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存在实验器材受限、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度不足等困境。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以下简称VR)的沉浸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提供沉浸式、交互性及可复用性的学习体验,可以很好地突破当前传统实验教学的瓶颈。针对当前虚拟学习环境中较为普遍的临场感缺乏和交互体验受限等问题,研究重点关注沉浸式学习中人机交互技术应用和学习者的力/触觉体验对实验学习效果的影响。将VR交互技术中的力反馈引入K12物理实验教学场景设计中,通过准实验评估力反馈在沉浸式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在VR沉浸式学习中,使用力反馈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者的真实感和交互效率,但对知识增益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通过研究,为深入探索沉浸式学习中的人机交互设计、力反馈在科学教育等教学场景的应用及发展适宜性策略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混合现实(MR)作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高级发展阶段,以沉浸式、跨时空、强交互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国内外文献分析发现,学界对混合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效果仍有分歧,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存在较大差异.为探究混合现实技术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2010-2020年间国内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VR)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育领域。文章从发表时间、目的语语种和关涉地域、语言要素和技能、教学对象年龄和目的语水平、技术应用类型、研究方法和追踪时长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相关文献以基于建构主义的各类认知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热议话题包括VR技术的教学效果、接受程度以及对学习动机、心理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影响。VR技术交互、沉浸、构想的特征能够促进语言学习,但其作用效果也受到教学要素和技术环境、学生心理和行为方式这两组过滤机制的调节。推动VR辅助语言教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从教学、技术和研究三方面着手:尊重教学活动自然规律,发挥虚拟技术辅助优势;坚持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动虚拟科技迭代升级;拓展虚拟现实研究场域,促进优秀成果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赵沁平院士从虚拟现实技术内涵、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虚拟现实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技术实现路径、未来发展趋势几个方面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他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VR的3I特征已经演化为4I特征;与人工智能结合可能成为终极性的教育技术;VR技术构建的智慧学习环境,应建立在教学参与者较好的信息化素养基础上,具备体验性、交互性、可信性与可评价性等特征;深度结合教与学的过程要素,给出了VR+教育应用及研究的10个突破点。同时,呼吁研究者深入探讨VR教育活动中何以敬畏和坚持的伦理问题,从伦理层面对教育管理者、产业界和政策制定者等相关角色进行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VR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较为迅速,通过计算机交互设备完成场景虚拟再现.本文在VR虚拟现实的应用方面列举了部分案例,并提出VR虚拟现实技术对展示设计的流程制作解决方案,供相关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因在交互性、沉浸性和认知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型手段,但是,VR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效用的内在机制还有待深入考证。教学效用是衡量技术能否发挥教学效果及其程度的指标,具体包括学习参与、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三个维度。结合VR的技术优势和教学效用维度、经由理论演绎建构的基于VR技术的教学效用模型(VR-E3Model),聚焦于研究VR的交互过程、沉浸过程和认知过程三方面效用。其中,影响交互性效用的因素包括软件因素、硬件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行为意向、学习者特征等;影响沉浸性效用的因素包括感知、交互感、沉浸感、临场感等;影响认知性效用的因素包括情绪信息、知识建构、认知发展等。经过实证研究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解释力;VR技术产生教学效用的首因要素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意向;VR技术因软硬件的差异,会为使用者带来不同的交互体验;学校在配置VR设备时应从教学需求和成本投入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的历史进程来看,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引起教育上的革命。虚拟现实技术即VR技术通过其自身特有的高度沉浸感、超强的体验交互模式正逐渐向中学课堂迈进,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运用更多更新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书中的世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实现语文学科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杨庆中 《地理教育》2013,(Z1):115-115
<正>一、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也称为灵境技术,英文缩写为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简称VR。它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1965年,在IFIP会议上,有VR"先锋"之称的计算机图形学创始人IvanSutherland作了题为"The Ultimate Display(终极显示)"的报告,提出了虚拟现实概念的雏形。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多感知性、存在感、交互和自主性等特点,由虚拟环境产生器、输入输出设备、数据接口所组成,按其功能不同,可分成沉浸型虚拟现实系统、简易型虚拟现实系统和共享型虚拟现实系统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虚拟购物系统相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指出利用VR ML技术实现虚拟现实场景的设计思路与流程,对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过程和步骤进行了深入的介绍,适当分析比较了VR ML技术中的建模技术、模型的深度优化操作,探讨了系统中对人机交互设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编程交互和非编程交互)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对此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说明.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应运而生,为公众的感官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全新体验。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三维物体展示和技能训练等学科教学辅助,其中的“VR+教育”可以创造出“1+1>2”的效果。按照我国《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教育,积极探索更有效率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