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山东教育》2005,(18):24-25
活动设计、实施:山东英才·银座幼教集团阳光园教师景晓巍年龄班:大班时间:2005.1.7地点:阳光园多功能厅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景老师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请小朋友给小猫家送光明,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可以利用的活动材料有小灯泡、电池、电线、毛线、塑料绳等。在30分钟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操作材料,想尽各种方法尝试、探索,最终取得成功,探索出多种使小灯泡变亮的方法,并与小伙伴合作使小灯泡变得更亮。整个活动从幼儿的表现来看分为四个阶段:一、尝试阶段。摸索-碰壁-再摸索,好像黎明前的黑暗,时间持续约3~5分钟。…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获得经验的。而教师在幼儿探究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亦是不容忽视的,主要体现在教师应尽量创造一切条件让幼儿参加实际的探究活动,让幼儿真正地“做科学”,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董旭花 《山东教育》2005,(18):27-27
“小灯泡亮了”是一个很传统、很经典的科学教育活动,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般希望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明白电线的导电作用,电池的蓄电作用,并以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景晓巍老师组织大班孩子进行的同一内容的活动中,两次得到参加观摩的全体老师的热烈掌声,这些掌声是给予孩子们的,因为孩子们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令所有观摩者惊讶、赞叹。一般地说,小灯泡接上电线、电池亮了也就很好了,但在短短的30分钟时间里,这些孩子们由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新方法不断冒出来,令现场所有人感动、感叹、振奋。这些掌声…  相似文献   

4.
张静 《早期教育》2006,(1):27-27
中班幼儿常喜欢根据自己的意愿动手摆弄各种物品,特别对那种色彩鲜艳,可以随意造型和反复操作的材料很感兴趣。电线的特点正符合此年龄阶段幼儿的兴趣特点,我们就利用它让幼儿动手、动口、动脑。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而适宜的物质材料、恰当的投放方式是幼儿获取科学经验的关键。材料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宜的材料正是启迪幼儿智慧,打开科学探究兴趣大门的钥匙。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  相似文献   

6.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和有关图片、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主要的目的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丰富科学经验,复习巩固已获得的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邹颖 《福建教育》2011,(7):86-87
在开展本活动之前,我们已经组织过“找一找小铁珠”和“认识小铁珠”两次科学活动,幼儿对小铁珠的基本特性已经有所了解。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组织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8.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的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投放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究科学规律、学习方式、材料玩法,并自主讨论解决困难的策略。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既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开动脑筋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幼儿之间自主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幼儿整体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科学学习活动,而科学探究活动应该从学具开始。学具是学生感知觉的基础,是探究问题必不可少的条件。把学生置于有结构的学具中,由学生亲自摆弄、触摸(经历),能使探究内容具体化,形成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的环境气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在材料选择中不够周到、慎重,甚至随意使及替代品,导致学生的探究失效,甚至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0.
张璐 《早期教育》2001,(21):34-35
科学教育重在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我一直以为材料准备得越多越好。通过对小班科学活动“玩水”的观察,我改变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卞莉 《中小学电教》2012,(12):135-135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科学世界,奇妙无穷,尤其对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更具有吸引力。但由于幼儿的年龄小,知识面窄,对很多充满奇幻的科学现象和自然变化不易理解。网络资源教学以其...  相似文献   

12.
丁悦 《山东教育》2005,(15):33-33
声音无处不在,是幼儿所熟知的。孩子们喜爱摆弄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在触摸中发现了奇妙的声音。但是幼儿的自发探索活动只限于发出声响,如何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探索、制造声音是本次活动的主旨。活动综合了艺术、语言、科学等领域,引导幼儿全方位、多感官地体验与表达自己对声音的理解。幼儿是活动的主宰者,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发挥每个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共同构建“声音梦工厂”。  相似文献   

13.
孩子学会走路和说话后,精力一天比一天旺盛,一会儿摆弄这,一会儿摆弄那,一刻也闲不下来。这些活动都是孩子生活的需要,是他们日常的“工作”。在活动中,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也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一项任务。幼儿从小喜欢收集一些废品,如糖果纸、火柴盒、香烟壳、木块、钉子、电线等,并视为“宝贝”。他们已经  相似文献   

14.
丁悦 《山东教育》2005,(9):32-32
声音无处不在,是幼儿所熟知的。孩子们玩耍时喜爱摆弄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在触摸中发现了奇妙的声音。但幼儿的自发探索活动只限于发出声响,如何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探索、制造声音,在“玩”中求发展,是本次活动的主旨。活动以制造声音为主线,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这一过程中幼儿始终是活动主宰者,在反复操作中逐步体验了探索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对这些事物的探究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热情。”因此,我们选择了农村幼儿身边常见的、能够接触的农作物水稻作为探究对象,以幼儿常吃的米饭为切入点,开展科学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探究、了解水稻,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次活动选自省编教材——系列活动《快乐转转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初步探究和制作转动的玩具,感知使物体转动的秘密,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比较探究。教材将有关陀螺的活动分成了两个部分,“玩陀螺”和“制作陀螺”,目的是让幼儿先在玩陀螺中通过比较的探究方法感受使陀螺平稳、持久转动的条件,而后再迁移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新《纲要》在科学活动内容中指出:“为幼儿探索活动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教师运用说教的方式,全班孩子围着一个信息源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已不可行。新《纲要》确定了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鼓励幼儿主动探究,分享快乐,让幼儿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已成为当今科学活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做中学”科学活动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地位是科学知识的传输者,作用就是让幼儿这个信息终端无差错的接收知识。  相似文献   

19.
猜想是“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没有猜想,就不会去进行科学验证,没有科学验证,就不能形成对问题的科学解答,最终也就没有科学探究活动。在“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进行多种多样的猜想,增强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幼儿的猜想常常是幼稚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如何不打击幼儿猜想的热情,让幼儿针对问题进行理性的猜想,将幼儿从“胡思乱想”带进“有效猜想”,体验猜想的乐趣,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袁芒 《学前教育》2008,(2):42-43
随着我院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动物宝宝”的深入,我们生成了活动分支——有趣的蛋宝宝。3~4岁幼儿属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幼儿喜欢小动物,对动物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小班幼儿“泛灵”这,一生理特性,以幼儿爱不释手的蛋宝宝为载体.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及游戏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