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梁遇春对兰姆随笔的翻译和介绍,对中国的兰姆随笔译介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兰姆随笔在题材、笔调、情调、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梁遇春随笔有深刻影响。梁遇春和兰姆的随笔在题材范围、情调、体裁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差异,是他在创作上超越兰姆的体现,是他真正把握了随笔创作的灵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从比较兰姆和梁遇春的性格特征与随笔观察点这两个角度,展开对兰姆和梁遇春随笔同中之异的分析与论述,从而具体、翔实地论证梁遇春的随笔既深受兰姆随笔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的独创性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作为18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查尔斯兰姆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被世人所熟知。他的代表作《伊利亚随笔》,创作风格独特,艺术特色鲜明,在浪漫主义时期众多文学著作中独树一帜。本文旨在探讨《伊利亚随笔》中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兰姆本人;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伊利亚随笔》;第三部分分析兰姆《伊利亚随笔》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兰姆是英国随笔艺术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新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梁遇春是一位深得兰姆精髓的作家,他也被称为中国的"兰姆"。本文首先概述兰姆和梁遇春散文的创作情况,接着从题材、文体、人生哲学三个方面阐述兰姆对梁遇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查尔斯·兰姆是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之一。他的《伊利亚随笔》(1823)和《伊利亚随笔续集》(1833)是他对英国文学宝库的伟大贡献。伊利亚是兰姆的笔名。他正是以两集随笔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闻名的。他给我们留下的五十多篇优秀散文,全是无拘无束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想和随笔。兰姆充分发挥了随笔这一文学  相似文献   

6.
汪精玲 《学语文》2014,(2):48-49
正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文学评论、儿童故事、随笔以及书信。兰姆拥有最多读者的一部书,是他与姐姐合著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则是建立在《伊利亚随笔》和《伊利亚随笔续编》这两部散文集上。兰姆散文在中国的译介,陆陆续续,从零星的篇章到精选的译本,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7.
英国散文概观(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英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帝国解体,英国从19世纪的世界超级大国衰落为20世纪的二等帝国了。但它毕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飞速发展,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相当繁盛。英国散文保有传统优点之外,又有新的素质、新的演变和拓展。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了。兰姆式的语带双关、弯来绕去、欲说还休、必须过细揣摩品味才能领会其幽默隽永的过于优雅的随笔,不会拥有多少读者,也没有人再写了。20世纪较著名的随笔作家如卢卜斯、林德、切斯透顿、贝洛克、比尔博姆、普里斯特、奥威尔、奥·赫胥黎等人,绝大多数是记者和编辑,是多才多艺的学者和作家,他们不可能象兰姆那样精雕细刻,他们写得很快很多,有的一人要在报纸上负责一个专栏或两个专栏,或在电台、电视台上主持专题节目,其中如切斯特顿一人在两家报纸上负责两个专栏,他的有些随笔甚至是在电话上口述由报馆的人笔录的,是匆促间急就之章。他们有的人写有十几本甚而几十本随笔。这样,在他们的随笔数量和质量之间就出现了不平衡。对此,弗吉尼·吴尔夫同她的丈夫都有过尖锐的批评。但似乎也不能一概而论。较之兰姆等的精致优雅随笔,它们显得粗放,但毕竟提供了更多的时代生活信息,更能适应高节奏生活中读者口味,  相似文献   

8.
热爱读书和对英国文学略有所知的人大概听说过查尔斯·兰姆这个名字。提到戏剧,我们知道莎士比亚,提到小说,我们知道狄更斯,提到英国的散文和随笔,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兰姆。  相似文献   

9.
欧美随笔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 ,蒙田、培根的创作高扬理性精神 ,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气候 ,体现了早期随笔的主体风貌 ,形成了这一文体的基本范式。十九世纪初 ,兰姆、欧文的创作是浪漫主义精神与古典主义笔法的结晶体 ,“情致韵味的抒发”是他们对随笔的新贡献。历经数百年 ,随笔已发展成“知性”“感性”均无不可的现代散文。其审美特性集“最具自觉的自我意识”、“最具灵活的自由性”、“最具平等精神”、“最具个性化笔墨”及美育功能多样化等诸点于一身。  相似文献   

10.
孩子     
兰姆是终身未娶的,他没有孩子,所以他有一篇<未婚者的怨言>收在他的<伊利亚随笔>里.他说孩子没有什么稀奇,等于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到处都有,所以有孩子的人不必在他面前炫耀.他的话无论是怎样中肯,但在骨子里有一点酸--葡萄酸.……  相似文献   

11.
梁遇春散艺术有两大特色,一是内容独特,所写都是对生命的个人思考,不涉及一般的社会问题;二是议论方式特别,以快谈、纵谈、放谈为代表。这些使他在中国现代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归纳综合梁肃作品有关学创作,评论的见解,将它与前辈古家和后起古运动主将的学主张作对比分析,说明梁肃学观念承前启后的意义,指出他是唐代古运动中由萧颖士,李华,独孤及到韩愈,柳宗元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3.
梁衡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新闻理论等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业内专家学者高度认可。探究梁衡成功的原因,一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二是完备的知识结构,三是科学的治学态度,四是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刘影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22-124
梁实秋以散文饮誉文坛。在雅舍系列散文中,梁实秋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或对故朋旧友的回忆追思,或对故乡旧物人事的怀想,特别是《雅舍谈吃》不仅举玑列珠地叙说了故乡种种美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美食的回忆寄托了梁实秋深深的思乡之情。梁实秋散文中的浓浓乡情是其流落异地思乡而不得归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梁实秋是卓有成就的学和散家。他力主“崇真实、尚个性、贵简单”的散观;他的散或嘲讽针砭,或宽厚温和,或恋故土,恋亲朋,恋雅舍,均是他中西合璧式的人生理想的追求,也是他学养丰瞻的艺术再现;他旁征博引,收纵自如,幽默轻松,闲适雅致,具有丰厚的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梁实秋莎剧翻译,忠实委婉地反映了原文面貌,充分贴近原文。梁实秋在莎剧翻译中采用文白相间、散韵相糅的手段充分再现莎剧原作,选择充分性翻译策略是学习西方戏剧的需要,与译者尊重异域文化的心理倾向也不无关系。译者翻译策略的背后往往蕴含着翻译家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散文擅长于以旷达幽默的态度对日常事物、世相人情、人生境遇进行审美把握,从而在日常生活的顾眷中建立起超越世俗功利的人生境界,从中展示出作家乐生旷达、优雅风趣的自在情怀。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20年代文人梁遇春的散文在"审美现代性"建构中有较大意义。他的创作艺术风格呈现出某种现代意味的"美的自律",他采用幽默与想象性、象征等笔法,既增进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在与传统笔法的继承与突破中表现了审美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从废名将梁遇春视为“六朝之才”的评价引起,探讨了梁遇春文学接受背景中传统文学的内应作用,并从梁遇春的小品文观及其散文特色、创作心态等多方面分析他与魏晋六朝文学的牵连,认为这位现代文坛极其西化的散文家其实接续着六朝文的流风余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梁启超的新文体散文”、“梁启超在‘小说界革命’中作出了较大贡献”和“梁启超提倡‘诗界革命’、‘戏剧改良’和‘群众文化’”等问题的研究,指出梁启超“过去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的偏颇;得出了“应该招梁启超放到中国近代文学史更重要更突出的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