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的重要方面。诚信文化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入点,是加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源。在梳理当前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高校诚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从宏观教育体系缺位,中观生态环境失序和微观生态环境失衡三个角度分析诚信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以沈阳农业大学诚信文化育人实践为例,通过搭建诚信文化教育平台、丰富诚信文化教育内容和建设诚信文化教育长效机制三个层面探索诚信文化育人新路径,形成了具有沈阳农业大学特色的诚信文化育人传统、诚信文化育人特色,为高校提升诚信文化育人效果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培育什么样的人""如何培育人"以及"为谁培育人"等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含着文化育人特质,即以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文化的教化和调控功能来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过程中存在着"理论实践脱节导致的文化教育失真""惯性思维定势引发的网络阵地失范""文化创意不足招致的西方文化渗透""教材体系陈旧致使的学生兴趣低迷"等问题,可以采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还原文化教育本质""建设高校健康网络环境,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注重文化继承创新,抵制西方自由主义渗透""形成思想文化教育合力,启发学生认知兴趣"等策略,来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科研育人作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育人模式,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地方高校存在科研育人的引导机制体制不健全、育人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高水平人才引进与培养有待提升以及育人主体参与度有待加强等问题。为完善地方高校科研育人工作,需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融入科研育人,夯实全方位育人体系;创新科研育人方式,共建全员育人协同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全过程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4.
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理念比较落后,缺乏文化氛围;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够合理;教育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系统,实用性教材缺乏;重理论、轻实践等等问题。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地方各高校应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环境育人,针对全体学生并全过程育人,专兼职师资相结合并全员参与育人,多元化实践实习育人,多学科交叉渗透支撑育人,科学保障激励机制育人等相结合的育人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教学实践法,阐释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及武术文化育人的意义,分析了目前中国高校武术课程在文化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及育人途径.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资源共享课建设、重置武术教学内容、扩大社团规模延展武术文化育人课堂、举办各种中国武术文化讲座及技艺交流活动等实践与研究,实现课程建设与文化育人理念相融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武术文化育人体系.旨在高校传统武术文化育人中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同类院校武术文化育人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宋显 《成才之路》2023,(31):25-28
用好红色资源,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把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体化、内容一体化和功能一体化等方面意义重大。高校应着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内容体系上构建红色资源的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选择中切实发挥关键课程育人、聚焦课程协同育人、探索实践育人、增强文化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推进就业育人工作是“双一流”高校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认为,就业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是与高校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从价值定位来看,“双一流”高校要秉持“高贡献”的就业育人理念,落实“高规格”的就业育人行动,就业育人成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高期待”。通过剖析“双一流”高校就业育人普遍存在的目标失衡、体系失衡、联动失衡问题,结合浙江大学实践,从机制创新、运行创新及支撑创新等方面提出“双一流”高校开展就业育人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理念。高校在实践中落实"三全育人"理念需要组织建设、育人机制、队伍建设、创新载体等途径构建协调统筹的机制,创设大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基础,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是高校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校(淮南师范学院)实施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高校有劳动育人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教育资源投入匮乏和育人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创新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劳动育人实践路径,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有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和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教育部近年来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是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是高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就是要加强实践育人整体性制度的设计与推进,促进不同实践育人活动的管理融合和价值提升,对其内涵的把握就是要注重共同目标实施的顶层设计、重视共同参与实现的师生互动、强调共同作用发挥的过程融合、加快共同优势提升的机制共建等;同时要针对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理念偏差、能力不足、机制不畅、方法不活等问题,进一步凝聚共识以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工作体系、对接需求以探索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有效形式、抓住重点以破解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实际难题、分类推进以促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存在现实瓶颈,协同育人观要求与育人主体的育人观、德才并育的现实需要与育人主体实际育人能力以及现存育人评价体系与立德树人评价标准之间存在矛盾,有损立德树人价值的彰显。因此,在高校教育实践创新中,树立以德育人的育人理念,推动“大思政”理念深入人心,改革高校教育评价体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12.
章喆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145-146
该文根据教育部指出要"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专业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的精神,针对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三全育人"为引领,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培育卓越的教育教学质量文化;以"闭环"机制为手段,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等几方面的建设思路,以期为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博物馆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助推器,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责任与功能。当前,高校博物馆育人模式大致可分为展览、讲座、特色文化活动、教学实践、社会服务等。随着社会公众对精神文化追求的日益加深,高校博物馆育人事业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面临内涵建设、体制权责、育人活动、外部影响、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局限与不足。亟需通过完善并改进高校博物馆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育入理念、宣教培训、媒介宣传等,构建高校博物馆双循环育人体系,一方面激发高校博物馆自身内循环育人体系,在运营理念和实际工作上将育人放在核心位置;另一方面促使全社会形成高校博物馆外循环育人体系,由政府、学校、社区、媒体共同参与,充分挖掘并发挥高校博物馆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宿舍不仅仅是大学生生活休息的场所,更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关键作用。目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存在部分高校重视和投入力度不够、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意识偏低、宿舍品牌文化活动缺乏、宿舍育人理念和队伍落后等问题,应从顶层设计进行整体规划,创新宿舍管理模式,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以服务推动管理和教育,做大、做强宿舍品牌文化活动,培养高质量的宿舍育人队伍,提高宿舍文化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育人在建设文化强国、赓续红色血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维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协同理论,高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育人功能的实现,需要逻辑起点、内生动力、外驱动力、保障机制等要素的协同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育人工作还存在育人理念尚未达成共识、协同育人合力有待强化、育人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学生主体地位有待加强等现实问题。优化高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育人工作,需要加强宣传引导、理顺育人体系、开发育人载体、引导学生自觉。  相似文献   

16.
倪雅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80-181
为了提升师范生的就业能力,我国高校将实践育人工作与师范生就业能力培育工作相结合,提升了实践育人的认识以及加强了教学实践环节,但仍面临着教学实践环节时间偏短、教育实习时间与考研时间相冲突、实践育人的师资队伍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明确实践育人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完善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等培育师范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落实全面“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支持,同时也是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的有效手段。因此,分析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途径,才能够真正满足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在具体落实环节,还需要落实教育方式,强化全员育人、保障教育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协调教育空间,实现全过程育人,这才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高校设计实践育人体系,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落实实践育人参与面、受益面的全体性要求,坚持课堂实践教学人人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广泛,校园媒体、网站全覆盖;要充分了解实践育人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始终,坚持实践育人与专业教育结合不断线,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打造专业教育与实践育人的共享基地,完善实习过程思想品德考察;要从目标设计、过程控制、条件保障着手,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受到愈来愈多高校的重视和青睐,但是囿于我国高校传统专业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对通识教育理念认识的不足,导致高校通识教育改革陷入进退维谷的实践困境之中,如“专业本位”的实践逻辑削弱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多学科的折衷平衡消解了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通识教育的“课程化实践”遮蔽了文化育人的体系化建构等等。对此,我国高校亟需摆脱旧有观念和体制的禁锢,确立“文化育人”的通识教育核心理念,促进通识教育多元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起全员参与、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进而推动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提升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三全育人”理念倡导育人主体的多元性、育人过程的全程化、育人空间的多样性,在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具有一定优势.面对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育人结构不完善影响育人功能发挥、育人过程不连续导致育人时间碎片化、育人空间的有限性弱化育人效果等现实困境,要积极构建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三全育人”路径,通过提高重视程度并构筑多元育人结构、健全育人制度以实现育人过程全覆盖、完善育人机制以拓展育人空间等措施,确保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