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基于"慕课"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以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和目标为出发点,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2.
"具象化"教学是当下高校思政课面对视觉文化挑战而进行的有益探索。由于抽象性与具象性相抵牾,要实现高校思政课中的抽象理论向视觉文化的具象图像有效转换,必须从思想性、方向性、理论性和规律性四方面全面把握,并作为原则予以坚持。  相似文献   

3.
雷青松 《文教资料》2020,(9):159-160
高校思政课作为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应当借助现代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为了打破一些高校以往思政课堂学生学习被动局面,激发高校思政教师提升教学实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金课"显得很必要。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紧密衔接;坚持"内容为王",以大学生能力素质提高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坚持考核多元化,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立足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促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实现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黑龙江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理论逻辑与历史思维的完美结合、把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黑龙江高校思政课教学具体目标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柳曼 《教育探索》2021,(3):63-6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政课的宝贵教学财富.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抓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精神导向.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来说,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抽象逻辑性与具体形象性相结合的原则,从专题教学、课堂活动、课外实践、校园文化和网络平台入手,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混合式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慕课教学实践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大混合式思政慕课教学。大混合式思政慕课教学是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双重混合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坚持理论灌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原则开展教学,其价值在于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融合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解决线下思政教师人员不足等难题。以三亚学院为例,大混合式思政慕课教学可通过建立以思政教师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大思政教学队伍、线下实践活动与理论学习并重等步骤改善其混合式思政慕课运行现状。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儒家德育的优秀方法对思政课信仰教育可以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探寻儒家的学为体悟、学思并重、身教示范等三个方面在思政课信仰教育中的现实价值,提出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要谋求认知和体验相结合;坚持教育引导和学生自我修养相结合;坚持人格直觉和理性启迪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正>高校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的主阵地。多年来,思政课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高等教育不断改革,思政课也应随着时代变化而改革创新。"小时代"一词的风靡,源于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小说和电影。"小时代"系列发行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赢得了大量粉丝,同时也存在巨大争议,尤  相似文献   

9.
<正>刘利编著的《互联网+视域下的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2017年11月1日,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基于"互联网+"背景,对思政教育路径展开新的探索。本书共分为八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是"互联网+"教育的理论概述,其中包括"互联网+"教育的起源、内涵及基本特征。第二章论述关于思政课的功能和地位,包含高校思政课的地位、功能及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第三章基于"互联网+"视域思政课教育原则和理念,主要概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则和重要理念。第四章探讨"互联网+"视域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其中包含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的实  相似文献   

10.
在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生为本、主体性、有效性原则,以制度化、民主化、多元化、载体化、量化等方法,加强"思政课"学习过程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弥补"思政课"标准化考试的不足,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形式。应充分认识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理论课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坚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独立学院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对大学生就业及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理念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广大高校思政课的基本教学理念,也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首要原则,高校在以人为本理念下进行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很多方面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念相契合。因此,各大高校在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即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开展与学生个性特征相符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高校思政课发生了四大转变:从分类别设课向整体性设课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从无到有的转变、从理论脱离实际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转变、从传统教学到现代化教学的转变。为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在执政党层面,要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权;在教师层面,要配备、建齐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学科层面,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学科建设。在高校思政课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并形成了三大规律,即思政课与经济的辩证发展规律、思政课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以及思政课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深刻把握这三大规律,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分类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目前各高校的具体模式有"考研、考公类"和"就业类"两大类分类法和"文史类、理工类和艺体类"三大类分类法,我校制定了适用三大类专业不同教学要求的教学实施方案,以模块(专题)化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变革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系统培养网络。分类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分类标准,应坚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整合思政课教师资源,高度重视各类教学大纲和教案的研制过程;重视实践教学,丰富成绩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逻辑出发,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承融通,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从理论逻辑出发,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同根相融,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融通;从实践逻辑出发,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协同并进、同向发力。立足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入党史资源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坚定学生的历史自信,增强学生的理论自觉,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德树人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对高职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使命担当意识的培养,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指导的强化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融入过程中应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历史性和政治性相结合、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专题性教学、渗透性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方法,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新时代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结合,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弘扬建党精神、勇担时代大任。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是满足教学主体的需要,也是理论自身的要求。利用校内各种教学实践载体,构建实践教学网络系统;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假期,参与社会调查;进一步探索完善实践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分类教学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目前各高校的具体模式有"考研、考公类"和"就业类"两大类分类法和"文史类、理工类和艺体类"三大类分类法,我校制定了适用三大类专业不同教学要求的教学实施方案,以模块(专题)化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变革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系统培养网络。分类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分类标准,应坚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整合思政课教师资源,高度重视各类教学大纲和教案的研制过程;重视实践教学,丰富成绩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途径。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思政课程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应坚持讲深道理与讲透学理相结合,讲活哲理与讲清事理相结合,讲准政理与讲真情理相结合。应采取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整体融入;创新教学设计,实现生动融入;丰富教学类型,实现多样化融入;找准融料融点融机,实现有效融入等路径。  相似文献   

20.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讲好课,关键在教学话语。疫情应对中只有发挥好教学话语这个"刃"的作用,才能强化高校思政课话语的"四个认同",即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责任认同和行为认同。当下疫情应对中,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话语认同面临挑战:部分教师缺乏在线授课经验,教育信息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和熟练,不完全适应在线教学模式,积极主动构建有吸引力的在线教学话语的意识和能力比较欠缺,教学话语的解释力、感染力、舆论引导力和凝聚力相对不足。思政课教师应选择适合自己在线教学话语特色的信息技术平台,遵循思政课在线教学话语要求,增强在线教学话语的组织力、亲和力、交往力和辨别力;坚持思政课在线教学话语引领,强化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责任认同和行为认同,从而提升话语认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