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刚 《西北职教》2007,(10):46-46
高职理工科教育的基本特点一、培养对象的技能型定位高职理工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技能应用及技术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工业生产及其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包括生产一线、技术服务等相关岗位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此,在高职理工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要考虑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特点,通过广泛调研及教学总结,分析了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课程对应的核心岗位能力及其与上下游课程之间关系,对该课程进行定位。进一步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课程教学环节分析设计,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PBGS教学作为一种体现个体本位能力的教育模式,已广泛地应用于现代高职教育。针对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岗位人才的目标及结合商务英语实训课程的特点,本文试图探讨如何更好地将PBGS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训课程。并从PBGS教学模式概述,商务英语实训课程的现状及定位,PBGS教学在商务英语实训的应用及其注意要点四个方面阐述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训课程中应用PBGS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及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4.
张钦 《教育与职业》2012,(2):132-13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使命,其中体育课程改革也应该融入高职教育,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高职院校设置体育课程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体现出学生所学专业及从业岗位类型,结合专业类型设置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机械制图课是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有俗称“工程语言”之称,与其它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而言,它的学习运用一直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处于世纪之交,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训练方法需要不断的改革,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就我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一、适应高职教学需要改革教材内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它培养学生主要不是去研究,而是主要在生产第一线的智能、技能型操作岗位和执行型的经营管理岗位进行实际生产和管  相似文献   

6.
建筑识图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实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以应对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需求与挑战。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育也应树立职业目标,突出与专业相关的语言技能的培养,强调语言的应用性。然而,由于其本身固有的不足及有关外在因素的影响,当前的高职英语教育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高职英语教学决不是本科教学的删减和简化,也不是普通中专教学的简单增加和深化,要有其自己的独特性。为摆脱困境,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高职英语教育必须努力探索,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理念,自成体系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的重点是让课程建设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普遍采用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本文针对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实施项目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教学中,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体现高职教学特点和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环节。本文仅依据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应如何体现高职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特点作一些探索。一、课程培养目标的构建高职教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1.课程培养目标设定…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宗旨,高职电子类教学中,实训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结合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出发点,结合模块化教学模式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并探索其在实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力求找到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试点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虑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通过专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高职试点院校共同确定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分别面向的职业岗位,再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实现岗位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以及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无痕衔接。本文介绍了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的制订思路和课程设置原则,以及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与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衔接方案和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对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时要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定位。本文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商务技能、职业基础、职业拓展"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职业能力需求融通整合至职业基础课程,将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和内容融入职业拓展课程。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的特点决定了课程开发要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注重实践,要尽量给予学生真实的环境。笔者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机械制图课程的内容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工作实际重点选择、教材要精炼但不是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习题要分层次训练、教学方法上以构建教学型课程和学习型课程模式为主,教学手段上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99):158-159
分析试点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虑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通过专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高职试点院校共同确定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毕业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分别面向的职业岗位,再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和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实现岗位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以及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无痕衔接。本文介绍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的构建基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和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职汽车整形技术专业《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差异大的现状,结合企业岗位需求,设计了以事故车维修流程为教学载体的项目式教学方案。教学改革的效果表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车身修复课程改革,更加注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岗位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特别是实践课程,关系到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岗位和职业针对性,是否适应企业实际需求。因此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专业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文章分析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教育现状和企业的岗位与能力要求,根据企业岗位与能力要求,深入探讨技能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如何培养出适合乳制品生产企业的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高职教育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中,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做了一些初步的应用与探索.目前,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网络教育教学的应用、视频教学课件的应用、“岗位资源库”光碟的建设及应用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在远程视频生产实践课堂化、电脑上进行操作模拟化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几年来在乳制品生产课程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表明了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教育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警察类高职院校担负着向政法战线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结合就业岗位工作实际,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和兼具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训课程,对培养适合警务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司法警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调研分析,针对就业岗位及学生发展需求,警察类高职院校综合实训课程应予以加强,并增设相关实训内容。  相似文献   

19.
建设高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高职以项目化教学改革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职生物制药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阐述该教学资源库建设必要性、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高职旅游类专业及课程的合理衔接,有利于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浙江省为例,选取一定比例的旅游类中高职学校作为样本,就其专业及课程体系进行抽样比较分析,从中梳理出其专业与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厘清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关系,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改革现行中高职招生制度,扩大中职生录取比例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