资低廉的代课教师恰好解决了农村特别是偏远的西部省份的农村学校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今我国农村学校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他们在偏远、落后地区承担着普及义务教育的历史重任。对于代课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予以清退。要从农村教育实际出发,正视代课教师的作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综合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进行多途径逐步“消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对代课教师的不断聘用与坚决清退政策同时或交替运用的矛盾现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代课教师管理存在于各国、各地区的各类学校,在我国,代课教师尤其特殊地位和功能。规范代课教师管理制度,建立代课教师人才备用库并合理稳妥地清退不合格代课教师,建立灵活的代课教师聘用制度是解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教师地区性和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从而为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教师资源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面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中存在着管理的缺位、体育的"小三门"地位、体育教师被歧视、体育教师的自暴自弃和"达标与考试"导向错位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学校和地方政府要给力于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程地位,改善体育教师形象;转变体育教师观念,改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等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马路经济"是普遍存在于我国众多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在解决就业、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又在城市交通、市容市貌、居住环境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从博弈论的角度阐明了地方政府与"马路经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借助动态博弈理论构建了地方政府与经营者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模型的均衡分析解释了为何现阶段规范管理是地方政府对待"马路经济"的主要对策,并为地方政府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策略来改变模型均衡进而影响经营者的策略选择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代课教师,是“全部清退”,还是“放任自流”?目前事实是“放任自流”。这既没有对代课教师本人负责,更不利于农村教育的今后发展。应该创新制度,激活教师市场,彻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晚清幼儿师资职业化经历了立足于本土、不断积累、逐步获得突破的演进历程。本文梳理了晚清幼儿师资的来源,整理了清政府主动采取本土改造、"引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培养幼儿师资的政策,描述了晚清有识之士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到"兴女学"培育幼儿师资的立场转变,并介绍了晚清幼儿师资职业化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经常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其不仅阻碍了政令通畅、危害政府职责的有效完成,而且扣碍了政府公信力的树立、损害了党和国京政策的权威性。用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就是要把经济学的假定和方法应用干公共政策的执行中,以地方政府的自利性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了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加大利益整合,大力加强信息沟通以及积极完善监督落实。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研究型高校和教学型高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学与科研两极分化的失衡现象。在研究型大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比较严重,而在教学型高校中,“重教学、轻科研”又比较突出。本文从政府投资政策、高等教育经费体制、评价与考核机制、高校自身发展定位、效益待遇回报和教师能力差异六个方面分析了教学与科研失衡现象的原因,然后基于创新教育提出了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途径,包括强化创新意识;科学定位,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研究;建立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双效考核体系;创新教学与科研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及改革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代课教师问题始终是困扰课改均衡发展的难题,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无疑为教育均衡发展打牢根基.文章通过“聚焦”我国当前代课教师的现实境遇,继而“透视”代课教师形成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两维八策略”,以期为我国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及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代课教师的存在由来已久,关于代课教师的政策随着代课教师群体的存在而产生和发展。近年来国家对代课教师采取了清退政策,由此也引发了众多问题,招致社会各界对此强烈关注。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代课教师问题及其清退政策研究成果的梳理,初步发现在这一领域还存在研究面广但深度不够,缺乏对保护代课教师群体伦理学意义的重视,缺乏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立足点的理论论证等问题。因此,从制度伦理的角度分析和考量代课教师政策势必会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村校微观问题样态的描述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通过对一位从教36年村小高级教师的访谈发现:农村教育政策过程存在"微观障碍";村校布局调整的直接受益主体是学校和政府而非家庭;村校留人机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性"而非"经济性";教师管理存在授权自主和加强干预的选择性困境;村校教师存在"45岁退休"现象;村校教师收入的参照系是同村村民而非城镇教师。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管理上的主动回应:第一,利用重要科研平台为农村教育管理提供专业支持;第二,建立中国农村教育综合数据库为农村教育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第三,注重农村教育政策生成的"自下而上"逻辑,建立村校管理信息上报制度;第四,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压力剧增、心灵世界危机突起的现代社会,“话痨”现象成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普遍现象,成为危害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从哲学根源上来看,“话痨”现象是当前社会整体异化现象下人性扭曲和压抑状态在心理层面的体现;从现实根源上来看,“话痨”现象源于职业、社会和个人因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缓解和根除“话痨”现象所折射出的高校教师心理问题成为当前提高高校教师健康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