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从善如流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  相似文献   

2.
古为今用     
古代的军事家留下了什么? 春秋时期,楚国文王的弟弟公子元做了楚国的令尹(即宰相),他想对外打个漂亮仗以显个人的威望,文王死后不久的公元前666年,他便亲率大军,去攻打弱小的郑国。在强大的楚国军队面前,郑国军队连吃败仗,很快,楚国的先头部队就攻到郑国都城的郊外。大敌当前,郑国上下惊恐万状。郑文公召集大臣紧急商讨对策,大  相似文献   

3.
筚路蓝缕b#l&-l1n l)【释义】筚路:指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伐木开山)。形容创业的艰辛。【小手提示】不宜写作“荜路蓝缕”。“筚”易误作“毕”。【出处】典出于《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地处晋楚两大国之间。公元前597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庄王亲自统率三军,再加上左广、右广的精兵,声势十分浩大。楚军包围郑国三个多月,终于攻破了郑国的都城。郑襄公只得屈服求和。晋国得到楚国入侵郑国的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郑,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使它归附晋国。可是晋军还…  相似文献   

4.
筚路蓝缕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庄王领兵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shù)到晋军中求援。皇戍对晋军将领们说:“现在,楚军轻而易  相似文献   

5.
包藏祸心     
聪聪 《下一代》2008,(Z1):91-91
公元前,在春秋时期的昭公元年春天,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令尹的公子围,以娶亲为名,带领军队开向郑国,妄图借机占领这个小国。不料,当他们来到郑国京城时,终于被郑国人发现了公子围的真正企图。郑国国君派一个叫子羽的人,婉言谢绝楚国军队开入京城,只许他们驻扎在城外。  相似文献   

6.
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想要攻打虢国,于是就派人从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而且为了借道,晋献公还把自己的很多珠宝和骏马送给了虞国的君主。虞国的臣子看到国君接受了晋国的礼物并打算借路给晋国,就劝国君说:"虢  相似文献   

7.
"居安思危"一直是中国人常用来告诫执政者的一个词,它出自《左传》.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连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相似文献   

8.
楚人过河     
《历史学习》2006,(12):21-21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就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做好标志。但澭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晓得,依旧按原来测量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被淹死了一千多人,楚军万分惊恐。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渡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9.
两面三刀     
一水  熊猫 《红领巾》2007,(2):35-37
1.春秋中期,楚国经常出兵攻打齐国的附庸国郑国。齐国国君齐桓公一怒之下,率领齐、鲁、宋、陈、郑、卫、许、曹等八国的军队攻打楚国。2.楚国打不过了,只好与齐桓公议和。得胜的齐桓公准备班师回朝。这时,陈国大夫辕涛涂去找郑国大夫申侯。联军回去时要经过我们两国,吃穿住用都要我们两国承担,倘若叫军队改走东边,一则可以向东边的国家炫耀武力,二则可以减轻我们两国的负担,你看怎样?好!好!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你去对齐王说罢!3.辕涛涂就去向齐桓公提出这个建议,齐桓公同意了。红领巾2007.24.正当齐桓公要下令走东路撤军时,申侯跑去见齐桓公。…  相似文献   

10.
东、南、西、北是方位词.这四个字又有一些特定的词义.论其掌故,颇为有趣. 东,现代称主人叫“东家”.某某人请客吃饭,则称“我来做东”或“我来会东”.这种说法追本溯源,是“东道主”一词.“东道主”最早出现于《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说的是春秋时期的郑国被晋国军队和秦国军队所包围,情况危急.郑国派烛之武去面见秦国国君,陈述郑国被夹击,消灭之后,只会对晋国有利(因郑国与晋国毗邻),对秦国反而有害.劝说秦国留下郑国,“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是,秦国让郑国作为东道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郑国,一旦资粮缺乏,郑国就能及时供给——秦国国君顿时省悟,遂听从了烛之武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纷争、霸主迭兴的时代,对于哪些是春秋时期的霸主,学界对其至今尚无定论。明晰地界定春秋时期的霸主对于正确理解春秋时期的大国及大国间关系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在梳理前人关于春秋时期霸主的论述前提下,整理出郑国、宋国、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这8个所谓春秋时期的霸主。然后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对这些霸主进行明晰地考察,最终界定出齐国、晋国和楚国这3个国家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否认"春秋五霸"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好词实验室     
东道主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一起围攻郑国,郑国于是派烛之武去秦国劝秦退军。烛之武对秦穆公说:“郑国在秦国的东方,秦国如果不灭掉郑国,而叫它成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到各国来来往往,缺少的食物、物资都由郑国来供应,这对秦国不是也挺好的吗?”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尤其是鲁僖公初年,各方利益与矛盾相互叠加,政治形势错综复杂。晋国假途灭虢,其国力迅速强大起来,同时与秦国结好;而楚国也是蠢蠢欲动,意欲染指中原;与此同时,周王室国力更加衰微。昭陵之盟后,面对日益强大的晋国以及野心勃勃的楚国,齐国该如何进一步奠定自己霸主的基业?试以鲁僖公元年到鲁僖公八年间的史实为依据,以齐国将郑国变为自己的附属盟国为中心,探析齐桓公过人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4.
尔虞我诈     
1.春秋中期,楚庄王问鼎中原,称霸一时,仗恃着楚国的强大,不把近邻的小国放在眼里。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使者到晋国去,特地吩咐他:"你从宋国经过,用不着通知他们,过去就是了。"  相似文献   

15.
毛遂自荐     
此语出《史记·平原君列传》。战国时期,秦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其弟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准备带二十名文武随从前往,但只选中了十九人。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站了出来,向平原君说:  相似文献   

16.
宾至如归     
子产,也叫公孙侨、公孙成子,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是郑国贵族子国的儿子。他执政期间,实行一系列改革,给郑国带来新气象。公元前542年,子产奉命出访晋国。晋国国君晋平公以大国自居,以国内有丧事为借口,没有及时会见他。子产就命随行人员,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让  相似文献   

17.
“一问三不知”这句话人们常常说,但恐怕知道“三不知”来历的人不多。“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了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  相似文献   

18.
    
何为诺?诚信也。一个人要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得到朋友的帮助。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收留了他,并以诸侯的礼节款待他。有一天楚成王问重耳:“公子如果回国了,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我要是以后和君王在战场上相遇,我当退  相似文献   

19.
纵横家张仪     
《中文自修》2023,(6):33-34
<正>秦国想要攻打齐国,考虑到齐国与楚国有共同对敌的盟约,秦惠王觉得比较麻烦。于是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上重礼去楚国。张仪对楚怀王说:“秦王特别憎恨齐国,可是楚国却和齐国关系亲密,你们要是真的能和齐国断绝关系,秦国愿意把商和於这两地的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楚怀王贪心,相信了张仪,和齐国绝交了。之后,他派使节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骗他说:“我与楚怀王说好是六里,没听说过六百里啊。”  相似文献   

20.
东,现代称主人叫“东家”。某某人请客吃饭, 则称“我来做东”或“我来会东”。这种说法追本溯源,是“东道主”一词。“东道主”最早出现于《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说的是春秋期间的郑国被晋国军队和秦国军队所包围,情况危急。郑国派烛之武去面见秦国国君,陈述郑国被夹击、消灭之后,只会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