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虽然存中学语文学习中文学阅读逐渐被重视起来,但中学文学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阅读文本审美价值品位较低,导致学生审美趣味平庸,生活态度趋俗;同时,文学阅读方式的直观、平面化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降低等等。在这种状况下,扭转阅读局面,强调深读文学经典甚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以“裸读”的方式来阅读文本指的是在阅读前不事先知悉任何背景资料,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书。最为重要的是阅读的目的不在于解答任何题目,而是回归到文字阅读的根本初衷,回归到文本内容的原始状态,以最为本真质朴的状态去品读文本并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和有创意性的阅读。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我们本着“用教材教”的理念,充分利用文本,以读促写,可以延展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生活,表达真情。  相似文献   

4.
何黄海 《小学语文》2011,(10):10-12
一、单篇与群文:课堂阅读“形式革新”的背后 我们习以为常的阅读教学是一篇一篇地教课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字词句的落实,强调文道统一,完整的文本时常陷入被切割被肢解的尴尬境地,阅读教学往往染上解析过度、微言大义的肥胖症。(笔者并不否认以单篇阅读为基础的传统意义阅读教学的价值,也不回避它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的先天性缺陷——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它们因先天性的阅读文本“量”的不同,带来了学生阅读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迥异,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价值上,两者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5.
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从文本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首先要紧扣文本,营造审美氛围,拓展学生阅读的宽度和广度;第二,充分感知文本,与文本尽情对话,挖掘学生阅读的共鸣性和深刻性;第三,潜心阅读文本,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阅读的探究性和创造性;第四,品味文本的"美",感受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6.
梳理阅读、定向阅读、精准阅读、延伸阅读,教师从不同方位展开阅读设计,筛选出特殊的词句,并对这些词句进行深度解析,能够从中获得不少阅读启示。文本题目、文眼、点题句、关键词、中心句等都属于特殊的词句,在文本中处于特定位置,具有特殊的阅读价值,教师做出定向设计和引导,引领学生顺利进入阅读环节,能使学生自然形成阅读认知。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和方式。阅读的类型,从目前看,包括人本阅读、文本阅读、图本阅读。三种阅读对象不同,形成的能力侧重点也不同。人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思想个性能力的培养;文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图本阅读侧重的是学生透视想象能力的培养。未来的阅读能力范式应该是"三本"一体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由于学生的阅读视界、生活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是无法齐步划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智慧,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渗透阅读的价值取向,找准阅读的切入点,为学生的阅读调好节奏,导好方向,引领、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让学生凭借文本去跨越时空,进入作者描写的场景中,触摸作品人物的内心.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96):4-6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进行阐述,在初中英语文本阅读教学中,从Pre-reading的一星级目标问题设计,到While-reading中分层递进逐个达成星级目标,以及在Post-reading中设计深化主题的五星级问题。以让学生闯关的形式设计问题,吸引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引领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激活学生的思维,对文本内容进行升华和所学的语言知识及阅读技巧进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0.
韦宁钰 《学语文》2006,(5):12-12
要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就必须让教育对象——学生“活”起来。基于此,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文本上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钟碧梅 《考试周刊》2014,(11):21-2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关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备课中要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充分"素读"文本,保持阅读的新鲜感;文本"素读"要立足于文本,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在课堂上创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教师的个性化阅读发掘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最终呈现出充满智慧的阅读世界,有效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秀玲 《师道》2013,(12):36-37
引领学生富有情趣地阅读文本,让学生在与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化对作者情感的体悟,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毕竟,只有让语文课堂飘荡着朗朗的读书声,或者让学生沉浸于静美的阅读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三种阅读理论在西方渐次登场,我国中学语文文本解读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受其影响,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则兼顾了不同理论中的要素。三种理论对文本解读的要求和价值是不同的,梳理要求之差异,分析价值之不同,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应是对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在诵读教学中要凸显学生对文本阅读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初阅读,而不是在教师预设下的牵引阅读,甚至是教师的代替阅读。但诵读教学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干预,而是要我们给学生的诵读有效生成创造一个"支点",以此"支点"来撬起文本的阅读价值,进而打造高效的诵读课堂。那么,在诵读教学中如何创造这个"支点"呢?一、预设诵读,提高生成的  相似文献   

15.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意识,丰富学生的文本阅读体验,选取合适的文本切入点帮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状态。教师可通过线索梳理、主旨挖掘、分析提炼、语言鉴赏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构建多视角文本阅读认知,以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个性化阅读中,怎样处理“一个哈姆雷特”与“一个哈姆雷特”的关系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课程目标、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和谐统一呢?  相似文献   

17.
一个高明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可能同时要达成三个目标:欣赏、为了教学、为了考试。也可能要同时转换三次角色: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作为普通读者,要在初读中不受干扰地独立阅读,读出己见,实现文本解读的个性化;作为教师的文本解读是为了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点,以此作为教学的终点;作为学生的文本解读则是一种换位阅读,借此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兴奋点和阅读难点,作为教学的起点。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台阶》为例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举一隅"而学生能"以三隅反",这是阅读教学中的理想效应。但实际教学中经常从文章的开头到结尾,从文本的"可讲处"到"可衍处",什么都教,实则什么都没教会,课文的教学价值未能彰显,更谈不上"反三"。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出发,从文本表达增值点、阅读能力生长点、情韵魅力共鸣点,精选体现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的"一隅",用足用好,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与表达能力,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本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内容整合、知识建构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和价值观,提升英语核心素养。英语文本的深度阅读由"朗读—品读—研读"三个层次组成,三个不同层次的阅读分别具有"感知文本""感受精妙"和"感悟多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体验文本蕴含的深厚情感,生成属于自己的内心的独特感受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在的认识,也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牵住文本阅读的"牛鼻子",把握文本阅读的关键,引导学生细读、品味,这样,文本阅读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