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自然界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或现象,它们可以成为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探索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丰富素材和良好的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开始设置《找规律》的教学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了一些学生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索其中蕴涵的规律,利用规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在...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其个数关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发现数学规律题,指的是与学生以前学习的数学规律没有什么关系,需要学生先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能够解答的题目.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学生已经学习的数、式、运算以及直观认识的图形在各单元中分散安排探索规律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数、式、运算以及图形排列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更是根据内容每册各独立编排一个"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从丰富的探索规律内容中引导学生探索一类又一类典型现象的规律。尤其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蕴含规律的情境不再简单直观,而是偏向于复杂内隐,其中隐含的规律都是要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才能被探索和发现,这就意味着"探索"的过程成了寻找规律的重中之重,学生通过"探索"体验探究方法、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文笔者以"和与积的奇偶性"为例,提出"探索规律"教学的"四重奏"。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间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找规律”单元,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内容是找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对此内容笔者曾先后进行两次实践,对怎样找规律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8.
"找规律"是一个让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趋势的过程。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目标之一,因此应特别关注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在教学中增加数学思维的渗透。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探索规律"是《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中明确说明"要大力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认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原来也包含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数学教材在每册甚至每个单元中都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探索规律的题材,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来探索规律,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感知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的变化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发现关系和规律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过程,也是得到新成果、应用新成果的过程。"探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和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了适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凸显探索活动本身的价值,教材注意淡化规律的具体内容,不仅没有给出有关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也没有给出结论性的语言叙述,这就给学生多样化表述规律留出了空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13.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是认识了事物.学习找规律计算能够使学生感受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找规律的教学要点是“找”,要让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因此设计了多样的“找”规律的活动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学习活动中观察若干个具体现象,体会它们的相同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丁珊瑚 《考试周刊》2012,(73):64-64
探索规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苏教版课程标准把“探索规律”规定为独立的学习内容之一.并且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及事物间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猜想发现数学规律,思考验证数学实验原理,从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形式、知识结构和数量关系进行辩证的思维,从而发现某些规律或性质,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数学的发展史来看,许多数学规律或性质的发现都是从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实验中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有助于透过数学问题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把握数学中的定理和公式,有助于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有助于探索和发现解题途径。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7.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生活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中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相似文献   

18.
盘启键 《广西教育》2013,(10):91-9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试题在形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在近年各地中考数学题中,许多形式新颖、内容别具一格的试题让人惊喜不已。其中规律探索型试题极受命题者的青睐。这应该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有所启发,进而改变初中数学教学的传统思路,彻底将教学思路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上来。规律探索型试题应该成为提高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其个数关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