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破”又称“破读”,就是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方法,是一种音变构词的手段。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由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本音”,而把后一种变读音叫“读破”。这种现象在古书中是很普遍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常出现。因此,了解一些读破知识对我们辨析词义,加深对古书的理解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智慧邮筒     
编辑同志:我在语文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请给予解答。一、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的一篇课文《之战》。“殽”字课文注释是yāo,而新华字典却是xiào,孰是孰非?二、“他冒然地闯了进去”,一句中的冒然能否用“贸然”?三、阿房宫的阿房读什么音?四、有些名篇的内容分析是否不当,比如鲁迅的《药》中,华、夏两家,鲁迅当时是暗示“华夏”,是否为后人所揣测。五、握钢笔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此致敬礼郝广华郝广华同学:一、关于《殽之战》“”和《阿房宫》“房”的读音问题。这类字的读音属于所谓“异读”,古人称之为“读破”。异读有三种情形:一是破音异读,这是改变某字的通常读音以显示其词性和意义的一种读  相似文献   

3.
破读也叫读破,其目的是读破以辨义。这是古人训释字义的一种方法。过去学生入垫读书,要请老师给点书。点书,除去断句之外,读破读的字要在字的某一角上画一小圆圈,以标明四声。这种方法相沿成习。分析起来,破读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王德山 《学语文》2004,(2):46-46
在古代汉语中,破读又叫读破、破音或破音异读,是三种异读情况之一。它是通过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区别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语法现象。具体说来,又分三种类型。一、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破读例如“王”字,在古文中通常是作名词用,读阳平w偄ng,表“帝王”“国王”之义。如果当动  相似文献   

5.
有些古音现象所反映的不只是一个方面,而是两个乃至三个方面,但为了说明的便利,只能姑且列入某一方面。有的例子的归类有灵活性。1、语音第一,变读,或叫“读破”,或称“破宇”。“改变一个字的原来的读音以表示音义的转变。”①改变声调。其实并不是什么“意义的转变”,从语言增进表达功能来说,倒是词义的增加。这种变读,为的解决词形不能适应词义和语音两方面发展的需要的矛盾,从而避免增加新的词形。“权起更衣”。(《赤壁之战》)《小尔雅·广诂:“更,易也。”“更”读阴平gēng,动词。“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石壕吏》)“更”却读去声gèng,  相似文献   

6.
汉字有一字多音现象。所谓异读字,是指与常用义的读音不同的字,古代汉语中,有些字用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不同,其读音也随之不同。古人常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例如:“王”,读wáng,名词,帝王的意思。而《陈涉世家》“大楚兴,陈胜王”中的“王”应读wàng,称王的意思。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从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字得到了调整。在教学中,我发现五年制教材有八个汉字注的音不够规范、正确。一是第三册第7课《坐井观天》一文里“落在井沿上”中的“沿”的读音。教材把这个字的音注成了yan,这是不正确的。“沿”字是一个多音字,除读yan外,还读yan。表示水边的“沿”读yan,因此,“井沿”一词中的“沿”应读yan。二是第三册第36课《坚持锻炼》一文里“连广播操也不做了”中的“做”的读音。书中把“做”字注成了zuo,这是不对的。“做”只有一种读音,它的声调是第四声,应该读zuo。  相似文献   

8.
所谓异读,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如“骑”既读qí(其),又读jì(济);“乐”既读yuè(钥),又读lè(勒),还读yào(要)等。之所以要异读,是为了区别词性、词义,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而不是追求读古音。在今天大家都用、都懂的读音,就没有必要去读古音。如“叶公好龙”的“叶”,就无须要读she。为异读而异读,不仅不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义,反而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今天,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区别词义为了区别词义和词性,有些字往往须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汉语成语中,有些字的读音与今天普通话里的一般读音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简言之,就是由于语音不断发生变化,而作为成语却为了保存原来的语义而保留着不少古代语音的遗迹。例如“车”字,现代普通话里读成chē;而在“丢卒保车”这个成语中却要读为jü。这是为什么呢?查汉末刘熙的《释名》得知:“古者曰车,声如居,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刘熙是用声训的办法来解释“车”的词义的,显然有些牵强,但在读音方面却为我们提出一个信息,即:在汉末,“车”字的读音已经接近或相当于现代普通话里的读音了。而今天,在成语“丢卒保车”中还要读为jü,是读的汉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剧《水浒传》“宋江杀惜”一集中,宋江向阎婆惜讨要招文袋时说:“我宋江待你不薄(bó)”。其实,“薄”字在这里应该读 báo,是口语单音词。这种在书面语言复音词或文言成语中是一种读音,在口头语言单音词及少数日常生活事物的复音词中是另一种读音的现象,叫做“文白二读”。普通话中有许多这样的“文白二读”字,如不注意区别,就会造成读音错误。以下是常见的“文白二读”字,望读者加以  相似文献   

11.
汉语成语中的古音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汉语成语中,有些字的读音与今天普通话里的一般读音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简言之,就是由于语音不断发生变化,而作为成语却为了保存原来的语义而保留着不少古代语音的遗迹。例如“车”字,现在普通话里读成che;而在“丢卒保车”这个成语中却要读为ju。这是为什么呢?查汉末刘熙的《释名》得知:“古者曰车,声如居,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刘熙是用声训的办法来解释“车”的词义的,显然有些牵强,但在读音方面却为我们提出一个信息,即:在汉末,“车”字的读音已  相似文献   

12.
1995年6月,江津市四牌坊小学毕业语文考试中,有一题是选择“自作自受”词中“作”的正确读音。校方的标准答案是一声,部分学生答为四声,被扣上一分,其中三名学生因此刚好失去升入省重点中学的资格。于是他们状告江津市教委。理由之一是:“作”字的读音,在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委等三部委审定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明确规定,除“作坊”的“作”字读一声外,其余都读四声。 法院已开始审理以上案件,虽然目前尚无结果,但它使我联想到一位教了十多年语文的教师。他孩童时第一次看连环画《三国演义》,遇到曹操手下的大  相似文献   

13.
“即”“既”两字虽然书写简单 ,但运用起来较易混淆 ,特别是其读音和在运用中常常张冠李戴。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区别这两个字。1 运用数笔画的方法区别“即”“既”读音 :“即”“既”两字左边部分“”相同 ,不同是右边的“卩”和“”。由于“卩”是两画 ,而“即”又恰好读第二声j姫;“”是四画 ,而“既”恰好读第四声j尙,所以可以把它们人为地联系起来 ,从而一看到“即”或“既”的右半边就知其读音。反之 ,一听到读音就知其写法。2 常用词“即使”“既然”中“即”与“既”的记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  相似文献   

14.
问: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字究竟怎么读,一直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四声,解释为间隔、隔开。另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一声,解释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或……之间、中间。持这种观点的,不但认为间字  相似文献   

15.
读准字音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文言文字的读音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多音字多,阅读时要仔细辨别。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大体有三种情况:1.破青导读。即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同性和意义的一种读法。判定破音异读的主要方法是依据语境和这个字(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如:《马说》一文中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依据语境可知“食”是喂养之意,动词,应读。又如门户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作宾语,名词,作“队伍”。‘卡列”讲,故应读hdng,而’仍卜行”中的“行”是动词,应读xfng。初中语文教材中类似的例子还有…  相似文献   

16.
这学期备《白杨礼赞》一课时,对“朴质”一词,我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发现“朴质”有两种读音,有两种释义。一、读pǔzhí(过去一般都读这个音),词义是“朴实直率”;二、读pǔzhì,词义是“纯真而没经过修饰的。”读音不同而意义也不同。那么,在课文中应读哪个音呢? 我根据“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象加过人工似的,……丫枝一律向上,……也象加过人工似的”(着重号系引者加)。“象加过人工似的”,说明它好象是天然生成的本性。因此,我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两个“象加过人工似的”句  相似文献   

17.
我们现在所用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以五六十年代的语言状况为蓝本编写的。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汉》的内容有许多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无论字音、字形、词义.都存在不少问题。如“自吹自擂”的“擂”在《现汉》中读为第四声,而《审声表》读为第2声;1986年国家语委发布的《说明》规定“像”字不再作为“象”的繁体  相似文献   

18.
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提出所谓“兼词”,即“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一身而二任。”提出“兼词”之说,这对古汉语研究是一大贡献,但他又说兼词中有的是合音词,即合二字之音为一字之音。急读之,是一个音节,即一字,缓读之,则为两个音节,即两字。所以,合音词可兼二字之用,可看作两个词。而另一部分却不是合音词。于是现在有些语法书就据此解释说:(这另一部分)虽然也是一个音节作两个词用,却只能说是合义而非合音词。①这种说法值得研究。因为,从兼词的形成上看,就是由两个音节“急读”为一个音节的,因而,它仍可照“缓读”的办法加以还原,来作为两个音节(两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当一位学生读完“我们姐弟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句,另一学生突然举手发言——生:这句话中有两个“种”字,第一个读“zhǒn%”我认为第二个应该读“zhòn%”四声。因为这儿的“播种”是“种植花生”的意思,是个动词,所以应读  相似文献   

20.
《良师》2004,(8)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小朋友会说:“一”字,那太简单了,谁不会读?可是别急,“一”的读音还真是复杂多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单独使用或在词、句末尾时读第一声(yī),如:“一、二、三”,“十一”“一一得一”。“一”在第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yì)。如:“一天”,“一年”,“一点”。“一”在第四声字前面读第二声(yí),如:“一个”,“一遍”,“一半”。“一”在词语中间读轻声(yi),如:“看一看”,“想一想”,“走一走”。小朋友,你现在知道“一”字读音变调的规律了吧。以后朗读课文时可别读错啦。你会读“一”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