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 在前面几节内容的教学中,已经成功地建立了重力势能的概念,也探究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那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应该从什么途径出发进行研究呢?显然,既可以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逻辑推导的方法进行研究,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引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增加探究与体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背景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七章第六节内容。新教材引入该节内容的目的是给学生增加探究与体验的机会,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本节内容也为下一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论推导奠定了一个认识基础,学生在学习动能定理后能比较深刻地认识动能定理不仅在恒力做功的条件下成立,在变力做功的情况下也是成立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对实验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实验教材《物理》必修2中“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一节,引入实验的目的之一在于给学生增加探究与体验的机会,以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发现、合作学习”的理念.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探究内容,以探究过程中所要测定的物理量为中心展开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选择、仪器的组装及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要通过逐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分析解决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4.
“探究功与物休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设计思路 (1)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建立,为学生后续学习动能定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学生在生活中易感受力对速度变化的影响,但对做功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本节通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师生互动研究改进方案,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层层推进式分析,从而得到结果,使学生体验学习乐趣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5.
正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中引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的过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为下一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论推导奠定认知基础。通过该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动能定理后能比较深刻地认识到动能定理不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必修二第七章第六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一节的内容属于探究实验,该实验探究是对功、弹力做功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和应用,给学生增加探究与体验的机会,以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探究发现、合作学习"的理念,同时又是为后面学习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铺垫。因此,为了能够处理好该节内容,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在第七章第6节安排实验“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对静止物体的功和物体速度二次方成正比”的关系,从而推知物体的动能可能包含“速度平方”这个因子,而没有得到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内容值得进一步探讨,在这里提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志山 《物理教师》2010,31(8):23-23,25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即“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中动能定理的引入是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这节实验探究课开始的.这个实验的一个难点就在于用课本上提供的材料做实验时,因橡皮筋是变力做功,现有水平无法直接计算出其做功的具体值,  相似文献   

9.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探究性实验之一.如图1所示,对于本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新旧版教材中都提供了通过橡皮筋的弹力拉动原来静止的小车做功使小车获得动能而进行探究的参考方案.实验中采用了“倍增法”,即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来增加橡皮筋做功的倍数,从而探究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注重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和体验,并亲 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捕捉知识、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注重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和体验,并亲 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捕捉知识、探索知识。  相似文献   

12.
“探究—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使他们在主动意识下进行知识探究,在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课堂组织者和主导者的地位,深入研究新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不断创设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中,感受文章中作者丰富多彩的情感,激发思维的创新意识,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相似文献   

13.
一、转变思想,提倡自主学习 什么是“自主学习”?生物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生物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学生在双向互动中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中,"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是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探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存在的关系(规律),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用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运动变化的几何图形中.以全等三角形知识为工具探究几何图形性质的“变”与“不变”,是中考中富有活力的一类试题.解决此类问题.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静”制“动”,抓住运动过程中的不变因素——全等关系,拾级而上,就可获得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之一,学好物理的一个关键就是学会探究,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均出现了重在考查“过程与方法”的好试题,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提出探究课题,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写出探究报告,让学生经历科学家发现重要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7.
宋军 《物理教师》2009,30(1):5-6,9
1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课程标准提出要学生通过物理的学习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具备自主性,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注重过程的体验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方法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同时在物理教学中注重物理过程的体验,能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借助于直接与间接经验将知识内化,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和内容体系做了新的规定。提出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系。强调高中化学教育应“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着眼语文素养,把握三维目标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1. 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  相似文献   

20.
刘秀英 《考试》2009,(5):13-13
联系教学实际,围绕数学活动教学中的“观察与思考”、“一起探究”、“试着做做”等活动内容,设计和安排问题情境,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从而轻松地理解、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