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许多人的学生时代,高中物理像一座大山一样坚守着高考这一堵大门,莘莘学子在这一座大山面前认输投降。本文通过对鲁豫版高中物理的学习对策和策略进行分析,为学生能顺利通过高考大门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弃考的背后     
<正>长期以来,高考似乎已成为人生的分水岭,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只有过了这座独木桥,才能踏上未来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高考俨然成为通向成功的最佳捷径,甚至是唯一道路。但近几年总有人在高考前停止追寻"大学梦"的脚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于2010年在对比各地高三学籍人数与高考报名人数之  相似文献   

3.
李维兵 《教书育人》2009,(10):12-12
今年重庆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竟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而这些选择放弃高考的,多是农村学生。诚然,成才之路万千条,没有必要大家都来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但未战先弃,害怕竞争,毕竟也非社会提倡的行为。考生为何放弃高考?是迫于无奈还是主动选择?其间有何隐情?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高考是一座独木桥,那么我是有幸闯过这座桥的幸运者。现在,我已是武汉一所“211”重点大学的学生了,回望高考,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有些高考感想可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6月是高考季节,上海今年又有11.38万名考生走进各自的考场,接受知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今年上海普通高校计划招生总数为9.11万人,高考录取率基本维持在80%。但即使绝大部分考生都能被录取,但是在家长眼里,高考依然是一道“关”。社会的关注、媒体肆意的炒作使高考被无限放大。与媒体的喧闹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考场的安静,考场里甚至不再有教师皮鞋敲击地板发出的踢踏声了,考场外工地打桩声、汽车喇叭声、行人喧闹声也都静了下来。然而,无论是媒体的喧闹,还是考场的安静,这一切似乎又在强化着高考的重要性,让原本心态正常的考生和家长无端加入到紧张、焦虑的队伍中。我们已经无从考证是谁第一个把高考比作独木桥,但这一比喻确是深得人心。如今,教育事业的发展已让这座独木桥越变越宽,其他形式的桥也多了起来。春季高考、“三校生”高考、六校自主招生、复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桥多了,拥堵就会变得畅通,天堑也会变通途。桥多了,考生和家长的选择也就多了,也就不再舍近求远,而是选择离自己最近、走起来最方便的一座。本期,让我们一同关注架在高考路上最新和最老的两座“桥”,从中寻找高考“桥”变的规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十年寒窗之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名落孙山,取决于能否跨越高考这座独木桥,人们对这座桥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7.
陈薇 《高中生》2014,(1):50-51
专题策划:“高考镇”的是是非非 编者按:一所高中.因为高考声名鹊起;一座小镇,因为高考兴旺繁荣;数万学生,为了高考“令行禁止”:众多家长,为了陪读“舍家弃业”……这所高中深藏山坳,却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中学,每年一万多考生过“送考节”,央视要动用航拍。这所高中便是毛坦厂中学,它所在的毛坦厂镇被称为“高考镇”。  相似文献   

8.
鲜语录     
"忆往昔,那些年被数学虐过的日子。高考这座独木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7万多网友在微博上吐槽中国高考数学之难,甚至考到外国专家,他们支持数学滚出高考,称自己仅是"做题机器",甚至有网友称工作多年除了数钱几乎用不到数学。  相似文献   

9.
2007年全国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但我们对高考的思考和探索仍将继续。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与传统文化精华融为一体的古代诗歌更成为了搭建在我们和传统文化间一座重要的沟通桥梁,对古代诗歌的鉴赏理应得到我们更充分地重视和关注。现就今年高考诗歌鉴赏的部分题型谈一点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10.
凡是走过正常求学这条路的,每个人心中大概都有自己的一个高考,就像每个当过兵的人心里都会有一座兵营一样。但,我很少主动去回忆那一段陈年往事。我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学生。我经历过两次高考,上过高三,也上过高四。就是到现在,我也必须承认我天生缺少数学脑细胞。但是,我也必须承  相似文献   

11.
[开窍点拨] 高考话题作文也好,命题作文也好,就绝大多数考生来说,审题的难度并不大,有时难就难在考场迅速找到合适的材料。去年高考有很多考生就有这样的感受。明知大路边的材料不好,材料又从哪里来呢?其实,我们把视线转到课堂就会发现,课堂原来就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库。从这座仓库中取材,可以信手拈来。请看  相似文献   

12.
高三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现在就是高三了。如果说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还因为有"遥远"这个借口而不愿抬头眺望高考这座高山的话,那么现在这座高山已经逼近得几乎触手可及了。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高考是一件改变一生的大事。而在不平凡的2020年,高三学子们更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开学延迟、线上学习、高考推迟,一重又一重的冲击接踵而至,他们攀登高考这座大山的过程异常艰辛。2020年高考只是不同时期高考的缩影,每个时期的高三学子们都有其独特的记忆。为此,我们特意邀请了三位过来人说说他们的高考故事,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据教育专家统计,今年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12万,放弃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约为100万。不少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不再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另有数量更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教育专家分析,就业形势严峻、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是不少学生选择弃考的主要原因。现状:五年来弃考率稳定在10%  相似文献   

15.
<正>泰戈尔的诗歌、毕业照、iPhone手机、租房、老妈陪读、高考后变卖课本、复读、表白、暗恋,这些都是《青春派》里的高考生活呈现。整个青春的故事由高考这个事件带出来,没有撕试卷的发泄、没有喝酒的毕业狂欢,没有组织打群架的小混混,没有远大的理想,有的是在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事实面前,  相似文献   

16.
一所高中,因为高考声名鹊起;一座小镇,因为高考兴旺繁荣;数万学生,为了高考"令行禁止";众多家长,为了陪读"舍家弃业"……这所高中深藏山坳,却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中学,每年一万多考生过"送考节",央视要动用航拍。这所高中便是毛坦厂中学,它所在的毛坦厂镇被称为"高考镇"。说起不断上演高考"神话"的毛坦厂中学,有人把它奉若神明,有人把它比作地狱。透过一些"高考镇"的是是非非,你又如何解读毛坦厂中学?请将你的观点在《高中生》·高考网上晒一晒,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高考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座高山,要翻越它,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这准备有智力方面的,有非智力方面的。从考生答卷的状况看,成功地完成一份高考语文答卷,至少需要以下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全国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但我们对高考的思考和探索仍将继续。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与传统文化稍华融为一体的古代诗歌更成为了搭建在我们和传统文化间一座重要的沟通桥梁,对古代诗歌的鉴赏理应得到我们更充分地重视和关注。现就今年高考诗歌鉴赏的部分题型谈一点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19.
去年9月,国内一批优秀学子到香港各高校开始了大学生活,其中包括广州2006年高考的两个状元。到底香港有什么魅力吸引着这么多优秀学子呢?而在离香港不远的海滨城市厦门,这座被音乐环绕的城市也是众多学子的梦想之地,许多学生甚至放弃清华北大的录取机会,也要来到这座海边之城。在两座城市之中,厦门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各自又有着怎样的吸引力呢?  相似文献   

20.
救人一命     
在南方某城一家旅馆门口,一个小伙子由于极度饥饿走到这儿走不动了。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但街道上人来人往,仍车流如梭。进出旅馆的人大多行色匆匆或疲惫不堪,没人注意到这个饿得残喘的小伙子。小伙子是湖北荆州人。因高考失利与家人赌气只身来到南方。他天真地以为凭自己的勇气和热情到南方肯定会找到一口饭吃。但他到这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