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过度教育的表现 过度教育是指施教者所实施的教育超过了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客观方面指:教育内容、方法等超出了社会对同龄人的普遍要求,超出了学生生理、心理成熟程度及现有知识经验水平;主观方面指:教育超出了学生的兴趣、志向等.  相似文献   

2.
教师权威弱化的原因及教师权威的运行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权威的弱化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要求。赫尔巴特认为“心智屈服于权威,权威能拘束儿童超出常规的活动。”杜威说“为了控制一定的秩序.权威都是不可少的”。可见教师权威在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3.
教育过度与收益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过度指受教育年限超出工作需要的受教育年限的现象。教育过度是许多国家的长期现象,我国也不例外。教育过度对工资收入的影响虽然是积极的,但其作用小于适度教育收益,使教育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造成教育投资浪费,给受教育者带来过度教育的收益风险。较高的技能禀赋相当大地降低了过度教育风险,再获得一个更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能有效地规避过度教育风险。  相似文献   

4.
注重个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个性教育,是指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现有个性以及有利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素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最终形成优良个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郭喜青 《教育探索》2003,(11):56-57
一、家庭个性化教育的价值和优势 1.家庭个性化教育的价值 所谓个性化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弘扬学生独特个性的教育,是“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现有个性以及有利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尽可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最终形成优良个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过程公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门话题。教育过程公平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与自身现有发展状况与发展潜力相适切的帮助,以促进其最大程度地全面、健康地发展。为此,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彻底明白教师的作用与义务;"悬置"教育外在事物,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精心呵护受教育者的自尊,关注教育教学中的"拐点"。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视野中的教育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取代传统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包含着教育质量观的根本变革,素质教育就是重视教育全面质量的高质量的教育。从素质教育的视野看,教育质量是教育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并实现特定社会目的的能力和属性;教育质量包含了整个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技术、教育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质量,教育质量归根结底要由受教育者的质量来体现和验证;受教育者的质量亦即受教育者作为人的素质,其核心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区分了"受教育的性质"与"受教育权的性质"、"受教育者的义务"与"受教育的义务"两组概念,并对现有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受教育性质的三种观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教育成本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教育成本是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程度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本文拟对正规教育成本的范围进行初步探讨,并对我国不同程度受教育者的成本进行初步估算,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0.
齐秀珍 《教书育人》2011,(33):68-69
一环境育人的教育心理学效应从人的心理状态看,无意识的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环境设置教育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即是不被受教育者察觉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受教育者在  相似文献   

11.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教育者把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意识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范围和性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开展活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人的主体性问题不仅在哲学界而且在教育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容忽视的。受教育者不仅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性,在教育目的中也具有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受教育者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主体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在教育目的实现的过程中具有主体性;受教育者在实现教育目的的同时达到自我实现。受教育者在教育目的中的主体性也是需要得到重视的,它需要教育目的的制定者、施教者、受教育者自身来共同培养与弘扬。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目的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我们的教育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剑玲 《中国德育》2006,1(10):84-84
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应建立在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我们的道德教育回到人的本身,就是走向生命、回归生活,使德育真正成为促进人全面发展、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教育。人的生命完整性要求教育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指向生命自我,使受教育者的现在和未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超出受教育者自然存在的直接需求,进行生命意义的建构与价值的提升;三是进行生命的升华,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三个目的交融相汇,人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全面人。那么,道德教育应当如何走向生命,成为学生生命完整性教育的部分呢?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教育都根本地依赖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加工或塑造的预成论,由于以机械论哲学为形而上学基础,预成论教育哲学必然地使受教育者“物”化。“物”化了的受教育者失去其可能性的未来,从而丧失其个人意志和自由。揭示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是生存论教育哲学必须究问的方面。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的生存论分析关乎受教育者的生存方式及其“教育”方式或“受教育”方式。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源于存在的可能性、此在对存在领会的可能性以及此在意志可能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能力等差异,实施差异教育。作为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在幼儿园的集体音乐活动中,差异教育不等同于个别教育,它从参加活动的每个儿童的个别特点出发,对那些有可能超出一般活动要求的儿童,以及那些对一般活动感到困难的儿童,都应给予特殊的活动设计。换言之,要为有余力的儿童提供发挥余力的机  相似文献   

16.
雅思贝尔斯说:“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曾经未能意识到的一切,通过教育的唤醒,如今能够意识到了,这就是教育的意识唤醒功能。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从外部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受教育者“懂了”或者说“会了”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对教育者而言,称为教育者唤醒了受教育者的意识;对受教育者而言,称为受教育者的意识得以觉醒。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作为教育者不是单个的,而是多个的。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所接受的教育是由多个教育者发出的,教育是多元的。受教育者必须面对这种情境下教育目的的冲突,及其在受教育者内心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情境中,与受教育者相比较而言,教育给与教育者的影响作用显得更多、更重要。本文试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看教育,展现教育冲突,为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探究提出虽旧亦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作为教育者不是单个的,而是多个的。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所接受的教育是由多个教育者发出的,教育是多元的。受教育者必须面对这种情境下教育目的的冲突,及其在受教育者内心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情境中,与受教育者相比较而言,教育给与教育者的影响作用显得更多、更重要。本文试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看教育,展现教育冲突,为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探究提出虽旧亦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