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工程专业认证是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也对高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结合工程专业认证要求和专业办学定位,对照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达成度要求,梳理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改进教学评估方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等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果,受到学生好评。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要求,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分析我校机械原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开展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主要包括:1.优化实验内容设置,增设开放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构建符合机械认识规律的实验教学体系;2.确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3.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构建机械原理实验的实验考核和评价体系,合理评价学生实验达成度。  相似文献   

3.
按《华盛顿协议》进行工程教育认证是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总结了遥感综合实习引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实践,包括: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工程化、研究化改革以及联合企业参与改革,同时基于工程教育标准开展了CDIO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遥感应用综合实习"课程改革为创新实验教学探索了新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要求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对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新时代,高校应深入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坚持问题和成果导向,聚焦各专业毕业要求,对标培养目标,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健全考核方式,实现“一院一策”“一专业一方案”教学目标,积极构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根据当前创新人才的需求,在充分分析了当前高等学校力学实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力学实验教学内容应与工程背景相结合,同时,设计了新的因材施教培养模式,以及"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并且对实验室开放进行了探索,从而促进了力学实验教学内容、模式的创新,为其他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2):212-216
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出发,分析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大型材料加工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专业认证的视角,明确了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观测该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考核方式,提出了改进思路和方法,重新构建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该课程经过持续改进和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达到工程教育认证中"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毕业要求,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设备多样化,设计了基于组态软件和LabVIEW的旋转机械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实验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过程控制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与创新拓展训练,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9):175-177
从工程专业认证要求出发,分析"陶瓷工艺综合实验"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工程专业认证视角,提出实验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在工程专业认证中,对相应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提供支撑,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陶瓷材料生产过程、工艺技术要求,使学生具备设计和实施实验、对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不同角色作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新建本科高校实验室存在实验管理人员不足、实验教师职责不明确、实验设备利用率低、实验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差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认领制"实验教学管理模式。通过教师认领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进行科研创新和指导大学生科技活动,改变了以前的实验室管理混乱、实验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的现状。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181-183
材料力学实验是材料力学课程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依据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课程特点,提出了科学的材料力学实验"互动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实现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围绕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根据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特点,把学校作为“超市”,教师作为“服务员”,为学生“顾客”提供课程及其它创新实践活动“商品”,构建基于“教学服务超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教学服务。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效果很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适宜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土木工程本科生专业主干课教育即“岩石力学”课程的特点,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大学专业课教育.本文分析了PBL教学模式在岩石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特征及优势,提出了“岩石力学”课程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思路,包括PBL教案设计、资料搜集、课堂讨论及教学评价,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向工程教育靠拢。工程人才的培养应从工程教育理念出发,通过对化工专业的教育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学与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工程性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验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化工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创建科学的"达成度评价与反馈体系"对学生毕业要求能力培养环节的持续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天津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通过改进现有的达成度评价方法,完善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体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提出了"五评价,三反馈,四改进"的具有反馈机制的闭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法。以本专业2016届与2017届学生为例,计算毕业要求综合达成度情况,结果体现了专业持续改进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企业对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根据一专多能与“必需、够用”的原则整合课程,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方式的转变。通过对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分析与研究,系统的阐述了“必需、够用”原则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为高职教育的课程整合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主体,提出“五位一体”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模式,从明确教学目标、修订教学大纲和优化实验内容、建立教学资源库、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5个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依据教学反馈形成双闭环教学模式,建立基于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考核机制。实践证明,该实验教学改革能提高学生解决控制系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山  贺晓蓉  郭燕 《高教论坛》2011,(7):12-14,54
结合我国工程教育的实际,针对高校教育中专业设置过细过窄、学生工程训练严重不足等主要问题,以"大基础、大工程"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电气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即"2+1+1"分段培养模式。文章详细论述了"大基础、大工程"的教育理念以及"2+1+1"分段培养模式的含义,并重点就该方案中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校企合作模式等几个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工程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加强学生对工程概念的理解,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在工科学生整个本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目前工程力学"金课"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探讨,提出工程力学"金课"建设教学设计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课程实施本身是一项关涉到课程计划、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多个要素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课程实施理论、ADDIE通用设计模型、PDSA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在专业认证背景下提出"三三六"课程实施模式: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维目标为指向,以大纲制定、情境分析、教学开发、教学实践、目标达成度评价、教学改进等六项举措为抓手,指向促进课程有效实施与质量提升。2020年春季学期,以在线课程"教育传播学"为例开展模式的应用实践。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显示,基于"三三六"模式推进在线课程实施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几个关键课程目标达成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相关性,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度有着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模具制造工艺学》要求学生了解模具设计和制造所需要的工艺知识,掌握典型模具制造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工艺装备,初步具有独立安排模具加工工艺方案的能力。该课程改革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