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欣竹 《成才之路》2009,(28):87-88
一、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古代的印章注重的是结构匀称、协调、实用.而现代的篆刻,着力表现的是艺术的自我,张扬个性.创造不同的环境.调动不同的情绪,篆刻家追求的是个性的张扬,讲究的是视觉的动态美。因此在章法上,现代篆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在刀法、篆法、章法、审美趣味上有很大的突破。传统篆刻艺术,不饰张扬。素面朝天,注重内在之美,现代艺术则以心灵的体会和自觉的个性张扬为基础,注重外在之趣。在一方印中。它应该既有豪壮飘逸的书体。又有美观悦目的构图。更要有刀法生动的刻韵。同样的,刀法能够表现出印章的笔墨效果。前人对刀法的理解非常慎重.以刀法分派别。而现代的篆刻家在刀法上却推陈出新,创作写意淋漓尽致。所谓说.有什么样的章法设计。就要用什么样的刀法来表现。稳、准、狠地大胆落刀.是当代的篆刻中最常见的技法特征。例如,铁线篆。  相似文献   

2.
正篆刻艺术,无论是从继承还是出新的角度,都不外乎从字法、章法、刀法上着手和突破。而在具体的取法和创作当中,分寸与尺度的把握要力求准确和精当。一、字法的"度"。在古文字的取法范围拓宽之后,当代篆刻在入印文字的取舍和字形结构的排布处理上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篆刻中的做印法,是指并列于篆刻中篆法、章法、刀法之外的又一法。此法,在篆刻创作实践中早已有之,只是未曾有人把此做印法堂而皇之地作为一法提出来罢了。简而言之,做印法是指除刀法之外为制造印面效果而采用的各种特殊技巧。古印章的制造,是一种工艺,通过工艺制作表现出了篆刻美。工艺制作中的"做",是其技术手段。古铜印的制造,从先制作模型始,再依模制范、熔金浇铸、清砂修整等一套工序,这一工艺流程有可能是由多人按流水作业完成。即便是凿印,按一般工艺去忖度,也非每一个线条由一刀凿成,并且凿完后对翻出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12月,晚清篆刻大家赵之谦所刻《为五斗米折腰》自用印,在嘉德拍卖行拍出1200多万元的天价,一跃成为史上最贵的石质印章。这与篆刻家生前"终岁奔走、买衣续食"的生活窘境形成巨大反差,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为五斗米折腰》,是赵之谦所刻朱文印的成熟之作。本文试从篆法、章法、刀法三个方面来评析这方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5.
正大多数人都是从学习汉印开始走进篆刻世界的。汉印是经典,但汉印仅仅是篆刻世界里的一种印式。相对而言,古玺在章法上更加活泼自由,在字法上更加多变,其刀法具有更多待探索的空间,创作过程也更能抒发情感。通过一方方姿态万千又奇谲恣肆的古玺,  相似文献   

6.
吴让之作为晚清四大家之首,其篆刻对其他三家——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产生了深远影响。吴让之的篆刻刀法以冲刀为主,披削结合;篆法以小篆入印,方中寓圆;章法形式多样,稳中求险;边款则独具匠心,行草篆隶皆能用之。学习吴让之对篆刻的独特理解,能对取法吴让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刀法与笔意,在篆刻创作中是一个两难选择,但也是辩证统一的。吴吕硕的篆刻创作,时时流露出笔意,某些印章又见刀法意趣,面目多变。  相似文献   

8.
正篆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其要素有三:一曰篆法,二曰章法,三曰刀法。"印眼法"属章法的范畴,是诸多章法中的一法。所谓印眼法,就是在印面上突然出现一个方块、三角形或一个圆点(当然方块、三角形、圆点的形成,要符合篆字的结构,‘变眼’要巧、要活),十分刺激跳眼,引人注目,犹似万里蓝  相似文献   

9.
印学史上"篆"与"刻"在印章创作中重要性的此长彼消历经三次,每次都是印风巨变的标志。对"刻"的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促成了"刀性"的充分展示。"篆"作为篆刻艺术的两大主要构成因素之一,逐步地过渡到一个最佳的位置上,进入到一种崭新境界。"篆刻"也从过去的"刻篆"实现了自己的本真,是深含了"篆"的意义的"刻",是真正的"篆刻"。  相似文献   

10.
临摹汉印是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通过学习缪篆文字,养成入印文字规范的良好习惯;学习汉印的章法,营造平衡稳定的印面;训练严谨的规矩,蒙养博大的气象;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临摹前应当有一些必要的刀法训练;最好是在临摹的阶段,就直接在印面上作反书印稿的训练;要重视形似,重视规矩与法度。临摹的对象选择平正工稳、清晰完整的汉印作品为好;多读、多写比临刻汉印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篆刻是镌刻印章的通称,即书法艺术通过刀刻以后再现的中国传统艺术.它是集书法、章法、刀法三法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篆刻艺术在先秦、汉时期就已成熟,隋唐篆刻艺术至明清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现当代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篆刻艺术蕴藏着中国阴阳学说的深刻原理,具有很高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鸿寿的篆刻极具个性特征,他在章法、篆法、刀法上都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很多极难处理的字和颇难布置的章法,他都能迎刃而解,闪耀出智慧的光芒。江郎山馆(图一),在章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上疏下密。四字等  相似文献   

13.
篆刻艺术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千百年来不断发展,刀法、字法、章法都在不断地改进,至今形式多样。由于现代意识和新观念的注入,打破了传统篆刻的形式,加之残破、粘连、减省的不断使用,使篆刻艺术变得更加灵活,逐渐达到形式上的变化与统一完美结合。追求新的意境、刀趣、笔墨,这是当代许多篆刻家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学点篆刻②     
印以篆文为主,故学印必先识篆,写篆,理解篆字的笔法、章法。一、识篆:篆书分为:甲骨文、籀文(又称大篆)、秦篆(又叫小篆)、缪篆、鸟虫篆、九叠文等。二、写篆:主要讲章法布局,亦叫构图。这是治印的关键所在,犹如作画须得疏密有致,迁让得法,字字舒展,意气纵横,要有“密不容针,疏可行马”之势。通过查篆的工具书《说文解字》、《汉印分韵》、《金文编》、《古籀汇编》等找出正确的篆字字形结构。根据印面形状设计并书写出来,反复推敲直至定稿。三、文稿上石:把写在较透明的纸上的印文反过面来临写在已经磨平的石料上,准备刻治。  相似文献   

15.
正刀法是篆刻的表现,书法意味是其内涵。重刀法技巧表现者,明代朱简谓之能品;而重内涵轻表现者,谓之妙品。只有刀笔浑融无迹可寻者,方为神品。而夸张刀法成病态者,是破坏笔法的外道;单纯追求镂刻技术者,是丧失笔法的庸工。刀法,具体言之是用刀的方法。当然,这种用刀之法是具有一定书法属性的,不是单纯工艺性的。在长期篆刻用刀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刀法程式,并由这不同程式的刀法创造出不同艺术效果的印面线条,传达出不同特点的"笔意"。篆刻创作,是用以刀刻  相似文献   

16.
正前人一直在强调刀法表现笔法之论,但篆刻毕竟不同于书法,篆刻除了具有一定书法属性外,还具有美术等其它多种属性,从而共同构成了篆刻艺术的独立品格。篆刻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以秦汉古印为基础的,古印中靠自然因素而形成的斑驳朦胧之美,已是表现篆刻特殊金石意味的重要内容。后世的篆刻创作中,在印面上创造这种斑驳朦胧的效果,以表现古印中的金石之气,实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而制造这种效果,单靠固有的  相似文献   

17.
方介堪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郑逸梅曾评价:"由刻而书,由书而画,由画而诗,遂成才多艺之人".他擅长篆刻、书法、绘画,尤精篆刻.治印初法赵之琛、徐三庚,后转宗吴让之.对印章文字断代和分类特别擅长.他的篆刻刀法娴熟,创作印章以多、快、好出名.据说,他一天可刻三十余方工稳类印章,且不需打稿.20世纪30年代以后,他精研汉印,以典雅整饬汉玉印和细圆朱饮誉印坛,被郭沫若称为"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师专学报》2017,(5):46-50
梁潮的制篆艺术基于篆刻的"道与器"这种二元相对结构,形成了"心手工作"的二元分布观念和辩证思想。他善于学习与借鉴历代篆刻的名家名作,深入领悟篆刻文化的渊博内涵,传承和弘扬篆刻艺术的优良传统;谙悉制篆的门道与目标,善于把握篆刻艺术的形式构成及形式意味的特征,对其他艺术要素所长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及风格。通过游刃于印材(主要是印面)的方寸之间,他不断拓展其独特的篆刻艺术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9.
正吴昌硕在篆刻中使用的独门功夫很多:钝刀硬入,是刀法;竖线界格,是章法;独创残破之法;字法喜用墨点。下面就说一说其印中的墨点。在缶翁的印作里,墨点随处可见,所以,吴氏印风具有浓厚的"墨意、墨趣、墨气"。不仅用得多,且用得用心,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就说墨点之形状,多彩多姿:似滴似溅似洒,似圆似方似弧,大如团小如珠、动如滚球静如凝露……"石人子室"是吴老最有名的印作之一。就其结字来说,四个  相似文献   

20.
正自东汉蔡邕提出疾涩的概念以来,疾涩就贯穿于书法、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运用与表现。篆刻艺术中的"疾"表现为冲刀法,"涩"表现为切刀法,疾涩则表现为冲、切刀法的结合。刻刀与印石的摩擦影响着篆刻艺术疾涩法的表现,疾涩互用可克服单独使用疾或涩所出现的弊病。疾涩通过使用刻刀的节节顿挫将刀力注入印石的点画线条之中,使点画线条挺拔有力并且节奏变化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