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歌的未来发展走向是众多音乐史学家孜孜不倦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学习民歌时,结合艺术概论的研究基本原理对民歌的走向进行初步探讨。本文从民歌走向的两个方面:纵向(自身发展的继承和变革)以及横向(我国民歌和世界音乐的联系),来对民歌走向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歌之初入手,阐明人性之歌和动物自然呼号的区别,以实例证明雏形民歌的自然存在,驳斥传统民歌概念错误,从传统民歌概念的现实误导,从雏形民歌的特点分析,论述了雏形民歌概念价值。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五河民歌的艺术风格与其生存的地域其他民歌小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五河民歌与江苏民歌、怀远民歌、花鼓灯灯歌、凤阳民歌、凤阳花鼓等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为进一步探寻五河民歌的形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巢湖民歌历史悠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巢湖民歌却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抢救与保护巢湖民歌迫在眉睫,传承与发展巢湖民歌还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现阶段,对于巢湖民歌要进行抢救性搜集整理、采用多元化的演唱方式、要利用媒体的宣传和推广,打造巢湖民歌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提高民歌课程教学效果,首先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其次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7.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积淀,给我们研究历史和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利用价值。本文就有关民歌研究的价值做以阐述,进一步提出保护民歌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海南的黎族民歌、从形式到内容,从风格到情绪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些民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黎族民间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对海南黎族民歌的发展及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地域环境、语言文明以及宗教信仰影响民俗文化,而民歌是民俗文化的结晶,民间诗歌的创作,大多靠口口相传,而后人又加入了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的思维,使其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中更加丰富饱满。所以,民歌大多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的情感与思维、理念与梦想,现实感非常强。以喜马拉雅山上的藏族民歌为例,深入探讨民歌的各类功用,尤其是在祭祀和宗教中所发挥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论及牧歌,人们会自然联想到14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牧歌,其抒情的世俗歌曲有别于教堂内的宗教歌曲,又或许联想到我国北方内蒙古、新疆地区草原游牧民族流传的长调音乐。然现今聚集于四川西北部阿坝州地区的羌族人民,是几千年前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裔,其文化内涵不仅具有中原农耕文化特征,且游牧民族文化形态共存,本文着眼于羌族劳动歌曲之牧歌形态,研究羌族二声部牧歌音乐本体特征与其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取材于云南文山、由文山本土作家创作电影的《阿峨之恋》是一部以壮族民族综合文化为题材(如:壮族版画、壮族民歌、壮族服饰等等)而创作的彩色故事片,于2008年10月13日公映,被誉为"新时期"的《刘三姐》。本文主要围绕影片对壮族原生态民歌等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用、以及影片中壮族民歌合唱与对唱的应用这些角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闸述了民歌的内涵,追溯民歌的发展历史,分析民歌流传地域广度、时间长短等因素对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奇葩—民歌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如何给民歌赋予时代特征,激发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存的原生态民歌失传最快,保存更困难,应该优先得到保护.民歌的创新与发展不能以丢掉民族艺术的个性特色、颠覆传统艺术、迷失文化精神为代价,民歌的继续发展必须采博物馆式的保护,以维护民歌原有的生存环境,让民歌在属于自己的生态空间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左权,地处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的交界处,即是交通要塞,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左权县被誉为“民歌海洋,花戏之乡”。左权民歌是一部左权劳动人民鲜活的历史写照,是几代人生活的历练和精华的凝集,它像朵绚丽的桃花静静的绽放在古朴的太行山深处。左权民歌中的旋律发展方法成为了左权民歌中最为重要、也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左权民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其旋律特征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去走进它,去聆听它,去解读它……从音乐学的角度去思考左权民歌,这种研究工作不仅有助于分析了解左权民歌的艺术特征,而且有助于思考当代民歌的创作和发展:对于在传统的基础上传承左权民歌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试从旋律学的角度,对左权民歌音阶、调式特征进行梳理、解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皖西大别山地区兼属淮河、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形成了皖西大别山非遗民歌的丰富多彩和数量繁多,其中最璀璨、特殊的存在——红色民歌,在大别山地区广为流传。红色民歌借助传统民歌曲调,在内容上展现了革命时期,皖西人民坚忍不拔的革命勇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日益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皖西大别山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钢琴作品创作中,许多国家都有运用民歌元素创作的作品成为经典。东亚各国的民歌同属东方音乐,又有各自的特点,文章选取由中国、日本、韩国三首著名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的分析,理解东亚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形式特征与差异,找寻具有东方特点的音乐语汇,论证东亚钢琴音乐中“民歌元素”的种类对世界钢琴音乐领域的填充和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歌《茉莉花》是我国众多优秀民歌作品中的典范之作,它的传播与分布地区极为广泛。但在传唱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音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诸多《茉莉花》的"变体"形态,如山西、河北等不同形态的《茉莉花》。它们与江苏的《茉莉花》形成了一个主题相同的民歌"家庭",即在同宗下产生了嬗变。本文即围绕江苏《茉莉花》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变体形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20.
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人民勤劳勇敢,且能歌善舞,羌族民歌记载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羌族民歌是羌族文化的艺术灵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地区是羌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以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初探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羌族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