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把”字在上古汉语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动词,《说文解字》:“把,握也。”大约在唐代虚化为介词,但仍保留动词用法。《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中称为“次动词”,《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中称为“前及物动词”,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把”字在“把”字句中不是谓语的主要成分,而成为一种“提宾”成分,另外有动词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相似文献   

2.
汉语介词的功能怎样,它能介绍一些什么性质的语言单位,语法界的看法还不是十分一致的.目前高校三种协作教材关于介词的不同提法,就是这些分歧的反映.张静的《新编现代汉语》认为,介词“只能介绍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这是传统的观点,也是最普遍最有影响的体系之一.近似这种观点的是黄伯荣的《现代汉语》,它说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前面”.跟这种观点不同的是胡裕树的《现代汉语》,它指出介词“附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但没有提及词组.可见,介词能不能介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所介绍的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有什么特点,承认介动结构的存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价值,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金瓶梅词话》的“把”(将)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中,“把”字作动词、量词、助词和介词,我们这里讨论的介词“把”,包括“将”字。《词话》中介词“把”(将)所表示的主要语法意义是处置与工具。无论从其分布看,还是从其句子结构看,《词话》均典型地反映出近代汉语“把”(将)字句的特点。 一、表工具 《词话》中“把”(将)字常介入动  相似文献   

4.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等词及词组介绍给谓语的词。汉语中的介词大多由动词虚化而来,但又不同于动词。介词不是谓语的中心,不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介词与其被介绍的词语组成介宾结构。介宾结构一般单独在谓语前作状语或谓语后作补语,也可以和别的词语结合,以充当句子的成分。部分介词的宾语可以省略,可以前置。  相似文献   

5.
“经”作“经过”义时的词类归属问题。汉语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介词说;动词说;动词介词兼类说。就其语法功能来看,我们认为把“经(经过)”归为动词更符合汉语实际。  相似文献   

6.
"V+给"中"给"的词性及相关句法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V 给”(动词 给 )中“给”的词性 ,有的语法书认为是介词 ,有的认为是动词 ,还有的认为“给”虽是介词 ,但“V 给”结合紧密 ,可看成一个整体 ,作用与一个动词相当 (有的甚至说“V 给”是一个词 )。由于上述分歧 ,各种语法书对“V 给 N1 N2 ”(“V 给”后带上两个名词性成分 )的分析也就不同 ,有的认为是双宾结构 ,有的认为不是。文章认为 ,“V 给”中的“给”是动词 ,“V 给 N1 N2 ”是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介词“以”及其语法格式为出发点,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基本资料,对其中的介词“以”及“以”字介宾结构按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并对“以”字介宾结构在动词谓语前后出现的情况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归纳、分析,从中得出如下结论:1.“以”字介宾结构在先秦以后趋向前置,《搜神记》中动词谓语带宾语的,“以”字介宾结构98%前置在动词谓语前。2.表时间的“以”字介宾结构在《搜神记》中出现新特点。3.《搜神记》中出现数量较多的“把”字句的萌芽形式,即由“以”构成的固定语法格式表示处置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转词是《马氏文通》中的重要概念。文章梳理了《马氏文通》中提到的“动字后的无介转词”,并进行分类,认为它们对应于现在所说的补语和宾语。马氏力图用介词来区分止词和转词,但“动字后的无介转词”的存在让他很为难,他不得不用“介词省略说”来解释,他对“动字后的无介转词”的分析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词这一概念在马氏语法体系中的价值。然而马氏注意到的这种语法现象引起了后人的注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的语法研究批判并发展了马氏的观点,对“动字后的无介转词”作了更好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的“-につぃて”“-にぉぃて”“-につれて”“-にしたがつて”等由动词转换而来的表达形式.通常被称为“复合辞”“复合助词”“后置词”等。该文选择“复合助词”的说法,考察源自动词的这一表达形式的语法化情况。主要参考汉语中相关介词方面的研究,分析日语动词语法化的诱因、前提条件,考察动词语法化的复合助词与原动词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意义用法方面,复合助词与汉语的介词基本呈对应的情况,但在词义范围和细节表达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相对于汉语的动介兼类词的概念,日语中也有必要对兼具复合助词功能的动词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动词作动词的状语,语法学家作过不少的研究。动词是否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认识不很一致。有的认为能作状语的动词很少,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说:“动词中除助动词外,其他动词很少做状语”(下册,第343页);《汉语知识》也认为:“动词有时候也可以作别的动词的状语,如‘他微笑地看着’”(第174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有的认为个别的动词必须带“地”才能作状语,华宏仪的《实用汉语语法》指出:“有时,个别的动词可以作状语,但必须带‘地’字”(第137页);华中师院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也说:“动词作状语的很少。能用作状语的,只有‘关心、同情、注意、拚命’等几个,而且要求带‘地’ ( ‘拚命’例外)”(第16页)。说法虽有差别,但见解都很相近。有的根本不提动词作状语,吉林师大中文系编写的《语文基础知识》(1972年版)和曹蔚文编写的《语法基础知识》都没有讲到动词可以作状语。以上三种见解,在我们看来,并不都符合语言的实际情况。本文拟在专家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动词作动词的状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汉语教材对词组、"结构"是这样称谓的:"在古代汉语里,表示比较的介宾词组放在形容词的后面(‘苛政猛于虎')"(王力<古代汉语>第455页);"有时候‘者'字用在主谓结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王力<古代汉语>第361页);"(五)关于介词结构的位置……一般地说,以‘为'与'组成的介宾结构以前置为常,(朱星<古代汉语>第148页)"‘于'作介词,组成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后作状语或补语,多数用作补语."(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古代汉语>第168页)"第三,在语法功能上,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全国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第469页1现代汉语早已把词组、"结构"改称短语,可古代汉语这样的称谓一直不变,而且不统一,造成古今汉语的称谓不一致,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介词“从”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虑词,虽然它不象“把”和“被”那样具有独特的句法功能,但是它却具有典型的语义特征。这个问题,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曾作过这样的论述:“介词内部也不均齐。‘把’和‘被’跟其余的不同,只有句法功能,没有实在意义,绝对不能当动词用。”紧接着又说: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的名词能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凭借、方位、时间、状态等。这与现代汉语中的情况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名词要跟介词组成介词结构才能去修饰动词作状语。可以说,名词作状语在功能上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结构。因此,我们在语译时一般都要在这个名词状语的词汇意义前配以适当的介词,从而把它变成一个介词结构状语。如: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廷”(朝廷),直接修饰动词,“叱”(叱责)作状语,表示“叱”的处所;“廷叱”可译作“在朝廷叱责”。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究竟出现于何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究竟出现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指出“唐代以后,处置式产生了”;潘允中先生《汉语语法史概要》则认为用“把”组成的初期处置式在南北朝已陆续出现.但是,我们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下简称《秦简》)一书的《法律答问》中发现一个值得研究的句子:可(何)谓“臧(赃)人”?“臧(赃)人”者,甲把其衣钱匿臧(藏)乙室,即告亡,欲令乙为盗之,而实弗盗之谓(?)(也).该句中的“把”不能看作是表“握持”义的动词,而应是表处置(到)、起提宾作用的介词;“甲把其衣钱匿臧(藏)乙室”是表处置(到)的“把”字句.假设上例中的“把”是动词,则“把其衣钱匿臧(藏)”的结构形式为V_1OV_2.在古汉语中,  相似文献   

15.
“把字句”中“把”的介引成分不是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的,它原本就在“把”后,介词“把”的介引成分不宜理解分析为动词的宾语提前;在语法研究中作具体分析时,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结合起来分析,“把”的介引成分一般来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己知的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16.
高中第五册方面的:一、“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哉?”(《盂子·齐桓晋文之事》)教材注释为:“[快于心]使心里痛快。快,使动用法。”不确。“于”在古代汉语中一般作介词,与名词性的词构成介宾词组,用在谓语前作状语,用在谓语后则作补语。《文言语法知识》(严沛著)一书中说:“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后面的。……例如:秦代韩,军于阏与(《史记·廉颊蔺相如列传》)——秦国攻打韩国,把军队驻扎在阏与(地名)。军:名,在补语‘阏与’前,作动词用,当‘驻军’讲,作谓语。”“快于心”的“于心”与“于阏与”用法相同,属介宾词组,作谓语“快”的补语,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中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 ,其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类别。在清人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 ,“将”的用法有 :做名词语素、动词、介词、副词、助词。  相似文献   

18.
从动词特性看英汉介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引言 词可以分为两类:词汇词语(lexical words)和语法词语(grammatical words)。词汇词语指的是有语义内容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很多副词。语法词语指的是有语法功能的词,除了以上提到的包括在词汇词语中的词类,其他都属于语法词语,其中包括介词。介词的主要功能是表示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或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英语及汉语中的介词,不难发现很多情况下介词有相对独立的含义,尤其,介词可以表达某些动作概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介词的“动词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介宾结构的位置几乎在任何一本古汉语语法书中都要提及。通常是说:古汉语介宾结构,既可放在谓语的前面作状语,也可以放在谓语的后面作补语。这些话原则上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对于某个时期,某部著作、特别是某一具体的介词来说,未免过于笼统。对于各个介词所构成的介宾结构,其位置究竟在何处,完全有必要作具体的分析。本文在对《诗经》的全部介词作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选取了“文言里应用最广的介词,所表示的关系也最繁多”的“于”字进行剖析,并试作一些必要的对比统计,力求从一个方面如实地反映《诗经》介宾结构位置用法的情况。同时,希望通过解剖这只麻雀,为上古汉语介宾结构位置及其后来的发展提供一份翔实的资料,以便更好地揭示汉语史的真面貌。  相似文献   

20.
简述《水浒传》中"将"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其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类别。本文将以近代汉语用例的典型代表-《水浒传》为依据,考察“将”在那个时代的所有用法:作名词、副词、介词、动词、助词等使用,为“将”在近代汉语中的断代描写提供依据。并且还发现了“将”的发展、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条汉语实词虚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