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减”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善治之举。本研究借助柯克·爱默生的公共政策实施协同治理综合分析框架,构建“双减”政策有效实施的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来探究其有效实施的逻辑、困境与路径。政策实施需学校、家庭与校外培训机构协作动态的驱动力,政府与学校协同治理制度的成长力,政府与社会系统情境的生命力。从政策实施看,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协作动态输出的执行动力偏弱、协同制度供给的持续能量偏少、系统情境构建的实效稳态较差的问题。为此,推动“双减”政策有效实施需激发协作动态活力以提升多元协同动力,健全协同制度以驱动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再造系统情境以重塑基础教育发展生态,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劳动教育在迎来发展新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师资力量不足制约劳动教育的主体供给,课程设置碎片化影响劳动教育的普及,绩效保障不足制约劳动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是:立足劳动素养,引领“双减”落地;实现多元主体支持,凝聚“双减”合力;打造高品质劳动课程体系,提升“双减”实效;构建劳动教育绩效保障机制,突破“双减”落实之障。  相似文献   

3.
潘惠芳 《家长》2023,(11):90-92
<正>“双减”政策强化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品质意识与效益观念,因而,教师要自觉立足阅读教学活动,积极更新育人观念与教学方法,努力打造一个高价值、高效益的阅读教学环境。为此,教师要深度解读“双减”政策及其对阅读课堂的实施要求,主动探寻构建高效化阅读课堂的重要基石、教学价值以及科学策略,努力为小学生架构一个有设计、品质性、主体化以及高效型的阅读探究环境。所以,教师逐渐将更多的教学智慧与教学方法融入阅读教学活动中,科学构建主体参与、思维交互、灵感碰撞以及实用高效的主体阅读平台,优化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发展与“双减”政策的逻辑关联表现在教育一致性、政治互补性、文化相依性等方面,因此职业教育是推动“双减”改革的重要力量。而职业教育赋能“双减”具有多层意蕴,体现为观念层面增进职业教育功能认识、环境层面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目标层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技术层面凸显课后服务职教优势。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双减”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推进职业启蒙,改善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职普融通制度,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三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四是整合职教优势资源,助力普通学校课后服务。  相似文献   

5.
“双减”是我国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大政策创新,旨在以人民为中心打造高质量和无束缚的育人环境,与陶行知所提出的教育解放思想存在基本逻辑的契合。教育解放思想以人为中心,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多维度解放,根治束缚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沉疴宿疾。深探教育解放与“双减”的耦合性,前者能够为后者作理论引导,推动后者主体指涉迈向多元、理念目标回归育人、实施策略趋于完善。在教育解放审视和作用下,着眼于效果浅层化、评价应试化、主体简单化的政策实施困境,建构以活知识为核心的贯穿式教育模式,打造以育人为目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创设由多主体作牵引的整合型联动机制,应成为“双减”有效落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政府购买课后服务作为重要的制度创新,对于吸纳多元力量供给多样化课后服务、助力“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发挥着积极效用。而这一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面临诸多阻力,抑制着政策效应的充分释放。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政府购买课后服务的制度化困境在于由“理性经济人”的行动者理性选择所引发的利益博弈与合法性危机,导致制度环境制约以及路径依赖所形成的惯习阻碍等多重障碍。着眼“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的新要求,要破解制度化困境,推进政府购买课后服务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有序推进:构建联动机制,规范各主体行动;完善制度体系,化解合法性危机;推进制度创新,突破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是助推学校教育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研析“双减”政策助推学校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基础上,明晰“双减”助推学校教育发展的价值意蕴,包括利于回归学校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激发学校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重彰学校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向、明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内容等。为有效回应“双减”对学校教育发展的诉求,应坚守为党育人初心,落实以生为本理念;深化学校内生发展,发挥学校能动作用;聚焦校内减负提质,减少校外教育需求;推进多元主体协作,构建全域育人环境;健全配套制度保障,破除学校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亟待解决,新时期出台的“双减”政策是我国针对基础教育中多年存在的顽疾打出的一记重拳,“双减”政策的逻辑体现在回归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反对内卷化竞争以及促进教育公平,“双减”政策在直指教育顽疾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现实挑战:一是教育公平面临压力,二是标本兼治尚待努力,三是政策落实有待加强,四是家长因对政策不解而形成新的焦虑。为顺利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应在战略层面做到保障公平性条件、促进教育公共性构建;在主体层面做到多方协同合作,齐抓共管推进政策落地;在制度层面做到认清“标”与“本”,实现“标”“本”兼治;在路径层面做到积极探索,为落实政策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家长教育焦虑已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效果。目前,学业负担和培训负担并未让家长教育焦虑得到实质性缓解,究其根本,教育生态失衡、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知受限、学校育人水平参差不齐都是家长产生教育焦虑的主要成因。通过环境熏陶、机构指导、学校深耕等策略,重塑教育生态结构,回归教书育人本质,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推动“双减”政策卓有成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生态演进分为萌芽无序期、市场主导期和减负提质期。“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性质、观念、目标、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市场化竞争”转向“公益性服务”的教育公益属性回归,从学科“应试培训”转向非学科“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观念革新,从“不托不管”转向“延时服务”的课后增值性服务供给,从市场化“双向互动”转向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边界权责关系。面向未来,需进一步构建科学化、系统化、有效性的多元协同保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参与、校外补充、社会联动的课后服务新格局,使教育回归学校、学校回归育人、学生回归成长,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学生家庭反应是影响“双减”政策实施的关键因素。基于对四川省3个市5所学校的148位乡村学生家长的调查发现,当前乡村学生家长群体对于“双减”政策的反应多样,学生家庭反应对于学校减负工作的实施、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公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推动“双减”政策在乡村地区有效落实,需要以乡村学校为主导,多路径寻求家校共育,推动“双减”政策落实;优化学校各级管理,提升“双减”实效。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旨在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回归育人新常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双减”政策之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推动深度、有效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为学生学习提质赋能。通过文献资料、访谈调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双减”政策为研究背景,对中小学教师深度学习的价值诉求、现实困境、发展理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助力“双减”更好落地实施,充分体现学校育人功能,最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机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形成专业育人特色、丰富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创新专业协同育人方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遵循“德技并修”“利益相关”“显隐结合”“多元交互”原则,通过分析育人主体的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构建了包含育人理念、育人内容、育人策略和育人载体四个模块的职技高师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实践路径为:基于理论创新,实施育人模式顶层设计;面向合作共赢,创新协同共建育人策略;立足主体优势,探索实践育人系统方法;聚焦实践应用,开发课程思政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4.
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配套教育资源供给、深化家校社合作,是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扬州市东花园小学从顶层设计出发,协同推进观念转变和行动落实,坚持双管齐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抓手,明确“145”工作思路,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5.
“双减”是国家教育治理的重要举措,具有明显的“规制性”特征: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实施过程相当严厉、全过程强力监督。实施近两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给持续推动“双减”形成了较大的阻力。从供需关系视角剖析规制性“双减”遇阻原因主要在于:家庭优质教育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家庭教育需求没有获得积极引导、素质教育需求内生动力缺乏。未来,我们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大“规制”力度,另一方面需要遵循需求逻辑、干预逻辑和激励逻辑推动“双减”走向“自觉”,并实施结果驱动、资源驱动、理念驱动、方法驱动和制度驱动的五大驱动策略,从而促使“双减”进一步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6.
校长是落实“双减”的领头雁,教师是落实“双减”的主力军。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校长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当好宣传员、指导员与监督员,优化教学管理、作业管理、服务管理,将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让“双减”政策有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7.
曹雄伟 《江苏教育》2023,(15):36-39
课后服务的实施与开展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一环,发掘课后服务资源已成为区域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常州市武进区通过研判课后服务系统的供给需求,设计区域课后服务育人矩阵,精准把握服务内容、资源、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课后服务资源平台的供给匹配优化课后服务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区域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育人生态的构建提供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欲减反增”“教育焦虑”等执行性问题,因此,厘清政策执行的逻辑以及制度的价值成为现实需要。以社会学制度主义为理论视角构建政策分析框架,从制度同构的形成与集体理性的选择两个层面阐释“双减”政策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是一种正确的认知。在制度同构层面,通过历史背景、制度趋同与现实路径等三个维度厘清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必由之路;在集体理性层面,通过管制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等三个维度分析“双减”政策最终的价值旨归是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是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而颁布的一项政策,特别强调要提高作业质量,因此,设计开放性作业成了当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诉求。文章从基于“双减”政策布置初中历史作业的基本逻辑展开,讨论开放性作业的实施策略;以部编版教材为例,以案例分析为核心手段,提出了“聚焦素养”“关注现实”“开拓场所”等实施路径,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为思考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指向和行动路径提供了制度依凭。“双减”政策为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有价值、有意义的理念视野和行动路径。“双减”政策为基础教育家校共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改进诉求,中小学学科课程落实“双减”需要担当何种作为等等,构成了“双减”政策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多维研究视域,相关研究与思考可以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双减”及其实践取向提供相应学理视野,也可以为基础教育学校落实“双减”进一步指明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