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知识观解构与生命知识观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性主义知识观与经验主义知识观之间尽管存在着许多分歧和对立,但它们都在人类认知视阈中表述知识,它们在主客二分这一点上毫无二致。实用主义知识观表现出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超越,它看到了知识的相对性和可变性,但因其过分重视知识的工具价值而背离生命。生命知识观则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知识,认为生命知识是人的内在自我经验,是过程性、主观参与性和多元化知识。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知识观及其局限 (一)传统知识观传统知识观一般是指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可靠的、稳定的观点,长期以来一直左右着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从哲学来源来看,客观主义知识观可分为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理性主义认为,一切知识均源于理性所显示的公理。理性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当作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就是要获得这些客观知识。与理性主义知识观相对的是经验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知识观以哲学上的经验论为其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第一,知识的来源是现实的生活,而不是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第二,知识获得的方式是从个别到一般,而且只有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它反对由一般演绎为特殊,也就是说,认为知识是纯粹经验的产物而不是理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课程传递什么样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受特定的知识观影响,知识观的发展变化对课程改革提出相应的要求。知识观的演进,经历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前两种知识观倡导理性权威和绝对主义,后两种知识观倡导批判和反思。基于这种差别,笔者将之分别定义为权威型知识观和批判型知识观,并探讨从权威型知识观向批判型知识观的转型对课程改革的影响。权威型知识观及其特征权威型知识观包括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理性主义知识观以深刻的唯理论为哲学基础,这种知识只能由理性论证来获得。经验主义知识观以经验论为…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批判观的内涵解析知识批判观是在批判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认识局限性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关于教育范畴内知识传递与知识习得的基本看法和观点。知识批判观的基本主张就是,反对在教育活动中不加批判地向学生灌输或传递知识。倡导学生接受知识之前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即传递知识必须以批判知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诗歌理想、诗歌效用、诗歌创作源泉等问题的阐述是俞平伯新诗观的基本内容。在诗歌理想观上,俞平伯主张“主义与艺术”并重,既秉持个性自由的艺术创造精神,又重视对诗歌创作思维的探讨;在诗歌效用观上,俞平伯强调作品的“感染性”,“以善为美”,重视诗歌传播的社会伦理效果;在诗歌创作源泉观上,俞平伯重视民歌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俞平伯的诗论有着明确的文学史观与鲜明的文学史意识,字里行间饱含着批评主体的人文关怀,他对新诗初创期的读者心理比较关注,能有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不容忽视的是,重视经验归纳的论述方式与其科学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背景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在对柏拉图和马克思的国家观进行评判和对福利国家问题进行深入反省的基础上,提出了民主制衡、经济干预、小型国家等主张,由此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保护主义国家观.国家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自由,在对自由的认识上,波普尔深受康德和功利主义哲学家的影响.波普尔的相关见解存在着认识上的错误和论证上的缺陷.在他的国家观中没有得到重视的"平等",成为后起的政治哲学的研究重心.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知识观转型与课程变革的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威型知识观包括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它确信知识的必然性、真理性,知识权威导致课程的控制。批判型知识观包括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及其相近流派的知识观,它主张不确定性、建构性和个体体验性,提倡平等对话,然而又使课程改革缺乏目标,失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审视当前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应坚持科学与人文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继承与创新统一等。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理性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知识观、实用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相继出现,它们理解知识问题的共同特征是把知识作为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当知识与人的精神成长通过理解而发生关联并产生意义的时候,知识才获得了生命价值.教育要在这种生命知识观的影响下,进入学生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9.
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是继尼采之后现代资产阶级非理性主义对理性主义自由观的又一次全面出击。萨特的自由观涂着某种理性色彩,但由于它在哲学上始终坚持反决定论立场.企图取消自由的必然性基础;在伦理学上坚持非道德的立场,取消规范伦理学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其本质仍然是非理性主义的.也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反对政府钳制言论,提出报刊昌言时弊,指斥政府的出版自由观,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出版自由。其出版自由观形成的原因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西方各类政治思潮的影响。而他将争取出版自由服从于政治斗争的目的、一味反对报律,加之其在个别观点上存在的前后出入和自相矛盾,则是其出版自由观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11.
政治明的提出,使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利于我们大胆学习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明的有益成果,赋予民主政治建设以不断发展演进的内涵;有利于我们把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2.
在民主政治理论相当成熟的今天,民主不但注重事态发展的目标和结果,还开始关注实现民主目标和结果的途径和阶段,当代民主社会需要程序民主.在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引入辩论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需,它作为民主程序,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有利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加强.全国人大辩论制度要从原则、规则,以及内部完善、外部监督进行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选择。为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自由、民主、富强的道路,毛泽东不仅在军事上制定全局性、预见性的谋略,在宣传工作上也善于运用统领性和全局性的谋略。毛泽东充分发挥宣传武器的作用,抢占宣传阵地,把握宣传重点,注重宣传方式,争取舆论胜利,赢得广大民心,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生活经历的特殊性,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比较复杂,道德观念迷茫,亲情关系淡化,法制与权利意识薄弱。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共识,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政府、村(居)委会及教育机构要提高对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返乡农民工思想政治状况的研究,从改善民生做起,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政治意识文明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矛盾,抓住和解决好这个矛盾,就一定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体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其政治意识文明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着引导、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革命派对于民主问题的理解显得较为简单,他们在论战中更多地关注“排满”,将政治制度的民主化视作“排满”的必然结果,因而对民主问题准备不足。立宪派对于民主问题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新之间关系的认识上虽然也不尽完整,但关注国民素质在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又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尽管双方在论战中多有差异,但对于以政治制度民主化为核心的现代化的强烈诉求又在深层次上显示出了较大的同一性。两派的政治理想在某种程度上都没有能得到实现,说明胜利并非革命派所独有,而失败也并非只属于立宪派。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表明,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和历史传统是影响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基本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发展成熟并共同发挥作用,才推动民主政治在一个国家得以确立。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应该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创造和提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寻求和谐的政治发展路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政治观念、政治制度、政治发展道路和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是和谐政治的思想前提。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和谐政治的制度基础。有序民主是现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实现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现代中国政治和谐运行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与自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价值目标。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见,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与自由,形成了专制腐败的官僚主义特权阶层,因而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我们必须以原苏联为殷鉴,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逐步发展社会主义的自由。要正确处理好自由与民主、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自由与自由化、自由与自由主义、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关注人存在的严峻状况和条件,重视现实人生,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人之间民主对话关系的构建,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