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说《伤逝》与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相似的主题和结构,似是而非的人物形象,大同小异的艺术特色。文学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和作家思想的承继与超越,决定了前者在承继后者基础上进行超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由《风月宝鉴》和《石头记》两部小说合成。曹雪芹把《风月宝鉴》和《石头记》合成一书后,无论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还是主题上,都超越了这两部小说,也超越了之前的人情小说。《红楼梦》继承了《金瓶梅》以来人情小说取材于现实,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并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人物形象"正邪两赋",丰满、真实。并通过小说中那么多可敬可爱人们的毁灭的悲剧,传达出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大量运用《圣经》神话原型与象征意象,使作品超越具体故事情节和时空的限制而上升到涵纳整个人类存在的高度,成为了一则探讨人的命运和现代人的精神出路的“现代神话”,反映了福克纳对人和社会所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恶心》和《苍蝇》分别是萨特的长篇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虽然都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文学图解,但是两部作品的基调却截然不同,一暗一明,一绝望一顽强,正好代表了萨特思想体系的两个极端。从《恶心》到《苍蝇》可以说是萨特对自身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超越。  相似文献   

5.
卢俊青 《海外英语》2011,(13):228-229
在父权制社会中,姐妹情谊是广大黑人女性谋生存、求发展的保证。《爱》和《慈悲》中都描述了女仆与女主人之间的姐妹情谊。但在两部作品中,建立姐妹情谊的女性的种族不同,姐妹情谊的结局也不同。此外,《爱》中还描写了黑人女孩希德和克丽斯廷的姐妹情谊;《慈悲》则还描述了印第安土著女奴莉娜对黑人女奴弗洛伦斯的姐妹情谊。通过对比研究两部作品中的姐妹情谊,表明广大女性建立姐妹情谊时要超越阶级、种族局限。  相似文献   

6.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在《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的影响下问世的,两篇小说在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但作家王蒙不是拙劣地模仿来自苏联的文学作品,相反、他的作品不少地方还有所超越。总的说来,两篇小说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7.
《恶心》和《苍蝇》分别是萨特的长篇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虽然都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学图解,但是两部作品的基调却截然不同,一暗一明,一绝望一顽强,正好代表了萨特思想体系的两个极端。从《恶心》到《苍蝇》可以说是萨特对自身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超越。  相似文献   

8.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菜辛的著作《金色笔记》讲述了女主人公安娜所经历的信仰、写作、感情生活等现实危机,展现了20世纪中期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该小说是一部女权主义的必读书,本文从生命和异化两个方面来重新解读莱辛的这部小说的主题从而揭示出《金色笔记》所反映的深刻庞杂的主题远远超越了女性经验的表述,而是莱辛对整个人类所面临的困惑及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钱穆《国史大纲》在有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动因、主体等问题上,表现出了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代表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中国历史的两种不同认识。《中国通史简编》强调经济基础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而中国历史在这两股力量的推动下不断从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合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国史大纲》则力图证明中国历史是在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推动下,以士大夫阶层为领导,于和平的环境中以舒齐的步骤不断进步,有异于在斗争中凸显其活力的西方社会。有关中国历史认识的这种差异,一方面反映出其撰述者用以考察中国历史的指导思想有别,另一方面则折射出面对历史巨变人们所采取的应变对策的不同。《中国通史简编》第一次系统地说出了革命者对中国历史的全部看法,而《国史大纲》则更多地代表传统知识分子面对国家民族危机所采取的应变策略。不难看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仅受制于其历史观,同时也与其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历史前途的憧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鲁迅《野草》受夏目漱石《十夜梦》的影响,无论在心灵的展示和梦境的营造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上,两位作家及其散作品,都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共鸣和默契;但《野草》较之《十夜梦》,更显示出求索奋进的执和抗争精神,也体现出鲁迅和夏目漱石之间影响与超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出师表》与《陈情表》分别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和西晋初年蜀汉旧臣李密的传世名作.前者旨在为国事尽忠,后者旨在为祖母尽孝,两表均是天下至性至情之文,虽然两位作者所处的乱世早已成为历史,但其作品所彰显出的“忠”“孝”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却超越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穿透时空,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12.
《出师表》与《陈情表》分别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和西晋初年蜀汉旧臣李密的传世名作.前者旨在为国事尽忠,后者旨在为祖母尽孝,两表均是天下至性至情之文,虽然两位作者所处的乱世早已成为历史,但其作品所彰显出的“忠”“孝”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却超越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穿透时空,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鲁迅先生《孔乙己》的研读不断深入,对其主题的理解也愈来愈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文章从当时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以及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生存环境这一角度入手,对《孔乙己》进行解读,深入挖掘小说文本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超越时空的深远社会意义,从而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孔乙己》的不朽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赖博学以成,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15.
《素问》八十一篇在《永乐大典》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为多位医家编撰而成,“黄帝”乃其托名。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现通行本为九卷八十一篇[1]。明代所编类书《永乐大典》按《素问》篇名重字依韵收入各字下。如《四气调神大论  相似文献   

16.
"《易》以道阴阳",故为中国哲学之源。《周易》在卜辞的形式下反映了先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道德体验,是中国古代学术的重要信息库,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万流归宗的最后渊薮。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易传》都是在继承了《周易》的基础上,以各自的思维形式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本文企图说明:《老子》是如何利用和改造《周易》在卜辞形式下所隐蔽的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的;《易传》又如何在吸取了《老子》的经验教训与哲学思想的同时返求《周易》而对之进行重新阐释和创造性的发挥,以此构建自己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部伟大的作品,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正如前人所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既有借鉴又有超越。文章试图从游戏描写方面对两书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诗品》以四言诗的形式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二十四种不同形态的风格之美。其中的《沉著》品从人物行动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中表达出一种深沉执着的思念之情,并且阐述了这种情感在诗中的表达技巧。《沉著》继承了贯穿《二十四诗品》超越世俗的倾向,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最终指向的是属于现实人生的思念之情。对世俗的超越和对人间情感的执着相互交织,形成了《沉著》品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9.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威震华夏。在现代的疑古风气下,"威震华夏"的实情被低估,乃至于以为关羽仅是侥幸浪得虚名。这不仅悖离时人感受,况且方法、态度上也一知半解、误人视听。笔者从《资治通鉴》着手,以《三国志》等史料比对,逐渐勾勒出《资治通鉴》所忽略的史料,而更能趋近于"威震华夏"的全貌。可以说此一关羽形象不仅为低估其人者所未详,甚至也超越了崇敬关羽者的认知与想象。  相似文献   

20.
大乘佛教的晚期经典《楞伽经》与印度古代的哲学宝典《奥义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有一个一元论的超越的观念;强调心的作用;具有某种超越语言的神秘主义倾向。东西方的佛教学者对此有着共同的认识,这反映了大乘佛教晚期受到了来自印度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