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日晚会》是英国当代戏剧家哈罗德·品特的著名剧作。从精神分析角度研究剧中“荒诞”的人物语言及行为,可看出其背后隐藏着人物的自恋人格。剧中人物在父母亲情等“他人之爱”缺失的环境下形成自恋人格。只关注自我、无法体察他人情感、惯于自我夸大、沉湎于幻想、安全感缺失。易于发怒。对该类自恋人物的塑造,体现了剧作家对西方现代人·心理现实的精确捕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政治人物受先秦诸子生死观的影响,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成为政治人物的生命价值观,政治人物自杀行为遂为普遍接受。中国“差序格局”下的“自我主义”和“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对政治人物的自杀行为形成巨大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泛神论”基因对古代政治人物信仰上的阻力小,使其易于采取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3.
儒家学说的长期统治使得中国文人形成了较高的自我人格期待并十分重视他人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文人在心里上的一种自恋倾向埋下了潜意识的烙印。当这种自恋倾向遇上两晋乱世时则表现地更为明显,内与外的冲突使得当时士人更关注于自我,并开始了与传统期待人格完全相反的自我形象塑造。这种塑造由一开始的刻意为之,到逐渐认同并习惯了这个矮化的自我,由此促进了两晋女性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4.
施米特是二十世纪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颇丰,涉及诸多领域。本文试图解读施米特最著名也是最具争议的《政治的概念》。他在该书中提出他的国家与政治观:国家的概念以政治的概念为前提,而政治就是划分敌友,其目的就是要从理论上解决民主国家的正当性危机。理清施米特的政治和国家观念,对寻求多元化的国际背景下国家之挑战的政治资源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国家间关系,中美关系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从1989年到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前,美国对中国的政策长时间以遏制、围堵和敌视为主。但是,从2017年11月特朗普总统访华的种种迹象和成果来看,两国之间未来政治关系将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对两国、对全世界都将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自恋 ,是指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自己的言行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错误地评估自己 ,排斥外界信息的介入 ,导致自己心理失衡的不良倾向。  一、摸清底细 追根溯源学生自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产生自恋的实际情况寻找根源 ,摸清底细。笔者曾对初中二年级 2 58名学生做了一项个性倾向调查 :个性类型自我型依赖型期望型教育型保护型其他型人数 13957 142 7 183比例 % 53 92 2 2 0 95 4 310 4 7 6 981 12  由此可见 ,学生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 ,而过分地强调“自我”、“依赖”两种类型的学生 ,很容易产生自恋。具…  相似文献   

7.
经验主义政治观重视传统习俗的作用,主张遵从自发秩序,倾向于建立间接民主制度,更加注重保护个人自由;理性主义政治观在政治生活中更加重视政治理论的逻辑论证,倾向于全面重构,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度,更加重视集体自由;经验主义政治观与理性主义政治观在生活中相互启发和借鉴,既关注民主又保护自由的宪政就是两者完美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特朗普自从作为美国第45任总统上台执政,其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不但引起了国际上政治、金融、文化的激烈动荡,也为美国国内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究其原因,则是特朗普的新政与以奥巴马为代表的美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决裂,这种对过去全盘否定的极端而又特立独行的做法和态度,让特朗普和美国都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通过对美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分析,找到特朗普新政与美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裂变点,以此对美国乃至全球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走向进行比较客观的预判。  相似文献   

9.
自恋人格使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主体意识中彰显自我和张扬创造性,在小说创作中塑造理想化和完美化的男主人公,其中抒情主人公具备道德和智商优越感,叙事主人公成为幻想中心、神话中心和情爱中心,他们是菲茨杰拉德自恋人格在小说创作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自恋大流行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突出现象.自恋有不同的类型,但不同类型的自恋有相通之处,都是对自我的优越性深信不疑.自恋以自夸为起点,旨在获得特权化的自我重要性,内在地包含着对他人的贬低.自恋不是自爱、自尊的过度,自恋者实际上并不自爱.自恋与自身、与他人都呈现出非道德关系,对道德教育构成巨大的障碍.自恋的形成有多种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教育的"过度赞誉"、现代技术的利用与孵化、机构自恋的熏染等.教育有疗治自恋的责任,可以以敢于、甘于育常人、育自爱防自恋、引导年轻一代看见苦难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目标。政治学家们围绕着二者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理论探讨。其观点大致可划分为并存理论、冲突理论和调和理论。在对此冷静审视的基础上 ,发展中国家要立足于国情 ,在稳定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2.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Teache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和谐是政治文明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和谐,但是二者的关系是复杂的。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政治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的制度结构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社会制度结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转型中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求转变激进的政治思维,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保持民主与民本的必要张力;在中外政治思想贯通中实现目标平等向过程平等的转变;在日常生活批判中实现制度建设与政治文化的吻合。  相似文献   

15.
论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保障政治稳定的基础和推进政治发展的动力,是现代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引起重视和着力解决的政治命题。学界对此问题也做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然而,研究角度过于狭窄。本文从政治认同的客体构成要素来展开论述,认为合理正义的政治体系、合法有效的政治行为和灵活普惠的政治价值是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是政治发展的前提,但变迁社会的非常态政治秩序往往引发对非常规政治手段之正当性和风险性的争论。基于马基雅维利对常态政治与非常态政治的划分,归纳了常态政治下受到现代政治价值规约的政治目的与手段之关系。常态政治并非一成不变,在现代政治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即建国之前、制度变迁、宪政变迁与宪政困境、外部威胁。非常态政治是一种不稳定的秩序,在实现其向常态政治的演变过程中往往会以政治目的为名打破常态政治下通过法治秩序对政治手段的约束。本文还梳理并评价了相关学者与学术流派对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下政治手段与政治目的之关系、政治手段运用的正当性和风险性的阐述。非常态政治下的制度创新与持续试错促进了政治发展,规避其中的政治社会变迁风险要遵循审慎原则,在制度层面上以程序正义替代实质正义,以法治民主取代多数滥权。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稳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稳定,但是背离客观条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必须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化的传统、现状与发展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实践的发展与成熟,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消解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并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有益内核,培育与发展现代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9.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学的一个关键性命题,是各个政权更是执政党应该首先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需要深化对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拓展和汲取新的政治合法性资源,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合法性危机。因此,必须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合法性资源的重塑,以从根本上满足社会民众对政权本身的合法性诉求。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同为现代政治学或政治社会学学科的重要范畴和核心概念。本文揭示了“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并讨论了二者的相互关系。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功能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