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康德意义上的概念或范畴的发生和发展。文章将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验范畴体系作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比较研究。表明皮亚杰理论对康德先验范畴体系进行了实质性的发生学改造或发展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先验幻相理论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先验辩证论部分的主体内容.先验幻相是由于知性范畴的超验使用与理性的僭越本性而产生的错误观念.康德根据对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体系的研究与范畴演绎的分析,将先验幻相的样式分为心理学理念--灵魂的幻相、宇宙学理念--世界的幻相和神学理念--上帝的幻相三种.康德通过对三种先验幻相的阐释表明传统形而上学之不可能,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扫清地基.  相似文献   

3.
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先验对象"无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甚至康德本人在运用它时也出现不少含混之处。"先验对象"在第一版"先验演绎"中被明确地提出来,但是在第二版中又奇怪地消失了。对此,很多研究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同时,"先验对象"与"本体""物自身"等概念经常被康德放在一起讨论,三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这又激发起研究者们的各种意见。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双重意义"的视角分析"先验对象":一种是在消极意义上,将"先验对象"理解为脱离感性直观而形成的纯粹知性对象,它只是可思维的;另一种是在积极意义上,"先验对象"是能够产生经验知识的先天的根据,它既是可思维的,也是可认识的。换句话说,在消极意义上,它和"本体"与"物自身"一样,发挥着限制知性逾越经验界限的作用;而在积极意义上,它是形成经验性知识的必要条件,是范畴具有客观有效性的依据。因此,就内容而言,它包含着后两个概念。与此同时,通过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两版演绎的区别其实并没有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先验美学强调美只涉及形式,不涉及概念,也无涉存在、内容及利害,它仅仅是对象的形式合于主体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要求和谐活跃运动这一目的而引起人的愉快。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康德美学的专家认为其先验美学是形式主义的。这种结论是对康德先验美学的误解甚至曲解。事实上,康德先验美学正是对形式主义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与第二版中,就“概念分析论”部分的“范畴先验演绎”分别提出了“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种演绎方式,构成了康德批判哲学的一大难点。康德“范畴先验演绎”的内在逻辑矛盾成为德国古典哲学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康德哲学框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证的核心论点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整个理论框架是康德式的或康德主义的。通过把发生认识论与康德的“先验”概念、“先验心理学”和“先验逻辑”相比较,说明发生认识论与这三者均有明显的相似性,同时又有实质性的区别。论文表明,深入阐明皮亚杰与康德的内在联系,是我们理解发生认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斯特劳森将概念图式作为识别殊相的认识基础,即组织经验知识的先验框架,其哲学目标在于探究思想的概念图式的一般特征。他的概念图式思想是对康德"图型"概念的继承,具有反相对主义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由于康德把"我能认识什么?"这一问题置于理性所关切的四大课题之首,因此"范畴论"在其先验哲学中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通过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和"先验演绎",使范畴的使用权限获致了合法性证明,而范畴的效用问题则是他对该权限的进一步彰显:知识之建构、先验图式论、现象界之确立均与该问题相关涉。  相似文献   

9.
:想象力在康德的认识论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一方面它把感性和知性这两种必要而又功能各异的认识能力联结起来,另一方面它产生的先验图型又把直观和概念这两种不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从而使知识得以可能.因此想象力尤其是生产性的想象力在康德的整个认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康德美学的先验方法论原则,一方面应用"反思判断力"去超越美本体从而对本质主义美学进行颠覆,用"先验原理"去为情感寻求必然性从而对心理学关学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又应用知性直观去连接先验反思判断力和经验感性表象以求得对审美的正确解释.先验方法论在美学应用中体现的两条最根本的原则——先验反思和知性直观,是理解康德美学两套话语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7.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8.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19.
子弟书是清代流传于北京地区的一种通俗的说唱艺术,对于研究清代的语音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把子弟书中的押韵字进行归类整理,用它所反应的情况和《五方元音》的韵母系统进行比较,发现从康熙到清末二百多年中,韵母系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但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入声的消失、a的产生、ei的产生、iai到运的演变、ue到uo的演变等。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