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教学目的] 1.了解春、夏、秋、冬风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点] 运用中心构图的样式表现在风中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师生课前准备:水彩笔或记号笔、蜡笔或油画棒、绘画纸等。 (2)师生课前收集有关风吹来时的情景图片、录像资料。 (3)教师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cold wind音乐并配上冷秋 的图片,把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改的感召下,如何能高效的完成复习课的教学,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复习课的教学,不但应该重视,而且必须加以研究。所谓的"学案导学"就是借助教师所印发的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有目的的主动学习,构建知识的过程。其中"学案"即学习方案,是教师根据自己设计的教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设计的分发给学生使用的课前学习材料。由于其知识点明确,问题的设计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例,探讨如何将问题化教学设计应用于生物学探究课上。阐述了教师如何设计有效问题来引导学生高效并自主的学习、探究,以达到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开发智力、活跃思维的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12,(1):79-80
如何开展探究式教与学1.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聚焦合适的探究问题。探究教学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并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课题开始,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引入话题。通过了解学生的前概念,逐步将学生引导到合适的探究问题上。2.重视证据的收集。实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质,重视证据的收集则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关键的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思考需要收集什么样的证据,怎样收集证据。  相似文献   

5.
1教学内容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磁铁的力量"第一课时。2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教材中"磁"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时重点研究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并认识磁力的大小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黄伟 《生物学教学》2003,28(3):43-44
鲜活的案例能使原本理论性很强的科学探究过程具体化、形象化 ,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现就初中《生物》“细菌”一节教学中的案例应用介绍如下 :1 课前准备1.1 教学组织 为了让课生动、活泼、有序的进行 ,我将全班同学分为 6组 ,每组 8人左右。每组内有程度不同的学生 ,并选派组织能力较强的担任组长 ,分好组后 ,宣布需要研究的案例“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日用品、食品保存时间更长、更完善 ?”本案例希望传递的信息 :了解食物腐败的原因———认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收集资料认识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人类的关系 ;学以致用想方…  相似文献   

7.
概念课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淄博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主体参与型"课题实验,对概念课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们为概念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创设问题情境--分化各种属性--概括形成概念--巩固运用推广"四个环节,突出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概念的巩固深化.本文将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课例分析,谈谈我们对概念课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刘水河 《科学课》2010,(2):36-38
教学分析 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他们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探究过燃烧现象。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燃烧现象提出问题,根据资料尝试解决问题,设计实验获得事实证据,掌握关于燃烧的核心科学知识点,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收集事实证据的能力。本课力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生成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子程序的应用"的教学方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协作、探究等主体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说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料为依据,以口头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针对所学内容的特点,以学生或教师为听众进行的学法研究活动。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说学,使他们学会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课前说学课前说学主要是指在引导学生课堂学习之前,根据教师的要求,说学习方法、过程、收获、体会,还要说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学习《爬天都峰》一课前,教师可根据本组教学的训练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课文,你读懂了哪些重点词句,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引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富有创造力才能而形成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我们基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引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设计了"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画龙点睛;巩固提高,形成检测;反馈矫正,激励评价"五步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中学政治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政治教学目标应 是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为落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课前导读——重点精讲——随堂小结——复习巩固——练习反馈”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学的启发性,通过精讲精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课前导读:把握教材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前导读就是在每节课开始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注意:(1)引导学生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线索,帮助学生找出重点、难点,疑点;(2)引导学生比较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初步弄清概念的内涵,此概念与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等;(3)引导学生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  相似文献   

13.
对"生物学教学论"绪论课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对教学任务与问题、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设计。实践证明,"生物学教学论"绪论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使学生体验了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环节、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并且生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为本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构建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课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重点是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和讨论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再总结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特点。因此教学的难点应是对学生课前进行家蚕观察饲养过程的指导和督促。教师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通过讨论交流、观看视频、讲神话故事、数学计算和课外探究等形式,以更好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产生思维的火花,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感受到生物的神奇与伟大,体验到生物学知识与人类关系的密切。本节课蕴涵着一个巨大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中国的丝绸和丝绸之路。这是一个将思想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绝佳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是初中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节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6.
陈希 《河南教育》2008,(12):59-60
当前我国高职"两课"教学面临困境,为改善高职"两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重点把握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三个环节.在课前准备环节,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后反馈环节,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提前两周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文字等信息。(2)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引入新课]音…  相似文献   

18.
以高中生物学教材"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为例,总结了如何利用"问题探讨"、"探究"、"旁栏问题"、"资料分析"等栏目中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知识形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能力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9.
徐烨 《语文天地》2017,(2):14-15
【教学目标】1.赏析并概括说书人的人物形象。2.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分析和把握说书人的人物形象;难点在于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学创意】紧扣专题教学目标,围绕小说三要素即人物、环境、情节展开,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结合文本分析并归纳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七年的教学实践,我州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要注意把握教学重点;要把握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内容的设计和教学运用;要注意发挥新课程评价标准的多种促进功能;要因人、因课、因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