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孝是中国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的统治者都极为重视孝,通过孝的调整来实现政权的长治久安.不孝罪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对不孝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从而更好的维护父权,进而维护皇权.不孝罪被赋予独特的法律内涵.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1924年的广州商团事件在历史上曾被定性为反革命叛乱,因之在一段时期内此课题研究被学界所忽略。从1956年起,大陆学者从多个方面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界对商团事件的认识从对革命语境下的武装叛乱的简单化定性,发展到对国家权力真空与市民政治理念成长的关系、中国革命方式的转变乃至苏俄运作中国革命的国际因素的深层次思考。从对该事件的研究中可以看到,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民国史的研究呈现出更多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瞿同祖提出"法律儒家化"命题时,以晋律"准五服以制罪"为标志。这包含两层基本意义:一是晋泰始律之前的秦汉律令条文与决狱定谳是非儒学性的,尤其是未曾引入五服制;二是泰始律"准五服以制罪"才将刑无等级的法家律令改造为维护等级的儒家律令。通过对东汉时期典型案例"何侍搏姑案"的细致分析,可证汉代已存在以丧服决狱,并且,这一决狱方式颠覆了传统礼俗,使丧服由亲疏程度的表征,被异化为行为规范。于是,礼所原有的双向性原则被摧毁,代之以法的单向性原则。对于以服制入律的准确评价,不是欺骗性的"法律儒家化",而是"儒学暴力化"。  相似文献   

4.
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被屠杀,苏联顾问被驱逐,革命统一战线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究其原因,就客观方面而言,大革命失败是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产物,是国民党新右派反动的阶级本质的必然体现.而作为中共的直接领导者——共产国际的右倾错误,也为蒋介石背叛革命,篡夺革命领导权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刁世存 《天中学刊》2004,19(6):15-21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轨迹,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中国开展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文化批判运动,随着运动深入,又开展了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接着,又发动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最终发展成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这三次文化批判运动构成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文化界政治生活的主题,对于此后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的基本依据。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当前中国的最大的实际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政策,正是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建国后的五十年代开始到下一世纪的五十年代,要用去一百年的时间,我们才能够在生产水平上赶上世界上中等发达的国家。这就是说,到那时候,我们才能够称得上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认识,是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教训才得到的。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中国社科界曾有一场…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二十天,蒋介石反动派就派出全副武装的军队,搜查、虏掠上海大学。这年五月二日,上海大学终于被封闭了。上海大学在短短四、五年里,曾被搜查过三次,封闭过二次。第一次封闭是在五卅运动之际,那一次是由租界当局出动了大批巡捕和英国海军陆战队来执行的。封闭的结果,上海大学名声远扬,学校规模也发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上海的教育局还没有建立,蒋介石反动派就迫不及待地步帝国主义后尘,来完成帝国主义未竟的反革命事业。为什么在五卅反帝运动、北伐等重大斗争之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那样急急忙忙地打击上海大学呢?照他们的说法,因为“上海大学是赤色大本营”。他们害怕上海大学的存在,望而生畏,闻之胆裂。这正说明上海大学在革命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反革命暴力把上海大学封闭,企图扑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但是上海大学的革命精神是永存的,她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她象一颗明珠,在我国的革命史、教育史上放射出绚丽的光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终于普照着祖国大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多种多样的文化现象,几经变迁,直到历史发展到五四运动后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才逐步产生符合中华民族发展方向的主流文化。而在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产生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等地的红色革命文化,堪称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运动的高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所起的作用是重大的和显而易见的。当时,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各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结成反革命联盟,这种反革命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更由于党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央领导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使人革命最终遭到惨重失败。但是“在一九二七年前,我们还犯了‘左’倾错误。尤其是在工人运动中,这一点我提出过多少次,被当作机会主义来批评我们。然而我的意见至今还保留。”刘少奇《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中的一个问题》,《党史研究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第二集,第313页)  相似文献   

11.
"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次重要的文学运动.而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革命 恋爱"小说,正是知识界主流从"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的产物.从这一文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变迁来论述"革命 恋爱"小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实行产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本来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使命和宏伟目标,民国政府一成立便展开实业建设,掀起了这场"产业革命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民国政府,也为"产业革命热"开创了前提条件.虽然由于袁世凯对革命的残酷镇压,这场"产业革命热"随着"二次革命"的失败而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自发的投资热潮,仍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4.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世袭贵族全面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占据了全国25%的土地(世袭贵族仅占全英人口的十万分之一),形成了所谓的“贵族时代”,这个时代长达一百五十多年。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但世袭贵族并没衰落。英国世袭贵族的衰落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到1998年世袭贵族在上院的天然议员权被取消,世袭贵族在英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16.
“文革”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例特殊的“个案”,呈现出一种独特景观,一方面,政治权威话语将民间话语,知识分子话语等大面积覆盖,另一方面,民间与知识分子等形态又以隐形的方式在夹缝中突围。一方面,私人性话语被排挤出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它又在地下艰难地生长。因了这种突围与生长,“文革”文学令人在十分遗憾之余又有一丝丝宽慰。  相似文献   

17.
"颜色革命"使独联体国家陷入了复杂的境地,西方力量大规模进入独联体,将形成多种势力并存的格局,独联体各国的国际政治立场变得模糊不清,独联体将进入新一轮活跃期和动荡期.  相似文献   

18.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尝试,但它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围绕三面红旗,毛泽东与彭德怀、刘少奇先后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而彻底纠正三面红旗错误的是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9.
勒庞的《革命心理学》虽然揭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群体心理的革命行为,但从革命概念、革命领导者、革命受众、革命原因等多方面来看,其论述都是单向度的,可以说是单向度的革命,这与勒庞所处的时代及其对时代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学接受活动从文艺社会学意义上看是一种社会接受行为的具体化。“文革”时期是一个“狂乱的文学年代”,其时的文学是“失态的文学”,或者说是“单向度的文学”,当然还有“地下”(或“潜在”)文学的潮流涌动。“阅读生活的荒凉”是这一时段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公开和地下两类文本,受众对“文革文学”的接受因为战时文化心理和缺乏性动机,对当时的文学创作甚至“后文革”时代的文学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可以说,文革文学史的形成过程,更多的是读者的极力推涌。换言之,是他们完成了对文革文学史的撰写。研究“文革文学”需要一种胆略:既要避免政治化的文学解构,也须在社会因素的干预和干扰中持续前行;既要有一般文学理论的架构,还得寻求与研究对象相契合的视野、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