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是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和恰当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清新、深远的意境来感染读者的。诗歌的鉴赏需要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同一首诗歌,各人感受不同,所体会的意境也就不尽一致。那么什么是诗歌的意境呢?诗歌的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意“和“境“两  相似文献   

2.
浅谈意境     
尤培成 《沧州师专学报》2002,18(2):15-17,19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意境是一种文学形象,广泛应用于诗歌、散文、绘画、园林等一切文学作品中,是中国古代作家艺术家所共同追求的审美目标,独具中国民族特色意境的形成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系统工程,即以情与景为基础,由创作者和欣赏者通过观察、体验、联想、想象所共同创造的一种艺术形象。研究意境的形成,对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意境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技法成功地运用于影视这门综合艺术中。影视中意境的创造亦如同文学作品那样借助于联想 ,这种联想包括比喻、象征、衬托、双关等 ,皆是影视作品中创造意境美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创设审美意境。文学作品的意境是作者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外界景物)融合为一的结果。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必须设法把学生带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教师应以强烈、饱满的感情范读文章,使学生受到感染,将作品所描绘的景物、人物形象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美的意境——和谐课堂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独创的,而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美的意境与和谐课堂,教师与学生、情感与心灵的高度融合,使学生进人最佳的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6.
语文书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从美感出发,反映生活,感染读者的。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有许多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意境说是关于艺术形象的重要理论,它既是从文学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说的,又是从文学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的。创造与欣赏互为依存,又互相制约。欣赏活动不仅是对创造活动的还原,它还包含了欣赏者的再创造活动。艺术作品的创造者与欣赏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对于创造活动和欣赏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的重点是意境说在文学作品的创造和欣赏活动中的美学意义,并从“创造者-作品-欣赏者”三位一体的角度,阐述了美的价值最终要在欣赏中实现。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教育:1.创设情景激发美;2.体味意境感知美;3.采撷语言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过:“文学之工不工”,“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清·樊志厚《人间词乙稿》序)这看出,将意境作为判定文学作品精妙与否的一个标准,并非今天才是。的确,文学的某些样式,特别是诗歌,是需要讲求意境创造的。这一点,已有不少论著、文章谈及。本文仅就散文的意境创造作一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而融合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文学欣赏的一个必要过程和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发展智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那么,应如何指导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的意境?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现提出一些浅陋的见解,愿和同行们商榷。第一,把握作品语言,初步分析意境文学是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对任何文学样式、文学因素的分析,都必须首先抓住语言,把握这一点,就能从整体上体味和品析意境,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引起他们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抒情诗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创造意境。何谓意境?“意”就是情思,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李清照的作品就在于她以委婉的情思和超脱的襟怀相融合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并通过联想再现作品中的审美意境,将学生带入图画般的意境中去,指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读诗须仔细品味诗中的意境,意境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之所在,意境不鲜明的作品很难称为文学作品,至少不是好的文学作品。诗歌尤其如此。什么叫意境?顾名  相似文献   

14.
抒情散文的意境及其创造张云祥抒情散文这枝文学园地上的奇葩,象报春的红杜鹃,象出污泥而不染的洁莲,象藐视酷秋的傲菊,象迎风斗雪的寒梅.它是何等的俊美,又是何等的富有人生哲理.这是因为它具有诗一样的意境。我国古代文所说的意境,指的是作品中强烈的思想感情与...  相似文献   

15.
《诗经》的比兴手法是我国诗歌及其他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之一。“比兴”之法被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五千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比兴”是意境美的载体,没有“比兴”就形成不了诗歌的意境美,意境美的体现,滥觞于《诗经》。《诗经》中“比兴”之法的运用使其以有限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创造了诗歌“意”与“境”的完美统一。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意境美已成为衡量文学作品高下的美学标准之一,学习研究和继承发展《诗经》中那些亘古常新的创作方法,更好地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服务,同时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诗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鲁迅杂文中比喻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杂文成功地创造了一系列的比喻形象,具有典型性、哲理性和意境美。比喻形象的成功塑造,使鲁迅杂文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葛春荣 《考试周刊》2012,(86):36-36
如果说文学作品的内涵是作者向世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是作者思想的外在表现形态,那么首先要读懂文学作品的意境。本文阐述了阅读教学的相关涵义,并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走入意境,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设审美意境。文学作品一般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的意境正是作者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外界景物)融合为一的结果。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必须设法把学生带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注意作品的范读(一般指短篇)。教师范读得好,往往是审美教育的先导。在范读课文时,教师应该以强烈、饱满的感情和自…  相似文献   

19.
创造意境,是我国历代文学艺术家共同一致的美学追求。古代诗歌比较讲求意境的创造,当今的散文,同样讲求意境的创造。优秀的散文作者,往往是用诗的语言创造出深遂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意境是什么?简单地说,意境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相融会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体。换句话说,意境是艺术家用自己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世界。因为这个艺术世界充满了人的本质力量,渗透着人的精神,所以,它能促使读者产生想象或联想,使人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感染,引起感动,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美学的角度来看,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作用,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真切体验。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美、社会美及其创造的艺术美,逐步引起阅读鉴赏者思想感情上渐渐强烈的反应,使其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这,就是文学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