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长乐太平港是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离国远航的出发港,郑和船队每次均在这里停泊,其停留时间前后累计约二年多,因而与福建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论述郑和下西洋与福建人才培养、宗教信仰及文物古迹等问题的关系,探讨郑和下西洋对福建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 郑和船队停泊长乐,在这里等候朔风开洋,招收水手,修造船舶,补充人员等。可想而知,随他下西洋的福建人一定不少。 郑和七次下西洋人数少至27000多人,多至30000人,但其中明确记载姓名籍贯的却不多。据目前笔者见到的资料大概统计,有姓名及其籍贯者共有74人。这些人员来自江苏、福建、上海、浙江、江西、安徽、陕西等地,其中福建人16个,占21%。人数之多,是其他地区所不及。加上外省在福建军营参加下西洋的15人,那就更多了。福建人在郑和使团中,有的担任领导工作,如闽南王景弘、晋江侯显、安溪李兴;有的担任辅佐人员,如泉州蒲和日;有的是技术人员,如福清林贵和,任阴阳官;有的从事航海水手,如长乐黄参;有的奉命参加下西洋,如闽候吴兴。此外,有一批军人从征西洋,如闽县严观、莆田许辟。  相似文献   

2.
【背景材料】材料一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启航6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国家安排了一系列重大活动:2005年在北京举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2005年在北京举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展览,中央电视台拍摄了郑和下西洋电视专题片,2005年在上海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材料二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与福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册》2004年年底在福建正式发行。邮册中精选了近50张精美邮品,围绕郑和当年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这一宏伟历史事件,反映了郑和和他的船队成员们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3.
公元1405年至1433年,世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个伟大的创举,明朝的郑和先后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总计航程逾30万公里,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前曾在福建长乐地区的闽江口的南山寺亲立一碑,碑  相似文献   

4.
明朝初期(公元十五世纪初叶),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与亚非人民的友好关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郑和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一郑和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死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本姓马,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晋宁县)回族人。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父亲和祖父都曾朝拜过麦加。明政府派兵攻入云南后,郑和被带回皇宫当太监,不久明太祖朱元璋又把他赐  相似文献   

5.
600年前,317艘舰船,27000多名将士,在明朝内官监太监郑和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从我国长江口的刘家港起航,驶向西洋。这是世界航海史上极为壮观的一幕场景,史称“郑和下西洋”。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一改明太祖朱元璋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富国强兵的对外开放政策,打开海禁,派遣郑和远涉重洋。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国家综合实力强大的表现,向世界展示了东方大国强大的经济实力。1405~1433年28年间,郑和7次下西洋,途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情况(如表1)。通过表1…  相似文献   

6.
郑和出使西洋是明朝时候我国对外关系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讲授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看到明朝前期的历史面貌和我国在当时亚洲、世界上的强盛地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与亚非国家人民友好关系的历史渊源,并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对外关系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在"郑和下西洋"课题内,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历史背景;(二)经过和内容;(三)历史意义.这三方面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的完整概念.  相似文献   

7.
侯显,明朝初期著名藏族宦官,外交和平使者,他的一生因出使而闻名。在将近二十五年的时间里,他四次率领舰队远航西洋(其中两次是同郑和一起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东南亚十五个国家。三次进入西藏,了解藏区实际情况。传达、推行明朝对藏区的管理措施,并迎请“大宝法王”和“大慈法王”等进京晋见明成祖。侯显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其历史影响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明成祖永乐三年 (14 0 5 )至明宣宗宣德八年 (14 3 3 )的 2 8年中 ,郑和奉命七次航海下西洋。当时中国人眼中的西洋 ,并非今大西洋 ,而是指东南亚沿海及印度洋北海岸各国地方。每次往返航行 ,少则年余 ,多则三年。他所至各国各地 ,虽然我国更早不止一次有人也去过或航行过 ,如东汉初班超遣甘英到过波斯湾 (97年 ) ,东晋高僧法显由印度航返中国 (4 10年前后 ) ,元朝汪大渊航至非洲东岸并写过《夷岛志略》(13 2 0年前后 )。但多为个人行为 ,且受当时社会发展情况的限制 ,影响并不太大。郑和 ,则是作为明朝国家正式使节前往 ,《明史·郑和传》…  相似文献   

9.
(明)张洪<归田稿·华夷胜览序>与吴讷<思庵文粹>卷三证实:匡愚曾从郑和一、二、三次下西洋,著有<华夷胜览>,郑和使团船队到过淳泥.与此链接,<明实录>等相关的明代史料,支持郑和船队第一、二次下西洋时期到过浡泥的看法.陆容<菽园杂记>等的记载,表明郑和船队第三次下西洋时期到过浡泥.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记有浡泥,表明它为郑和船队所通达之国.茅元仪<武备志·郑和航海图>等,有福建长乐--占城新州港--加里曼丹岛浡泥的航线.张燮<东西洋考·文莱>述及,闽人有随郑和至此留居的.显然,<明史·郑和传>关于郑和七奉使,所历三十余国中有浡泥之说,并非没有任何史料根据,纯属臆断.郑和使团船队分 ,促进中浡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功绩,值得纪念,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10.
周宁 《科技文萃》2005,(5):135-143
一 距今整整600年前,1405年,郑和率领庞大的明朝皇家船队,自福建五虎门放洋……世界历史上不可思议、中国历史上难以忘怀的伟大远航,郑和七下西洋,从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知识概述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友好为主。例如两汉同朝鲜、日本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唐代对外关系发达,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地繁忙。明朝郑和下西洋密切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明清时期,我国开始遭到外来侵略。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军入关时,…  相似文献   

12.
在郑和下西洋中,郑和使团与海外诸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传播,物质文化传播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郑和使团与海外进行的物质文化传播中,无论从传播者还是受传者来看,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资都有一定的传播意义,传播目的明确,传播类型多样,传播范围广泛,实现了一定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竹茱 《英语沙龙》2010,(3):37-37
当人们谈论起美洲大陆时,总会说:"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如今在加拿大的学校中,老师也是这样教授学生们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都知道,明朝年间,朱棣派郑和帅舰队下西洋,他们向西航行到了很远的地方,并在航行期间绘制了航行的海图和地图。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使用的就是郑和他们当年绘制的地图。但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内档案中几乎没有留下能说明郑和发现美洲大陆的史料。那么,对于美洲大陆的发现是要归功于郑和还是哥伦布呢?  相似文献   

14.
从<明实录>中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夕有关造海船的记载、历史上福船在远洋航行和海战威力方面所居优势地位以及明初福建海防和造船业格局等诸方面分析,福船应是第一次下西洋的主要船型.而与郑和同时为中官、且在洪熙、宣德中曾四次奉敕出使琉球的柴山亦称自己所乘福船型册封舟为"宝船".由此可以认为,同为福船的宝船与册封舟只是一物二名而已.因此,我们将较可信的静海寺残碑和<前闻记>下西洋题本摘要中有关郑和船只的记载,与明朝后期册封琉球使臣们所撰<使琉球录>中关于册封舟形制的详细描述相结合并加以研究,相信有助于人们对郑和宝船获得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史  ●郑和下西洋【概念解析】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对外关系的一件大事。“西洋”指今天文莱以西南洋各地及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进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明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活跃,国力强盛是郑和下西洋的物质前提。造船和航海技术的?..  相似文献   

16.
7月7日,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云南大学客座教授暨云南省郑和研究会顾问加文·孟席斯提出新的论据,再次证明:中国明朝初年七下西洋的大航海家郑和率领的远洋船队,曾经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之前7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相似文献   

17.
明朝初年,统治者借助怀柔的方式实现了对周边邦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在这一背景下,郑和奉命下西洋,掀开了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新的篇章。本文主要从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出发,对其文化交流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问题》2005,(4):48-48
郑和七次远航的伟大壮举已经过去600年了。600年斗转星移,许多细节都已隐没在历史之中,然而在沧海桑田的异国他乡,仍然能找到当年“和平之舟”的身影;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人民,至今仍在深情地纪念着郑和。这一切表明,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和平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为世人认同,为世界称道,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和平实践。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在郑和云帆高张的航行中,传播的是中华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精髓,展示的是中华民族要玉帛不要干戈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旅游种类很多,其中最有社会意义的有:出使旅游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和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最为著名。张骞受汉武帝的派遣,两次出使中亚各国获得成功。郑和则受命于明成祖朱棣,先后七下西洋,经37个国家,是世  相似文献   

20.
材料一: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远渡重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达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航海史上的这一伟大壮举,我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材料二: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